美篇號 23865475
採一縷酒紅的夕陽 化作美麗的書箋 放飛在詩和遠方……
被訪問 6081910 收獲贊 81534 被收藏 6
掃碼分享到微信
696
6
13121
當楊瀾在米蘭非遺博覽會上展開那幅緙絲《千里江山圖》時,流光穿透蠶絲經緯,仿佛打開了一條時光隧道。金線在燈下泛起漣漪,恰如
2025-10-11
長安月照雁塔時,天安門廣場正升起第一縷晨曦。我站在金水橋畔,看三軍列陣的鐵甲寒光劈開秋霜,忽然聽見千年前李白在《塞下曲》
敦煌的月色浸過千年絲路,我站在非遺展的琉璃燈下,看一幅雙面繡上《金剛經》的紋樣與《沁園春》的墨痕相遇。主持人的聲音自熒屏
非遺的節(jié)目在熒屏上流淌,身后是蘇繡娘手中飛舞的銀針。那根細如發(fā)絲的線,忽然在我眼里化作連接千年的通道,我們與這片山河,原
我是在長安的月光里,與它初識的。那夜在非遺展廳,楊瀾的聲音如水,漫過千年時光。我的目光撞上了一襲唐代絳絲禮服從幽暗中浮出
窯洞的窗花又紅了一輪。青石板上,苔痕斑駁如古畫。她握著那封泛黃的信,紙頁脆得像秋天的蟬翼。信上說:等毛烏素的沙退去,我就
江南的梅雨,總是黏稠的,像化不開的米糊,將整個小鎮(zhèn)籠罩在氤氳的水汽里。我伏在窗臺上,看雨腳如麻,打在青黑的瓦楞上,濺起細
暮色浸透川西壩子的青瓦白墻,銀杏葉在風中翻飛如散佚的箋注。地質勘探隊的燈光亮起時,青巖總想起那個教他讀《水經注》的姑娘。
這塔,是黃土高原結出的一枚最硬的骨節(jié),是長安城釘在大地上的一枚楔子,任千年的風沙磨洗,只管蒼蒼地、寂寂地立著。它是靜的,
2025-10-09
我總在夜深時,聽見草原的風。不是耳畔真有的聲響,是血液里一種古老的回響,低沉,蒼涼,像遠古傳來的長調,混著牧人喉頭的哽咽
該文集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