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拍攝:閑人 文字編輯:閑人</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6日,星期天,陰轉(zhuǎn)晴?;啬暇┙瓕幍谒氖呷眨S昏依舊與愛人攜手漫步于秦淮河畔或牛首山河綠道,一小時的步行早已融入日常,成為不可割舍的生活習(xí)慣。無論身在何方,總愿意以腳步丈量大地,用心感受自然的美。我們熱愛旅行,喜歡運動,鐘情于更山川河湖間那一份原始的寧靜。在城市待久了,總渴望找到一片凈土,靜靜心。聞一聞泥土的芬芳,走一走裸露的鄉(xiāng)間小路,摸一摸搖曳的青草,看一看波光粼粼的湖水。還有那些飛翔的兒,奔走在鄉(xiāng)野的小獸,自然中的一切生靈,皆能喚醒內(nèi)心久違的喜悅。</p> <p class="ql-block">冰冷的高樓大廈難抵陽光灑落的溫度,僵硬的瀝青水泥路面怎比得上鄉(xiāng)野泥土的松軟,煙塵霧霾豈能替代山野間清冽的空氣。人本與萬物共生共長,生而為靈,便離不開自然的滋養(yǎng)。唯有在靜謐的自然空間里,才能真正聽見自己的心跳,釋放積壓的疲憊與焦慮?,F(xiàn)代人困于喧囂,忙于奔波,渴望內(nèi)心的寧靜、恬淡,讓都市生活回歸自然。身心的疲憊,生活的壓力,更需走進自然放飛自我,在山川河流放逐思緒,在森林草地找回本真。</p> <p class="ql-block">今日黃昏與往常一樣,我騎電瓶車帶著愛人前往方山東南隅,尋得一處幽靜之地步行。但行至龍眠大道與修文路交匯處,一條不知名的小河映入眼簾。它沒有牛首山河濱水風(fēng)光帶的精致,也沒有秦淮河體育公園那般人氣,卻以其質(zhì)樸無華的姿態(tài)吸引著我停下車來。于是我們決定沿河而行,探究其自然風(fēng)光。這條河既陌生又熟悉,陌生在于不知其名,不知道源頭在哪里?更不知流向何方?熟悉則因前幾年回老家總前往楊柳村游玩,每次都要路過此河。如今隨著江寧城市化進程加速,這片土地已煥然一新。河的北岸是國家地質(zhì)公園方山,東側(cè)是江寧大學(xué)城。南京傳媒大學(xué)、中國藥科大學(xué)、金陵科技學(xué)院、南京曉莊學(xué)院等高校星羅棋布;而南岸仍保留著村落與田園,大片成熟的水稻,金光燦燦,隨風(fēng)起伏,靜待收割歸倉。</p> <p class="ql-block">為探明此河來歷,步行歸來我上網(wǎng)查閱地圖,方知此河名叫解溪西河,又稱東解溪河或勝利河。其源頭在青龍山脈東南麓,發(fā)于淳化街道一帶,緊鄰佘村水庫。上游之水從104國道匯流至吉印大道下游百米處與西解溪河相接,流入西南句容河,再入秦淮河。我們此次步行起點是修文路南側(cè)的南京博苑仲謀幼兒園,沿瀝青步道行走向西至吉印大道橋,然后再原路返回,全程約五公里。</p> <p class="ql-block">我本以為解溪西河就是一條現(xiàn)代開鑿的人工河,可上網(wǎng)查閱后方知其歷史深遠,可追溯至東晉南北朝時期。解溪西河南岸曾有一小鎮(zhèn),叫解溪鎮(zhèn)。相傳東晉名相謝安家族一位后裔將軍,某日厭倦朝堂紛擾,策馬離石頭城烏衣巷,游歷至方山。東望沃野千里,西眺秦淮蜿蜒入江,北瞰金陵城廓,山明水秀,宛如桃源。遂決意解甲歸田,擇此秦淮支流畔小村定居,并取“解溪”為名,寓意解甲歸田之意。小村由此興起,后成為江寧地區(qū)名鎮(zhèn),繁華延續(xù)至民國,直至抗戰(zhàn)烽火使其漸趨凋零,1958年公社化運動后并入淳化公社,終由鎮(zhèn)變村,湮沒于歲月塵煙。</p> <p class="ql-block">解溪河源于古代,然今日所見其貌,實為近幾年整治的樣貌。修復(fù)完善之后的解溪西河,兩岸綠意盎然,步道整潔通暢。為住在周邊的市民及學(xué)生提供了一處休閑娛樂,體驗觀光,健步鍛煉的好場所。從東晉的“解甲歸田”到今日的“幸福河湖”,解溪河在時光長河中不斷蛻變,承載著歷史的回響,也映照著現(xiàn)代人對詩意棲居的向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