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周閱讀的是中原名師宋君老師編著《數學閱讀的教與學》一書中的第五章“小學數學閱讀規(guī)劃”第46~50頁內容。該部分包含四個課例,分別涵蓋數學閱讀指導;學生閱讀、批注;數學故事分享;資料推介、交流匯報等主題。</p><p class="ql-block"> 在“數學閱讀指導”專題中,其呈現形式為教師講解和小組交流。實施要點指向引導學生通過數學課外閱讀,學會思考。最終,讓他們形成邊讀邊思、讀思結合、融合共生的良好數學閱讀品質。教師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設疑善問、熟讀精思、理解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在閱讀方法方面,宋老師介紹了瀏覽性泛讀、探求性速讀,品味性精讀三種方法。三者目的指向不同,第一個方面,應用于淺顯易懂的故事或內容,旨在捕捉知識要點或有價值的信息。第二個方面,重在解決一個問題或是某方面知識的普及。第三方面,精準聚焦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重在細品文章傳達的深遠內涵,感受數學核心思想價值。閱讀之后,引導學生形成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討論時思路清晰的習慣是閱讀的最終價值體現。</p><p class="ql-block"> 在“學生閱讀、批注”專題,形式體現為個人思考分析加小組交流。宋老師指出,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以此提升數學素養(yǎng)。運用批注的策略能有效指導啟發(fā)學生通過圈、點、畫、找、記等形式規(guī)范呈現閱讀痕跡。小組交流指向,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深度理解,以提升數學思維。</p><p class="ql-block"> 在“數學故事分享”專題,組織形式為小組交流加全班匯報。數學故事分享是體現學生將書中閱讀內容輸出外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旨在通過學生講的形式促進閱讀交流、思維發(fā)展和推介閱讀感悟。因此,教師應通過為學生搭建良好的閱讀展示平臺,促進其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在“資料推介、交流匯報”主題, 呈現形式為自評、互評、組評相結合。宋老師介紹了學校開展“閱讀存折”活動的詳細情況。精美的設計卡圖文并茂,有效引導學生形成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在日常評價中,主要體現為查閱資料法、活動評價法、作品展示法,而在期末評價中,則更趨向于多樣性和趣味性。比如,閱讀擂臺賽、閱讀成果發(fā)布會、閱讀成果交流會、閱讀成果手抄報等不同形式。不同評價方式,體現了目標指向的層次性和差異化。擂臺賽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交流,反映其閱讀量、理解力、記憶力,助于學生之間互相找差距,激發(fā)閱讀熱情。閱讀成果發(fā)布會,重在引導學生介紹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讀后感。該形式有效避免了學生在閱讀中走馬觀花、無論吞棗的現象,激發(fā)他們深度閱讀。在閱讀成果交流會上,學生通過心靈的體驗、感悟,升華的等一系列閱讀思考過程,梳理表達內容,鼓勵他們發(fā)揮想象、大膽質疑,形成批判性精神。閱讀成果手抄報,則注重啟發(fā)學生處理閱讀信息,智慧重組。在多閱讀、多積累中,外化表現形式。就具體的評價形式而言,包括師評、同伴評、家長評、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能有效指導學生深度閱讀和思考,從而真正起到激趣和啟思作用。</p><p class="ql-block"> 總之,本次閱讀內容體現的是數學閱讀教與學中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升華的過程。既有教師角色的有效指導,更有學生視角的批注圈畫;既有形式外化的故事分享,又有成果推介交流。同時,更將多元評價方式完整呈現。對于閱讀指導能力欠缺的老師而言,這部啟智寶典極具指導性和借鑒價值。因此,帶著書中智慧走向課堂教學實踐,刻不容緩、意義深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