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4號,是霜降后的第二天,早晨陽光灑滿無錫的梁溪河畔,我們和同學相約一起來到梁溪十里畫廊的起點——仙蠡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仙蠡墩位于無錫母親河梁溪河北岸,蠡橋西側(cè)。這兒是新石器時代就有吳地先民居住的一座古墩,是一座開放式的遺址公園。</p> <p class="ql-block"> 這座距今5000至6000年的環(huán)河臺地遺址,曾是崧澤文化向良渚文化過渡的重要見證。入口處有巨大的玉琮。這新石器時代的玉琮,是古代人們用于祭祀的禮器,是良渚文化的標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這里,仿佛能聽見遠古先民在水邊生息的回響。</p><p class="ql-block"> 如今這里既是歷史的沉淀,也是城市與自然交融的詩意棲居。</p> <p class="ql-block"> 遺址公園內(nèi)樹木扶疏,綠草如茵,溪流潺潺,桂花飄香,幽靜的小徑蜿蜒其間,是我們徒步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們來到仙蠡碼頭,這里有仙蠡懷古大石碑,為這片土地添了幾分仙意與文韻。</p> <p class="ql-block"> 仙蠡碼頭東面有六角亭,內(nèi)有大石古色古香,站于此處既能遠眺蠡橋,又可追憶仙蠡墩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仙蠡碼頭廣場后面有一座“先民雕塑墻”,此雕塑墻,生動地再現(xiàn)了在遙遠的古代無錫先民農(nóng)耕、狩獵、捕魚、制陶等生活場景。</p> <p class="ql-block"> 以“母親、魚文化、人與水和諧共生”為主題,用浮雕形式創(chuàng)作了魚米之鄉(xiāng)、天河之水、田園生活、森林狩獵、薪火傳承等五個場景。</p> <p class="ql-block"> 展現(xiàn)了祖先們以制陶、打漁、農(nóng)耕為生,在梁溪河畔生生不息繁衍后代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雕塑墻后面有一刻意壘筑起的洞穴,里面有壁畫幾幅,用簡單明了的壁畫反映先民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 往上看別有洞天,我也成了老同學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野樹林位于仙蠡墩北側(cè)的梁溪河畔,是梁溪河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改造仙蠡墩過程中保護留存下來的一片原生態(tài)樹林,為各種太湖鳥類和水禽提供了一個天然的棲息地。</p> <p class="ql-block"> 沿步道往前走,經(jīng)過蠡公池,進入梁溪十里畫廊。</p> <p class="ql-block"> 站在步道回望,仙蠡墩靜臥梁溪河水邊,既有文明的厚重,也有秋日的輕盈。</p> <p class="ql-block"> 陽光燦爛藍天白云,微風中吹來一陣陣桂花的香氣。</p> <p class="ql-block"> 前方到九曲橋,四周有小區(qū)高樓大廈,我們徒步行走就像走在畫里。</p> <p class="ql-block"> 六十多載同學情,是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是一輩子的牽掛,是人生最美麗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看我們的笑容是多么燦爛,在這漸涼的日子里,我們一起綻放出別樣的美麗。</p> <p class="ql-block">梁溪十里畫廊鮮花開放,我們流連花中拍照個不停。</p> <p class="ql-block">梁溪河作為無錫最古老的自然河流之一,河水清澈,兩岸綠意盎然,前方看見了彩虹如意橋?。</p> <p class="ql-block">200米長的彩虹如意橋,曲線流暢似如意,晴空碧波映長橋,是梁溪十里畫廊上的重要景點。</p> <p class="ql-block">爬上如意橋,近距離體驗它獨特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站在如意橋上,放眼望去后面就是青祁橋。</p> <p class="ql-block">梁溪十里畫廊,以梁溪河為水墨,以自然為素材,十里之景,十里之堤,構(gòu)成一副絕美畫卷。</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徒步梁溪十里畫廊,在如意橋返回,一邊徒步一邊賞景,為隨處可見的各種獨特的景致陶醉。</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走了14651步,一路徒步也用相機記錄下我們在十里畫廊的美好瞬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