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樺的眼睛,是沒有任何修飾的人一樣的眼睛。只看一眼,心便顫顫的了。</p><p class="ql-block"> 想:白樺一定是有靈性的。</p><p class="ql-block"> 俄羅斯林木繁多,何以白樺為最?</p><p class="ql-block"> 沒有就此考證,但白樺被以俄羅斯民族的象征進(jìn)入作家詩人的作品卻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比如手頭藏品——列賓美院版畫系教授科林佐夫刀筆下,白樺掩映中的詩人葉賽寧——目光憂郁深邃。</p><p class="ql-block"> 作為俄羅最后一位鄉(xiāng)村詩人——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1914年發(fā)表的第一首詩就是《白樺》。詩中,葉賽寧以鄉(xiāng)村詩人的質(zhì)樸,對白樺發(fā)出如是感嘆——</p><p class="ql-block">在我的窗前,</p><p class="ql-block">有一棵白樺,</p><p class="ql-block">仿佛涂上銀霜,</p><p class="ql-block">披了一身雪花。</p><p class="ql-block">毛茸茸的枝頭,</p><p class="ql-block">雪繡的花邊瀟灑,</p><p class="ql-block">串串花穗齊綻,</p><p class="ql-block">潔白的流蘇如畫。</p><p class="ql-block">在朦朧的寂靜中,</p><p class="ql-block">玉立著這棵白樺,</p><p class="ql-block">在燦燦的金輝里,</p><p class="ql-block">閃著晶亮的雪花。</p><p class="ql-block">白樺四周徜徉著,</p><p class="ql-block">姍姍來遲的朝霞,</p><p class="ql-block">它向白雪皚皚的樹枝,</p><p class="ql-block">又抹上層銀色的光華。</p><p class="ql-block"> 《白樺》是葉賽寧的成名作,《白樺》也是詩人發(fā)表的第一首詩。從此,白樺——葉賽寧,便成了一個(gè)象征。克林佐夫的這幅葉賽寧肖像中,將憂郁的詩人置于白樺林中,無疑將繪畫作了最完美的詩性表達(dá)。由此,聯(lián)想到我的文學(xué)情結(jié)中,也有過詩與白樺的些微過往——</p><p class="ql-block"> 若干年前,吳冠中的一幅油畫《白樺林》,讓我感動(dòng),畫家以刀代筆,一刀一根白樺的軀干,其靈動(dòng)與才情,每看都有一種莫名的沖動(dòng)。想:這同我童年浸染了繪畫,少年喜歡了文學(xué)有關(guān)。因了這樣的偶合,竟心血來潮,看著吳冠中的白樺,寫了一首詩:《叢林里的木屋》,并堂而皇之地發(fā)表在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山西文學(xué)》的詩歌專欄中。我想,就詩歌的意義而言,這是我文字中第一篇可以叫詩的東西,并且是因?yàn)榘讟逭T發(fā)的,此后,再?zèng)]正式地寫過。</p><p class="ql-block"> 除此外,還有一件讓我感慨不已的事,剛來莫斯科時(shí),正好趕上表弟海波與安妮婭的婚禮,婚禮上,安妮婭母親送給女兒的禮物,竟是她為女兒寫的詩,并在婚禮上當(dāng)眾朗讀。詩歌的內(nèi)容,是以白樺——勇敢、向上、浪漫、多情,祝福安妮雅的未來......</p><p class="ql-block"> 白樺與詩,白樺與詩人,竟如此緊密的注入我的知覺與記憶。然而,這都是知覺中的白樺。我想要說的是現(xiàn)實(shí)中我與白樺的真實(shí)相遇,時(shí)間是2007年5月,在莫斯科郊外,伏爾加河上游、瓦洛佳別墅的叢林中,白樺樹就在必經(jīng)的林蔭道上。當(dāng)我的鏡頭與它相視時(shí),白樺的眼睛,讓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這個(gè)風(fēng)雨中挺拔向上的嬌寵兒,竟然有如此滄桑,渾濁的淚眼。讓你驚異,惶惑,不忍卒讀。一如風(fēng)云變幻的俄羅斯......</p><p class="ql-block"> 由此想到在俄羅斯民族的心坎上,一直將白樺視為民族精神的象征,想著白樺以其外表的潔凈、向上、玉立、阿娜,卻一樣承受了如此慘烈的生長,內(nèi)心驀地——</p><p class="ql-block">徒——生——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