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象雄古地今何在,往昔繁華化塵埃。</p><p class="ql-block">王城舊跡難尋覓,唯余殘風入我懷。</p><p class="ql-block">象雄王國遺址位于西藏自治區(qū)那曲市尼瑪縣文部鄉(xiāng)瓊(穹)宗,背倚達果雪山,西臨當惹雍措圣湖,現(xiàn)存山腰石砌建筑群遺址。景區(qū)全天開放,門票免費,可由尼瑪縣驅車抵達。</p> <p class="ql-block">該古國(史稱羌同、羊同)形成于至少4000年前,7世紀前進入鼎盛期,疆域覆蓋青藏高原大部并統(tǒng)一十八萬戶部落,建立威震中亞的古象雄王國?!恫刈迦丝谑房悸浴吠扑闫涠κr期人口逾千萬,歷經(jīng)十八代王朝統(tǒng)治。公元8世紀被吐蕃王朝所滅,現(xiàn)存瓊宗廢墟及玉本寺。</p> <p class="ql-block">作為西藏原生宗教發(fā)源地,象雄創(chuàng)造了獨特象雄文,其佛法體系由幸饒彌沃如來佛祖創(chuàng)立,早于印度佛教傳入西藏,現(xiàn)存《甘珠爾》《丹珠爾》等大藏經(jīng)文獻,涵蓋佛學、醫(yī)學、藝術等多學科領域。</p> <p class="ql-block">遺址所在的當惹雍錯為雍仲本教圣湖,湖畔保留逆時針“卍”字符號等苯教文化特征,與達果雪山共同構成完整的宗教文化景觀體系。象雄王國是吐蕃之前在西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國家。</p> <p class="ql-block">“象雄”一詞,是根據(jù)藏文“象雄”兩字的譯音寫成的漢字,其與中亞、西亞、南亞等地域都有過交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象雄成為古絲綢之路驛站的先天優(yōu)勢。</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古文明研究上,有一段歷史,隨著一個王朝,謎一般存在,她的名字叫“象雄”(漢史也稱之為“羊同”“羌同”“單同”),意為“大鵬之地”。</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藏西阿里這片土地上,早于古格文明存在的,還有更為古老的象雄:一個以頭上長角的大鵬鳥為圖騰的文明。</p> <p class="ql-block">象雄人勤勞勇敢,富有智慧,創(chuàng)建了濃厚的精神文明,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獨特的教理,在古藏文化發(fā)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被稱為藏文化的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傳說象雄王朝鼎盛之時,曾具有極強的軍事力量,其疆域包括了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qū)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以及西部的克什米爾和拉達克。</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象雄曾產(chǎn)生過極高的文明,它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象雄文,而且還是西藏傳統(tǒng)土著宗教苯教的發(fā)源地。</p> <p class="ql-block">象雄人篤信苯教,重鬼神,喜卜巫,忌食野馬肉。雍仲苯教文化源遠流長,遍及青藏高原,至今仍深刻影響著藏族人民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據(jù)資料記載,上部阿里曾是大象與野獸區(qū)。而現(xiàn)在森林已消失,大象亦無跡可尋,這也可說是阿里滄桑變遷的佐證。由此藏學專家研究得出,當時象雄的交通十分發(fā)達,并非現(xiàn)在這般偏僻閉塞,那時,阿里依靠喜馬拉雅山與岡底斯山之間寬闊的綠色走廊以及南部的孔雀河、西部的象泉河這三條通道,開拓了與外部的交往。后來,吐蕃逐漸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八世紀時,徹底征服了象雄。從那時起,象雄王國和文化就突然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按說一個王朝的覆滅都會留下一些文獻,遺址等,可象雄這樣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王朝卻好似從不存在一般,曾經(jīng)璀璨一時的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為后人留下了千古謎團。</p> <p class="ql-block">宗教界人士認為,一萬八千多年前,象雄文明就存在了。在一萬八千多年前的阿里地區(qū),曾有數(shù)個少數(shù)民族部落建立的王國,其中信奉古佛法的“雍仲本教”的象雄王國實力最強大。(說法是否可靠尚無確證。)</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象雄王國產(chǎn)生過極高的文明,它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象雄文,而且還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發(fā)祥地,從國王到百姓全民信奉雍仲本波佛教,雍仲本教文化其實也就等同于象雄文化。</p> <p class="ql-block">象雄文化就是一切藏族文化的源頭,雍仲本教就是一切佛法和佛教文化的本源。輝煌燦爛的“古象雄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的廣泛傳播而發(fā)展起來的。</p> <p class="ql-block">藏族人現(xiàn)代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有許多也是象雄時代留傳下來的,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jīng)幡、刻石頭經(jīng)文、放置瑪尼堆、打卦、算命,都有苯教遺俗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藏文字究其本源也繞不開象雄文明。藏文起源于象雄文,當年松贊干布派他的大臣吞米桑布扎創(chuàng)造藏文,最多只能叫象雄文字的改良。</p> <p class="ql-block">古象雄佛法是古象雄王子幸饒彌沃如來佛祖(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師父)所傳教的如來正法,也被稱為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法 。古象雄佛法既是古象雄文化的核心,也是西藏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藏傳佛教的源泉和一切佛法的總根源。</p> <p class="ql-block">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是以顯宗、密宗、大圓滿的理論為基礎,以皈依三寶為根本,濟世救人、導人向善、有著自己圓滿成佛竅訣的佛陀教育,是古象雄王國的國教,全民信奉。輝煌燦爛的“古象雄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的廣泛傳播為主線而得以發(fā)展的。</p> <p class="ql-block">古象雄佛法在古象雄傳統(tǒng)文化中居于最至高無上的位置,是西藏本土最古老的佛法,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佛法,更是一切佛法的總根源。</p> <p class="ql-block">遠在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之前一萬多年,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早已在雪域高原廣泛傳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對后來的吐蕃以至整個西藏文化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然而其神秘的消亡留下了許多千古之謎。</p> <p class="ql-block">而根據(jù)漢文和藏文典籍記載,象雄古國(事實上是部落聯(lián)盟),至少在4000年前即形成,在七世紀前達到鼎盛?!恫刈迦丝谑房悸浴芬晃挠涊d,根據(jù)軍隊的比例,象雄人口應不低于1000萬。</p> <p class="ql-block">象雄王朝在雪域高原創(chuàng)造了輝煌鼎盛的古老文明,曾統(tǒng)一了號稱十八萬戶部落的十八國,建立起了威震中亞的強大的古象雄王國,并經(jīng)歷了有影響的十八代象雄王朝。象雄王朝鼎盛之時,曾具有極強的軍事力量,人口眾多,疆域遼闊。公元八世紀象雄被吐蕃王朝所滅。</p> <p class="ql-block">象雄王國的都城,據(jù)本教傳說是在被稱為瓊窿銀城的地方,瓊窿在今阿里扎達境內。扎達土林中確實有不少早期的人類洞窟遺址和巖畫。</p> <p class="ql-block">但是在那曲尼瑪縣文布鄉(xiāng)辦事處不遠的窮(穹)宗有大片遺址,也被稱為象雄都城之所在。窮(穹)宗附近的當惹雍錯是雍仲本教徒最看重的神湖,湖邊今存一建于懸崖山洞中的寺廟玉本寺,相傳為本教最古老的寺廟,香火尤盛。</p> <p class="ql-block">象雄王國疆域的中心就是現(xiàn)在的西藏阿里地區(qū)。位于札達縣曲龍村的穹窿銀城就是象雄王國都城的遺址。</p> <p class="ql-block">穹窿銀城遺址地處偏僻,在象泉河右邊,無人看守,日漸荒廢。河道旁邊有溫泉數(shù)眼,可以自由入浴。遺址殘存大量洞穴還有壁畫,讓人聯(lián)想到當年王國的興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