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徐守京 韓 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深秋的午后,溫暖的陽光為宿遷學院求索樓披上一層暖金色的薄紗,我們懷著朝圣般的心情走進第五期運河大講堂,在流動的詩篇里聆聽唐詩中的千年水韻,品讀宿遷,品味運河,流年是水聲,萬古流不絕,當南京大學程章燦教授溫潤的聲音在會場響起,千年運河借詩歌發(fā)出永久的聲音,閃耀著永恒的光輝?!疤圃娭械倪\河”悠然地流淌在歲月的長河里,這條奔騰千年的詩歌運河,讓我們感受到獨特的運河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詩歌之路的運河。程教授開篇引用李白的詩《題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賁》,讓我們恍然看見詩仙立于船頭,看新河開通后“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的勞作場景,也感受到“江北宿云開,沙明迎吏來”的水驛風光。運河不僅是運輸漕糧的水道,更是一條流淌著唐詩的詩歌之路,近五萬首唐詩,兩千多詩人的筆墨,這偉大的人文奇跡,窺探詩人美好的心境,每一道漣漪都曾蕩漾過詩的韻律,每一處河灣都曾停泊過詩的意象,這充滿濃濃詩意的運河,不就是中華文化的寶藏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名人熱衷的運河。運河如同一條文化絲帶,串起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足跡。程教授娓娓道來那些在運河上行走的靈魂,被后世韓人譽為“文壇泰斗”“海東孔子”“海東文宗”的新羅文人崔致遠沿著運河北上長安,將異域情思融入中華文化,這首《酬楊贍秀才送別》蘊含著詩人的真摯情感和謙遜的胸襟,在那些過往的歲月里,彌漫著濃郁的人間煙火氣息,這些鮮活的生命在運河的滋養(yǎng)下,創(chuàng)作出流傳千古的詩篇,把流淌的運河歷史文化衍續(xù)萬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吟賞風物的運河。跟隨著程教授的講解,我們的思緒飛越時空,看見了唐詩中運河兩岸的繁華盛景,春日的楊柳拂堤,夏夜的漁火點點,秋月的楓葉荻花,冬雪的孤舟寒江。詩人們不僅記錄風景,更將生活的情趣、市井的喧囂、農(nóng)耕的祥和都鐫刻在詩行里。運河不是冰冷的水道,而是充滿煙火氣的生活長廊。崔顥“君家何處???妾住在橫塘”的吟唱,讓運河邊的愛情故事永恒動人,詩的故事,故事的詩,都是絕美的詩歌,聽之潤心,賞之悅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獨特的運河懷古。最打動我們的是程教授對“運河懷古”的解讀。他說運河承載著時間的記憶,每一段河道都是歷史的見證。它是促進國家統(tǒng)一與民族融合的大動脈,詩人們臨水懷古,感嘆朝代更迭、世事變遷,卻也在流動的水中找到了永恒。這種懷古不是傷感的,而是充滿生命力的運河,運河本身就在不斷流動、不斷新生,讓我們感受到生生不息的自然美景。張祜“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的慨嘆,道盡了運河旅人的無盡愁思,獨特的運河,世代相傳的是歲月的記憶,更是對美好的追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出求索樓,耳邊仿佛還回響著程教授的話語:“運河是流動的、活著的、變化的?!笔前?,從唐詩之路到今天的詩歌之路,運河始終在華夏大地上書寫著宏偉的詩篇。它不僅是地理的河流,更是文化的血脈,連接著過去與現(xiàn)在,溝通著物質與精神。聆聽程教授的精彩講解,像是一次靈魂的泅渡。我們在唐詩的韻腳中觸摸到運河的脈搏,在教授的講解里看見了文化傳承的光亮。運河依舊在流淌,詩歌依然在傳唱,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條詩歌之路上的新時代行者,繼續(xù)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運河詩篇。今夜,且讓我們枕著運河的水聲入夢,在唐詩的平仄里,尋找那條永遠流動的文化之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程章燦教授為作者簽名題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韓非,1986年11入伍,1991年7月畢業(yè)于第一軍醫(yī)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1999年9月轉業(yè)至公安機關,從事監(jiān)所管理、健康管理和專門教育工作。宿遷市公安局三級高級警長,宿遷市雙蔡學校法治副校長,宿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宿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特聘講師,著有散文集《歲月如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守京,1986年11月參軍到北京衛(wèi)戍區(qū)警衛(wèi)三師坦克團,1988年9月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通信指揮學院學習,1990年7月軍校畢業(yè)回到北京通縣小街部隊任新聞干事,1997年9月轉業(yè)至宿遷公安局,現(xiàn)任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水警大隊一級警長、宿遷市作協(xié)會員、宿遷市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散見于《人民公安報》《江蘇法制報》《宿遷日報》《宿遷史志》《中華英才》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