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號/10768161<br>文圖 /黃帝故里 水仙王子<br>音 樂/平臺(致謝) <p class="ql-block">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人物如璀璨星辰,以其獨特的光芒照亮了時代的天空。韓愈,便是這樣一位在文學(xué)與精神領(lǐng)域都留下深刻印記的巨匠。他以筆為劍,斬斷了八代以來文風(fēng)的衰朽;以身為范,樹立起士人應(yīng)有的擔(dān)當與風(fēng)骨。解讀韓愈,便是解讀一段波瀾壯闊的文化傳奇,一場對人性與社會的深刻探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光淬筆裂云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佛骨焚章爍九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瘴海植榕成蔭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家書漫卷大唐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破八代之衰:文學(xué)革命的先鋒</b></p><p class="ql-block"> 當魏晉南北朝的浮華文風(fēng)如陰霾般籠罩文壇,當駢文的雕琢藻飾使文章失去了本真的生命力,韓愈如一聲驚雷,在沉悶的空氣中炸響。他倡導(dǎo)古文運動,主張“文以載道”,要使文章回歸到傳達思想、抒發(fā)情感、關(guān)照社會的正途上來。這并非是對古代文風(fēng)的簡單復(fù)古,而是一場深刻的文學(xué)革命。</p><p class="ql-block"> 韓愈的古文,摒棄了駢文的對仗工整、用典繁復(fù),以散體單行的形式,自由地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他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暢;又似金戈鐵馬,氣勢磅礴?!稁熣f》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簡潔而有力地闡述了教師的職責(zé),打破了當時士大夫階層恥于從師的風(fēng)氣?!哆M學(xué)解》里,他以幽默詼諧的筆調(diào),自嘲學(xué)業(yè)與仕途的坎坷,卻又不失對學(xué)問的執(zhí)著追求,“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成為了千古傳頌的治學(xué)名言。</p><p class="ql-block"> 他的文章,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載體。他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對民生疾苦有著深切的同情。在《原道》中,他批判佛老之學(xué)的空談,主張恢復(fù)儒家的道統(tǒng),強調(diào)仁義道德的重要性。這種對社會的責(zé)任感和使命感,使他的文章具有了超越時代的價值。韓愈以一己之力,扭轉(zhuǎn)了文壇的風(fēng)氣,使古文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堪稱文學(xué)革命的先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驚雷裂瘴啟文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師說昭昭鑄鐵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載道雄篇開氣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秋筆陣掃塵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諫迎佛骨:士人風(fēng)骨的彰顯</b></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古文運動展現(xiàn)了韓愈在文學(xué)領(lǐng)域的卓越才華,那么諫迎佛骨事件則彰顯了他作為士人的錚錚風(fēng)骨。元和十四年,唐憲宗派使者前往鳳翔迎佛骨入宮供奉,一時間,長安城內(nèi)掀起了一股崇佛狂潮。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紛紛施舍錢財,甚至有人不惜自殘身體以表虔誠。</p><p class="ql-block"> 韓愈目睹此景,痛心疾首。他深知佛教的盛行對國家的經(jīng)濟、社會秩序和人們的價值觀都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于是,他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書《論佛骨表》,直言進諫,痛陳崇佛之弊。他在表中寫道:“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彼麘┱垜椬趯⒎鸸恰巴吨T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后代之惑”。</p><p class="ql-block"> 這番慷慨陳詞,如同一把利劍,直刺崇佛的虛妄。然而,他的直言觸怒了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在前往潮州的途中,他寫下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詩句,表達了他為了國家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前途的堅定決心。</p><p class="ql-block"> 在潮州,他并沒有因被貶而消沉,反而積極為當?shù)匕傩罩\福祉。他驅(qū)除鱷魚,興辦教育,傳播中原文化,使潮州這片原本偏遠的土地逐漸走向文明。韓愈的諫迎佛骨之舉,不僅僅是對佛教盛行的一次抗爭,更是他作為士人對國家、對社會的忠誠與擔(dān)當?shù)捏w現(xiàn)。他的風(fēng)骨,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矗立在歷史的長河中,激勵著后世無數(shù)的文人志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封朝奏動星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佛骨難熔志士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鱷渚文光開瘴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潮州風(fēng)雪立唐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教子育侄:親情與道德的傳承</b></p><p class="ql-block"> 韓愈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xué)家和政治家,也是一位充滿溫情的家長。他對子女的教育,對侄子的關(guān)愛,都體現(xiàn)了他對親情和道德的重視。</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詩文中,有不少是寫給子女和侄子的。他通過書信、詩歌等形式,教導(dǎo)他們要勤奮學(xué)習(xí),做一個有道德、有擔(dān)當?shù)娜?。在《符讀書城南》中,他以城南的兩種人家為例,告誡兒子符要努力學(xué)習(xí),否則就會像不讀書的人家一樣,生活困苦,前途黯淡?!叭酥転槿?,由腹有詩書。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他強調(diào)了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希望兒子能夠珍惜時光,勤奮讀書。</p><p class="ql-block"> 對于侄子十二郎,韓愈更是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十二郎早逝,韓愈悲痛欲絕,寫下了《祭十二郎文》。這篇祭文,情真意切,字字血淚。他回憶了與十二郎從小一起長大的情景,感慨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殘酷?!耙辉谔熘?,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表達了他對十二郎的深切思念。在悲痛之中,他也不忘對侄子的教誨,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能夠安息,同時也告誡后人要珍惜親情,重視道德的傳承。</p><p class="ql-block"> 韓愈對親情和道德的重視,使他的形象更加豐滿和立體。他不僅僅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文學(xué)巨匠和政治家,更是一個有血有肉、充滿溫情的普通人。他的教子育侄之舉,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讓我們明白了親情和道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詩傳?家訓(xùn)?暖如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血淚祭文驚鬼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莫道儒門惟正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燈?永照后來人。</p> <p class="ql-block"> 解讀韓愈,我們看到了一個在文學(xué)、政治和道德領(lǐng)域都有著卓越成就的偉人。他以古文運動為武器,破除了八代以來的文風(fēng)衰朽;以諫迎佛骨之舉,彰顯了士人的風(fēng)骨和擔(dān)當;以教子育侄之情,傳承了親情和道德。他是文起八代之衰的脊梁,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在當今時代,我們依然可以從韓愈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讓他的精神在我們心中永遠閃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脊擎天挽逝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骨鏘佛表震龍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風(fēng)漫卷庭前訓(xù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猶照今人衣上塵。</p> 韓愈以文道革新破八代之弊,以諫骨之勇彰士人風(fēng)骨,以家書垂訓(xùn)傳道德薪火。其精神如砥柱立中流,千年后仍映照當代,提醒我們:文化復(fù)興需敢為天下先的擔(dān)當,社會進步需堅守道義的脊梁。您是怎么想的,靜候您的精彩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