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碰精品人妻黄色片欧美|亚洲精品线路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久热|日本黄色网址视频|亚洲欧美国产激情|成人在线综合欧美国产一区在线|黄色三级片网址国产一级黄|一级黄片不卡在线观看|伊人亚综玖玖亚洲色图怡红院|日本精品资源日本有码一级片

英雄的熱土,永恒的紀念二 ·發(fā)生在膠東家鄉(xiāng)的抗戰(zhàn)故事

昕劍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寫在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的日子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編寫 于新建 2025年9月3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遠眺大乳山風光。</b></p> 膠東乳娘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們這個具有光榮傳統(tǒng)的齊魯大地上,過去的戰(zhàn)爭年代里,魯南地區(qū)曾經(jīng)有“沂蒙紅嫂”救軍人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而在膠東半島根據(jù)地有“膠東乳娘”,無私養(yǎng)育和救助烈士遺孤的感人故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卻堙沒在鄉(xiāng)間,鮮為人知。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有心人的熱情挖掘下,這撼人心魄的人間大愛才逐漸的浮出了水面,使得更多的人們知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乳山,我可愛的家鄉(xiāng),這個充滿母愛的地方,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無數(shù)“膠東乳娘”不惜流血犧牲、舍棄自己孩子而乳養(yǎng)撫育素昧平生的八路軍后代和烈士遺孤的真實故事,用她們樸實無華的母愛,免除了前線將士們的后顧之憂,用她們的血肉之軀熔鑄了“母愛圣地,美好乳山”的城市定位,彰顯了家鄉(xiāng)父老和人民軍隊之間生死與共、血肉交融的骨肉深情,與山河永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市政府對面城市定位的標語,“母愛圣地,美好乳山”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膠東乳娘的故事發(fā)生在1941年的冬天。膠東抗日根據(jù)地頻頻遭受日偽軍像梳篦式的反復大“掃蕩”,斗爭十分殘酷激烈。那時候許多八路軍干部的一些孩子和烈士遺孤都不能隨大部隊上前線轉(zhuǎn)戰(zhàn),無奈的將孩子送給當?shù)氐囊恍├习傩?,有的則忍痛把孩子放在路邊,祈求能被好心人收養(yǎng)。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里,這些烈士遺孤的孩子們都面臨著性命交關的生存危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此,1942年7月,膠東區(qū)婦救會根據(jù)中共膠東區(qū)委指示,組織籌辦起一處戰(zhàn)時的育兒所——膠東醫(yī)院育兒所。育兒所幾經(jīng)輾轉(zhuǎn)來到牟海(今山東省乳山市)、牟平和海陽三縣交界處的我家鄉(xiāng)崖子鎮(zhèn)東鳳凰崖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膠東育兒所原址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東鳳凰崖村地處乳山腹地,四面環(huán)山、環(huán)境隱蔽好。這個當時不到200戶人家的小山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1938年1月成立了村黨支部,有十多位共產(chǎn)黨員。春天又建立了膠東第一個村級抗日婦救會。戰(zhàn)爭年代里,這個村幾乎每家都有人參軍或當民兵,先后出現(xiàn)了25名革命烈士。另外,中共膠東區(qū)委早在1941年3月就建立了牟海行署紅色政權,黨在附近的村子里都有固定的基層組織,社會基礎非常好。育兒所一到這里,就受到了當?shù)厝罕姷臍g迎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時候,所謂的育兒所,在激烈動蕩的戰(zhàn)爭年代里,艱苦的山區(qū)環(huán)境是沒有條件讓多個孩子寄養(yǎng)在固定的一個場“所”里,而是選擇一些熱心可靠的當?shù)乩习傩兆鳛槿槟铮尯⒆觽兎稚㈦[匿在各村家里居住,即隱蔽保密,又讓孩子們有一個溫暖的乳娘“媽媽”和安定舒適的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育兒所的工作人員們遵照黨組織的指示,始終與周圍村的黨組織和婦救會保持著聯(lián)系,在不長的時間里,就選擇了300多名可靠的乳娘,作為育兒所潛伏在革命老區(qū)百姓家中的貼心保育員。那時候,這里老區(qū)的群眾覺悟普遍很高,都主動請纓,領養(yǎng)孩子。接過孩子時都二話不說,不講條件,不講待遇,而且保密。盡管那時候每個乳娘僅有1.5元/月的北海幣作為補貼,但她們也都是補貼給了所乳養(yǎng)的孩子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這些乳娘們,在那饑寒交迫的動蕩日子里,用她年輕母親的善良心,用她們養(yǎng)育自己孩子的乳汁、鮮血和生命,去精心養(yǎng)育著這些革命后代,呵護著他們健康的成長。即使是在日寇的反復掃蕩或飛機的狂轟亂炸下,她們面對流血和死亡的危險時,都是毫不猶豫、拼上性命,首先也要先保護好這些孩子們。在這片溫情的土地上,產(chǎn)生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乳娘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2年,<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肖國英乳娘</b>從村婦救會主任手中接過了出生只有12天大的革命后代——小遠落。全家人為保證肖國英有足夠的奶水喂孩子,將不多的口糧都省給肖國英吃。在肖國英的悉心照料下,小遠落身體漸漸好起來。也是在1942年的日寇大“掃蕩”的戰(zhàn)火中,裹著小腳的肖國英,一手抱著小遠落,一手拽著自己5歲的女兒,拼命地朝山里的山洞里跑。眼看著鬼子越來越近,女兒累得實在跑不動了,一個勁地哭,肖國英只好狠心將女兒撂在了灌木叢里,用雜草和桲欏葉堆蓋上,抱著小遠落跑上了山,而不能去照顧自己的女兒。第二天鬼子一走,她急忙上山找藏在雜草堆的女兒。女兒已經(jīng)在那個晚上哭了一整夜,嘴里還嚼著野菜。抱著瑟瑟發(fā)抖的女兒,肖國英心如刀絞,無比愧疚,女兒從此落下了終生哮喘的病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這是乳娘肖國英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李秀珍乳娘</b>,育兒所的第一個孩子——小東海就是她哺育的。在日寇飛機轟炸時,她一邊不顧一切地將孩子撲倒在地,拼命護在自己的身下,一邊扯著嗓子直喊,“你們都快趴下,快趴下?!本拖窭夏鸽u護著小雞一樣。乳兒毫發(fā)無傷,而她自己卻不幸負了重傷,鮮血直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矯月志乳娘</b>抱養(yǎng)的乳兒,患有嚴重的貧血癥,為了救孩子,她義無反顧地連續(xù)十多次地給孩子輸她自己的血,以命換命。育兒所工作人員給她送來了幾個雞蛋,想讓矯月志乳娘補一補身子,但她卻全部喂給了孩子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這是乳娘矯日志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宮元花乳娘</b>她接手了哺育剛滿周歲的小福勇,為了專心照顧,她和婆婆商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親戚家寄養(yǎng)。婆婆不舍得,宮元花就勸她說:“八路軍是咱們的大恩人,為咱殺敵流血,豁上命,他們的孩子就是咱們的孩子?!迸D月里,小福勇得了水痘,缺醫(yī)少藥。官元花就帶著他冒寒求醫(yī),一直跟隨著輾轉(zhuǎn)的八路軍醫(yī)療所,邊走邊治療,先后走過了七八個村子,連春節(jié)都是在外面過的,直到將小福勇的病治愈為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姜明真乳娘</b>為了喂養(yǎng)好八路軍的乳兒小福星,硬是給自己剛滿八個月的小兒子斷了奶。心想:“人家的父母替咱們打鬼子,咱替他們奶孩子也是應該的!”為了躲避鬼子的掃蕩,姜明真和婆婆帶著兩個孩子躲進山洞里。很快她發(fā)現(xiàn),每當她給小福星喂奶的時候,自己剛斷奶不久的兒子就會哭鬧不止。兩個娃娃不能同時待在一個山洞里!于是她抱起自己十個月的孩子,不顧婆婆的反對,飛奔藏到另一個山洞里,找一些雜草堵住洞口。敵人的飛機來轟炸了,外面山石激飛,震耳欲聾,小福星被緊緊的抱在姜明真的懷里,安靜地吮吸著姜明真的乳頭。而在另一個山洞里,自己的兒子卻被嚇得直哭泣,無人照料。兒子在山洞里爬來爬去,手腳都被石頭磨得鮮血淋漓,露出了骨頭,嘴巴上沾滿了泥土和鮮血,哭得肚子鼓鼓的,不停地咳嗽。抱回家不久,孩子便不幸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這是乳娘姜明真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還有一次,日軍搜查時,姜明真的一個兒子突然哭起來。為了不暴露目標,她用力捂住了兒子的嘴,導致孩子窒息。沒幾天,這個孩子也不幸夭折了。接連失去孩子的打擊,對姜明真來說無疑是太沉重的!然而,她強忍著痛苦,將全部的愛都傾注到小福星身上。一直撫養(yǎng)小福星到4歲后,才將他交還給親生父母。在那幾年里,姜明真先后收養(yǎng)了四個八路軍的乳兒,無一傷亡;而自己的六個孩子卻因戰(zhàn)亂、饑荒和疏于照顧而夭折了四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是這樣,我們家鄉(xiāng)的乳娘們寧肯犧牲自己的親骨肉,也要把生命的一線生機留給革命的后代。這感人肺腑的人間大愛,處處閃爍著她們的淳樸善良和熱心衷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一滴奶留給乳兒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一口糧留給乳兒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一件衣留給乳兒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一個兒子送他上戰(zhàn)場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膠東乳娘用她們的生命寫下的民謠,她們這種超越血緣親情的母愛,體現(xiàn)了老百姓對黨、對人民軍隊的衷心熱愛和擁護,揭示了黨與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生死與共、血肉相連的精神密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那殘酷的戰(zhàn)爭年代里,膠東育兒所必須隨著戰(zhàn)場戰(zhàn)局的變化而隨時變化轉(zhuǎn)移。1944年3月初,膠東區(qū)行政主任公署機關由最初牟??h崖子村轉(zhuǎn)移到田家村,月底又遷移到馬石店村,育兒所也隨之跟著搬遷轉(zhuǎn)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5年8月抗日戰(zhàn)爭勝利時,育兒所的孩子們已由初時的2人增加到168人。牟海縣的全境解放,使社會環(huán)境逐漸穩(wěn)定下來,育兒所就年齡較大的孩子安置到行署機關駐村的小學里讀書。1946年2月,為了對60多個大一點的孩子進行正規(guī)教育,育兒所將他們轉(zhuǎn)移至行署機關所在地萊陽縣城,過集體生活教育。還有160個吃奶的乳兒和小一點的孩子,仍然分散在田家村及附近各村老百姓乳娘家里撫養(yǎng)。</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6月,國民黨大舉進攻山東,膠東西部形勢日趨緊張,行署機關遂轉(zhuǎn)移到馬石山一帶,育兒所在萊陽的工作人員帶著孩子們又重新返回田家村,隨即又疏散到周圍各個村莊里。10月份,國民黨反動派對膠東解放區(qū)的全面進攻被徹底粉碎,解放區(qū)又回到人民的手中,育兒所的孩子又重新開始集中到田家村,經(jīng)過安頓后檢查清理,所有乳兒和孩子們,無一損傷。為此,1947年8月1日,膠東育兒所召開慶功授獎大會,全所80%的工作人員都受到獎勵和表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這是部分膠東育兒所工作人員的合影照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8年春,解放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育兒所又由田家村遷至離乳山縣城較近、交通方便、房舍寬敞的騰甲莊村。又為孩子們增加了一些滑梯、大木馬和花園等兒童娛樂設施。此時,分散在各村的孩子們陸續(xù)開始集中居住,孩子達300多人。根據(jù)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分成了小學部和幼稚園。據(jù)在育兒所里長大的孩子冷傳杰回憶:“那時我在育兒所小班,接受的都是進步的正規(guī)教育。老師要求我們不說謊,有禮貌,見到男的叫叔叔,女的叫阿姨。還帶我們唱歌、游戲和到室外野游活動?!?lt;/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膠東育兒所的孩子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育兒所的孩子們在保育員的引導下在室外活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國成立后,育兒所養(yǎng)育的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陸續(xù)回到了親生父母或親屬身邊。1952年7月,膠東育兒所完成了歷史使命。除少數(shù)工作人員調(diào)離外,大多數(shù)都連同孩子們一起移交給了乳山縣地方,改名為乳山縣育兒所。直到1955年,大部分乳兒陸續(xù)被父母或親屬接走,僅有9名沒有被認領的孩子。為此,乳山縣育兒所于5月7至9日連續(xù)三天在《大眾日報》刊登啟事,查尋這幾個孩子的父母和親屬,無果者被乳山縣機關工作人員領養(yǎng)。8月份,乳山縣育兒所撤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1955年8月,乳山縣育兒所在《大眾日報》刊登公告,為育兒所最后九名孩子尋找父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1942年7月,膠東區(qū)委成立膠東育兒所,至1955年8月育兒所移交地方算起,膠東育兒所先后歷史十三年多。經(jīng)歷了抗日和解放兩大戰(zhàn)爭的磨難,膠東育兒所先后為革命隊伍哺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和烈士遺孤。并且在多次搬遷轉(zhuǎn)戰(zhàn)的危急中,躲過了日寇一次次的“大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反攻”,在戰(zhàn)火中把孩子們撫養(yǎng)長大,創(chuàng)造了無一人傷亡的人間奇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1948年育兒所部分孩子和工作人員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1951年育兒所部全體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孩子們在各級黨組織的精心關懷下,在膠東乳娘們和育兒所工作人員的親密護養(yǎng)教育下,接受了進步思想的熏陶,培養(yǎng)了勤學上進的觀念,強化了親情友情的思維教育,逐漸養(yǎng)成了嚴謹規(guī)范的作風,形成了集體協(xié)作的精神,在革命搖籃里茁壯成長。他們中間有革命英雄,有共和國的少將,有航天專家、企業(yè)家、文學家、教育家、藝術家、大國工匠……成為一大批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棟梁之材。但是,他們對乳娘的撫養(yǎng)沒齒難忘,并且將乳娘當做親眷傾心相待,有的甚至用畢生作回報而留在了乳娘身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更值得人們敬佩的是那些至今無法準確記錄姓名和統(tǒng)計出數(shù)字的乳娘們。在接收乳兒撫養(yǎng)時,她們義無反顧,不講價錢,不講條件,不知道孩子的父母是誰,更不知道有的孩子的父母是八路軍的高級將領和黨政高級干部……只知道孩子們的父母在前線打鬼子,為革命舍家撇業(yè),她們?yōu)槟芙o共產(chǎn)黨、八路軍幫忙出力也是應該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艱難的困苦時刻乳娘們能夠?qū)θ閮簜兒亲o有加,在生死攸關和病魔折磨的危難時刻乳娘們能夠挺身而出,在乳兒父母尋親認子的時候,乳娘們還是能夠忍痛割愛,即使是在數(shù)年后乳兒們成材之時,乳娘們也不圖回報。已經(jīng)在戰(zhàn)爭年代里養(yǎng)成的保密習慣,許多乳娘對當年那段苦難經(jīng)歷都緘口不言,守口如瓶,從不炫耀張揚。如今,當年的大多數(shù)乳娘都已經(jīng)過世了,已經(jīng)無法完整的考證每位乳娘的確切經(jīng)歷了。但她們用樸實無私的行動,譜寫了這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人間大愛之歌,已經(jīng)成為永遠的秘密而熔鑄在這“母愛圣地”的乳山土地和人民的心中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還是讓我們記住以下這些有限的、平凡而閃光的“膠東乳娘”的名字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王克蘭、李秀珍、姜明珍、沙春梅、初連英、肖國英、姜玉英、姜楊氏、王桂芝、矯月志、佟玉英、肖慶蘭、滕景翠、尹德芝、宮元花、李青芝、陳淑明、王奎敏、李存久、王水花、王聰潤、于兆勤、姜德惠、矯鳳珍、楊文祿之妻、宮云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幼在家鄉(xiāng)長大的二姐曾經(jīng)告訴我,我家的大伯母和二姐她的婆婆都曾經(jīng)做過乳娘,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月里,也撫養(yǎng)過烈士的遺孤。雖然過去了多少年,但她們?nèi)匀欢际菬o怨無悔,而在心中總是經(jīng)常地牽掛著她們曾經(jīng)養(yǎng)育過的孩子們,念叨著:“你們現(xiàn)在都可好吧?都長大成什么模樣啦?你們現(xiàn)在正在干什么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歲月的磨蝕,我家的大伯母她們都已經(jīng)不在了,但她們是我們家人心中永遠的英雄!她們那樸實無華、無私奉獻的無疆大愛,就像那座當之無愧的大乳山,在我們中華民族奮斗的革命史上,是一座永遠巋然屹立的豐碑!</p> 馬石山上十勇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兒時,經(jīng)常聽媽媽給我們講家鄉(xiāng)《馬石山十勇士》的故事。那時候,由于媽媽早年深受本家大哥哥、我大舅舅孫劼之的影響,在棲霞學校讀書和畢業(yè)后留學校工作期間,積極參加了學校的抗日工作,并在學校和村子里擔任了抗日青年、婦女隊長等職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馬石山十勇士”的英雄浮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馬石山在我家鄉(xiāng)乳山縣馬石店鄉(xiāng)境內(nèi),綿延在乳山、海陽、棲霞、牟平四縣交界處,主峰海拔467米,地勢峻險,是八路軍膠東根據(jù)地的中心地區(q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2年11月,侵華日軍華北派遣軍最高司令官岡村寧次,坐鎮(zhèn)煙臺,親自指揮,糾集青島、煙臺、萊陽等地的日偽軍2萬余人,在飛機、軍艦的配合下,日偽軍以密集的隊形,從四面八方對我膠東根據(jù)地中心區(qū)進行了一場空前的冬季“拉網(wǎng)式大掃蕩”。 妄圖消滅八路軍主力,殺光當?shù)乩习傩眨袛嗯c黨政軍機關的聯(lián)系,徹底摧毀膠東抗日根據(jù)地。日偽軍瘋狂的實施“三光”掃蕩,并放出狂言,“只要進了合圍圈,天上的小鳥要挨三槍,地上的兔子要戳三刀,共產(chǎn)黨八路軍插翅難逃。”殘暴地制造了多起慘絕人寰的“馬石山慘案”,有500多名群眾被日寇暴虐殺害,受傷致殘者更是無法計數(sh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了跳出包圍圈,掩護群眾突圍,時任膠東軍區(qū)司令的許世友將軍下令八路軍以營連為單位,開展山地游擊戰(zhàn),抗日組織人員都分散潛伏在老百姓中,秘密活動。由于指揮得當,浴血奮戰(zhàn),反復沖殺,八路軍主力連夜轉(zhuǎn)移,有時甚至與敵人擦肩而過,最終跳出了日寇的包圍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許世友將軍在山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膠東根據(jù)地中英勇的八路軍戰(zhàn)士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月21日,氣急敗壞的日偽軍5000余人分多路奔襲膠東,開始向馬石山地區(qū)收縮,牟平、海陽、棲霞等縣7000多軍民被拉入“網(wǎng)”中。白天敵人采取梳篦戰(zhàn)術,逢山逢村必搜必燒,連荒庵野廟都不放過。晚上,日偽軍野地宿營,在要道山口處拉起鐵蒺藜,掛上鈴鐺,每隔三五十步就燃起一堆火,以防止根據(jù)地軍民突圍。當時,我媽媽奉命從學?;卮宸稚⒌搅宋掖笠痰募依?,她們一家人和許多父老鄉(xiāng)親都被包圍在日寇拉網(wǎng)的包圍圈里,處境十分危險。據(jù)媽媽回憶,那時候,馬石山上到處都是野火,遍地都是被殺戮的尸體,漫山遍野到處都是被驅(qū)趕的老百姓,密密麻麻,大家慌亂的擠作一團,沿著山溝隱蔽躲藏,相互攙扶相互依靠,漫無目標的四次逃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時,膠東軍區(qū)5旅13團三營7連2排6班,在班長王殿元的帶領下,赴東海軍分區(qū)執(zhí)行完任務返回,正好途經(jīng)馬石山此地。當?shù)弥胁簧偃罕姾偷胤礁刹勘蝗諅诬姲鼑隈R石山下,班長果斷決定:“留下來,救群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們利用傍晚日偽軍的人困馬乏,大多數(shù)都宿營了,只有一些游動哨在站崗。他們悄悄的干掉了幾個烤火的哨兵,撲滅了日軍的火堆,硬是把日軍的包圍網(wǎng)撕開一個小口子,掩護群眾往外跑??吹搅税寺奋妬砹?,生存的希望來了,老百姓爭先恐后的往外跑,場面十分混亂。王班長他們盡量壓低聲音,安撫百姓,“大家不要出聲,不要慌亂,我們掩護著你們,盡量往外跑,沖出去,不要停留,遠遠地找地方躲起來?!碑斅犝f在一些山溝溝里還有許多人時,他們先后三次沖進包圍圈,解救出更多的老百姓。這時,“十勇士”在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只要還有一個群眾沒有救出來,我們的任務就是沒有完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第四次沖進包圍圈時,天色已經(jīng)逐漸放亮,朦朧中被日偽軍發(fā)現(xiàn)了,黑壓壓的一片包圍都了上來。在激烈的拼殺中,有四位戰(zhàn)士先后犧牲。為了掩護沒突圍出去的群眾,他們把敵人吸引到他們自己這一邊來,王殿元班長他們沒有突圍,而是且戰(zhàn)且退,義無反顧地向老百姓突圍的反方向跑,向馬石山主峰的南側(cè)而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油畫《浴血奮戰(zhàn)》。</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4日整整一個上午,他們依托一道石墻和幾處天然巖石頑強地堅守,與四面包圍攻山的敵人展開殊死搏斗,打退了日偽軍的多次進攻。最后,他們子彈打光了,砸壞槍支,用石頭與敵人拼殺。在日軍沖上來的最后關頭,王殿元班長與僅有的兩個戰(zhàn)士抱在一起,拉響了最后的一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用他們的血肉拼搏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夜晚,絕大多數(shù)被圍的上千名老鄉(xiāng)們在英雄戰(zhàn)士的幫助下,都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我媽媽和大姨的一家人也得救了。他們連夜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地跑回了家,在大姨家莊稼地邊上的地窖里躲了好多天,才算是幸免于難。而王殿元班長等10位戰(zhàn)士卻永遠長眠在馬石山上。為了永遠記住這些英雄的名字,當?shù)氐睦习傩諅兘o這些英雄們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馬石山十勇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就是在這個慘案的第二年1944年,媽媽經(jīng)學校的單偉老師(解放后在濟南七中工作)介紹,在學校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抗戰(zhàn)的工作中去。以至于后來的幾年,媽媽保密的身份才得以公開。姊妹們知道后,還曾經(jīng)抱怨過她,沒有及時的告訴她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大“掃蕩”結(jié)束后,許世友司令員得知,整個馬石山地區(qū)有6000余名群眾被解救而免遭敵人屠殺,軍區(qū)16團、17團為掩護群眾脫險,有4個連幾乎全部陣亡,共540余名干部戰(zhàn)士壯烈犧牲。 在膠東軍區(qū)反“掃蕩”總結(jié)大會上,許世友司令員聽了各單位的匯報后,表揚了13團,號召全區(qū)部隊向13團“十勇士”學習。并宣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3團損失了一個班,救出了千余名群眾的生命,我們要大力宣揚‘十勇士’的精神,再給13團補足兵源一千人。”極大地振奮和鼓舞了膠東抗日根據(jù)地軍民的抗日熱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了紀念“馬石山十勇士”的英雄壯舉,后來人們在馬石山突圍戰(zhàn)斗的現(xiàn)場,在馬石山主峰修建起了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馬石山上巍巍的英雄紀念塔,碑刻著勇士突圍救百姓的紀略和時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里,收藏著許世友將軍的題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緬懷革命先烈,現(xiàn)身四化建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央軍委遲浩田副主席的題詞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英雄的壯舉,不朽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許世友將軍和遲浩田副主席為“馬石山十勇士”的題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過去聽媽媽講“馬石山十勇士”的故事時,我總是遺憾不知道這十位勇士的名字,今天我終于知道了。他們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膠東軍區(qū)5旅13團3營7連2排6班十勇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班長:王殿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戰(zhàn)士:趙亭茂、王文禮、李 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楊德培、李武齋、官子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還有三位戰(zhàn)士沒有留下姓名。</b><b>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馬石山十勇士的英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巍巍的馬石山啊,你永遠不會忘記這偉大的十勇士??!</p><p class="ql-block"> 壯烈的馬石山十勇士啊,我們會永遠感激你們不忘為人民的初心,感謝你們?yōu)榱宋覀兌⒂芦I身的赤誠!</p><p class="ql-block"> 馬石山有知,這里拋灑著十勇士的鮮血和生命,我們永遠懷念他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時,使我想起了中國抗戰(zhàn)勝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北京大閱兵典禮期間,“馬石山十勇士”作為第一英模方隊的旗幟,在天安門前接受了祖國、黨和人民的檢閱時,一位參加過“天福山起義”、從膠東根據(jù)地走出來的、身經(jīng)百戰(zhàn)、功勛卓著的軍人張玉華老將軍。當他坐在檢閱車上受到檢閱時,他一直高高的舉手敬禮,他那是在向莊嚴的天安門、在向他的戰(zhàn)友“馬石山十勇士”、在向所有為新中國而獻身的英雄們致敬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功勛卓著的老將軍張玉華少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憶過去這一段歷史,媽媽總是含著淚水感慨地說,“如果沒有馬石山十勇士,就沒有我和你大姨一家人的今天,也就沒有我們這一大家子人的幸福生活啦!” “我們現(xiàn)在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他們流血犧牲,給我們拼殺出來的!”并且一再囑咐我們,“你們千萬千萬、世世代代都不要忘記了他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膠東海陽走出來的《大眾日報》、《新華社》隨軍記者、著名作家、原上海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峻青先生(筆名,原名孫俊卿,他的主要作品有《黎明的河邊》、《海燕》、《膠東紀實》、《峻青散文集》和《秋色賦》等大量著作)也曾經(jīng)有過這樣類似的回憶。在談到他寫《馬石山上》的感受時,他曾經(jīng)深情地說,“我是含著眼淚寫的。真的,如果沒有這十勇士,也不會有我的今天,我也活不到今天,當時就死在馬石山上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這是我們老媽媽97歲生日時的幸福照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這是我們一家人幸福在一起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我們?nèi)胰擞肋h都不會忘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是先烈們流血犧牲的奮斗,才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我們永遠不會忘記!</b></p> 后? ? ?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記得,2008年五一節(jié)前后,我們大學的一部分同學結(jié)伴去河南省信陽市旅游。我們一起來到了新縣許世友將軍的家鄉(xiāng),參觀了許世友將軍的舊居,參觀了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瞻仰了許世友將軍在母親身邊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許世友將軍生前曾經(jīng)說過,生前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希望在死后能夠在母親身邊盡忠護衛(wèi)。為此,黨中央特批,許世友將軍是唯一的一位實行土葬的高級干部。許將軍的陵墓在他母親墓的下邊,周圍掩蔽著一片高大的青松樹群,巍峨、挺立、環(huán)繞、低垂,就像是在為英靈護衛(wèi),在向英靈致哀。按照許將軍生前的遺愿,隨他陪葬的還有他生前用過和最喜愛的兩支手槍:勃朗寧和駁殼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許世友將軍陵墓雕刻的造像照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英雄將軍墓前,我們仿佛聽到了將軍在膠東時發(fā)出的錚錚誓言,“太平時我不來,我來了不太平!”是啊,許將軍自1939年被毛主席點將來山東起,許世友將軍在山東工作了16年,而在膠東的時間就達八年之久,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一直在膠東,為我們家鄉(xiāng)的抗戰(zhàn)勝利、為山東的徹底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深深地懷念他,深深地向許將軍三鞠躬,送上我們深深的敬仰!此時,毛主席在延安的褒獎之詞也在耳邊震響,“許世友是位戰(zhàn)將,打紅了膠東半片天,了不起!了不起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我們?nèi)绾尾粦涯钏。?lt;/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我們?nèi)w同學向許世友將軍敬獻花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這些來河南新縣旅游的同學代表我們?nèi)w同學,向許世友將軍敬獻了花籃,寄托著我們?nèi)w心中的感激之情!信陽藉的同學曹新生同學特地為許將軍準備了四川的茅臺酒。這是在遵從當?shù)匕傩諅兗赖煸S世友將軍時的特有習俗,凡是來祭奠者都會自發(fā)的給將軍帶來茅臺酒,以滿足將軍生前的遺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我們部分同學的合影照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打開茅臺酒瓶,小心地將酒滴灑在將軍的墓地上。酒瓶在同學們的手中傳遞,每一個同學都親手悉心地將酒灑在墓地里,把自己的心意凝聚在這一刻,獻給我們心中的英雄!我接個酒瓶,讓它默默地沁灑在墓石的縫隙里,與地下的將軍親密接觸,祝愿與祖國的大地化作一體……。墓地周圍彌漫著茅臺酒的濃濃醇香,仿佛是在天國里見到了將軍。我們心中默念著,將軍靈犀有知,我們祝愿將軍一切都好,您的豐功偉績我們將永遠不會忘記,您在我們心中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拋頭顱灑熱血,犧牲生命的終極奉獻,才換來了人民今天生活富足,國家繁榮富強。我們將銘記在心,永志不忘,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偉大成果。用我們有限的生命和力量,繼承先烈們的意志,與時俱進,全力貢獻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事業(yè)中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情此景,使我們想起了詩人艾青的那著名《我愛這片土地》里的詩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