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散飯,是老家張家川及周邊地區(qū)回漢人民冬季的家常便飯。小時候由于條件限制、物質匱乏,吃一頓散飯也覺得奢侈,現(xiàn)在生活條件變好,人民群眾脫貧奔小康,家家戶戶餐桌豐富多彩,國內有些人想盡辦法,并且嘗試非人類食用的東西——果子貍、活猴腦、蝙蝠……,在各種高檔飲食品種的不斷沖擊下,散飯也隨著歷史的演變逐漸由主食退位到?jīng)]人記起的食物,現(xiàn)在的人也不會怎么做了,我簡單的介紹一下我是怎么做的,以便傳承這種飲食文化不被遺失:</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計劃、選料、準備主菜等。面粉當然自家種的玉米面首選,有些人也喜歡用蕎面、莜麥面、黑面……“百姓百姓各有各的心病”各有各的口味。我選擇父母種的自家玉米面,原始、綠色環(huán)保無污染,還能吃出親情吃出父母的味道。</p> <h3>父母的收獲。</h3> <h3>老家的自留地。</h3> <h3>五谷豐登</h3> <p>玉米棒子</p> <h3> 原來磨面都是用石磨,石磨磨的面摻雜了推磨人的辛勤付出,口味比較香甜,小時跟著奶奶推過。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現(xiàn)代化強國,這些只能停留在文物講解和旅游忽悠層面,好多年輕人和小孩沒見過這武器,現(xiàn)在的面都是全自動上料加工。</h3> <h3> 吃散飯, 要選新玉米新磨的面粉最好,味道清香甘甜,時間長了不是過期,而是味道變的極不好吃,土話說“燎辣人”,也就辱沒了散飯名震天下的威名。</h3> <h3> 準備好后,鍋內加水,按照人的多少定量,放入洋芋塊(一兩個洋芋削皮后切成3公分大小的塊),燒開,一手用搟面杖插深用力攪動(作用一是要均勻不起面疙瘩,一是鍋底面不燒焦不糊),另外一只手均勻撒面,直到比果凍稀就行了,繼續(xù)攪動幾分鐘即可。期間不能關火,保持沸騰狀態(tài)。防止濺起來的面糊燒傷。</h3> <h3> 盛于碗中,配上準備好的酸菜、黃菜、麻菜、各種腌菜……按照生活水平配備,把菜夾到散飯上,列著吃,一筷子菜一口飯才不會燙嘴,技術好了騰開行子碗里不粘面(有句歇后語“馬河人吃散飯——把行子騰開”),不會吃了就像雞??啄食留滿碗的飯痕,愛耍舌頭的可以舔碗……小時候吃散飯往往吃一鼻子??一臉……</h3> <h3> 散飯里面的洋芋煮熟后非常可口。</h3> <h3>各式各樣的吃法,最窮的吃法就是一團酸菜……</h3> <h3>白玉米面散飯。</h3> <h3>散飯。</h3> <h3>主菜。</h3> <h3>散飯的各種吃法。</h3> <h3> 有條件的紅燒肉也成副菜了。</h3> <h3> 這又是一種吃法。</h3> <h3> 再加工稠一點就是攪團,這就是攪團,多了一份汁。</h3> <h3>散飯的吃法。</h3> <h3>攪團,比散飯更粘一點,水分少,稍硬點。</h3> <h3> 典型的張川攪團吃法。</h3> <h3>散飯吃法。</h3> <h3>散飯吃法。</h3> <p>豐盛。</p> <p class="ql-block">注意:散飯吃了容易餓,常言道“吃哈散飯的,撒一泡尿就會餓”,之后要準備些硬貨待餓了偷著吃。其次,糖尿病人和嘴尖的人不易多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