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施一偉 <p class="ql-block"> 我曾無數(shù)次在地圖上勾勒這條線路——從云南怒江大峽谷的深處,沿著被稱為“最難走的進藏路線”丙察察,一路向北,直抵雪域高原。那里有神秘的獨龍江、人神共居的丙中洛、藍冰晶瑩的來古冰川、靜謐如鏡的然烏湖、巍峨的梅里雪山,以及傳說中的香格里拉。2025年的秋天,10月16日我終于將圖紙上的線條,變成了車輪下顛簸的塵埃與眼前磅礴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行程從六庫開始。沿著怒江峽谷北上,江水是混濁的赭紅色,如同大地的血脈,在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的夾峙下奔騰咆哮。</p><p class="ql-block">怒江上老虎跳</p> <p class="ql-block"> 通往獨龍江的公路本身就如同一場冒險。穿越高黎貢山,在云霧與原始森林中盤旋。當獨龍江鄉(xiāng)出現(xiàn)在眼前時,仿佛進入了與世隔絕的凈土。江水是不可思議的翡翠色,清澈見底,與怒江的雄渾截然不同。我們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尋訪最后的獨龍族紋面女。在一位當?shù)叵驅(qū)У膸椭?,我們拜訪了一位年過九旬的老奶奶。她安靜地坐在椅子邊,臉上布滿青藍色的圖案,那是她民族的古老圖騰,也是一段正在消逝的歷史??粗铄涠胶偷难凵瘢瑫r光仿佛在此凝固。鏡頭記錄下的,不僅是她的面容,更是一個民族堅韌的魂。</p> <p class="ql-block"> 離開獨龍江,我們抵達了傳說中的"丙中洛"。這里被稱作“人神共居的地方”。秋日里,層層梯田泛著金黃,怒江第一灣以一道近乎“Ω”形的華麗轉(zhuǎn)身,將秋那桶村環(huán)繞其中,村莊、農(nóng)田、云霧,構(gòu)成了一幅絕美的田園畫卷。聽著風聲穿過山谷,信仰在此地與自然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 察隅縣"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自然景觀,有西藏小江南美譽。</p><p class="ql-block">雄珠拉埡口</p> <p class="ql-block"> 然烏湖是藏東地區(qū)第一大湖,因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地理位置而聞名,素有“西南瑤池”“高原九寨”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 墨脫,是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墨脫公路全程117公里,正常通行需3 - 4小時。由于道路窄彎多只能單向通行,現(xiàn)在實行雙進單出,沿途可經(jīng)歷從高寒雪山到熱帶雨林的垂直氣候帶,被譽為“中國終極越野之路”和“巨型自然滑梯”,世界獨此墨脫,而它,卻藏著整個世界的艷與溫柔。</p> <p class="ql-block"> 德姆拉山埡口(4900M)</p> <p class="ql-block"> 果果塘大拐彎位于是雅魯藏布江流域因山峰阻擋形成的180度大轉(zhuǎn)彎地貌。該景觀因俯瞰形似棒棒糖而得名,峽谷間江水湍急,云霧繚繞,與周邊梯田、杜鵑花海共同構(gòu)成獨特自然奇觀。</p> 怒江與向陽橋 <p class="ql-block"> 米堆冰川是西藏最重要的海洋性冰川。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線海拔只有4600米,常年雪光閃耀、景色神奇迷人。冰川冰潔如玉,景色秀美,形態(tài)各異,姿色醉人。冰川下端是針闊葉混交林地,皚皚白雪終年不化,郁郁森林四季常青,頭裹銀帕,下著翠裙。</p> <p class="ql-block"> “冰川,對于我們生長在沿海地區(qū)的人來說只不過是一個詞匯,是遙不可及的虛幻,這次滇藏線旅行來到來古冰川,來古冰川群位于西藏的來古地區(qū),其冰川總面積廣闊,覆蓋了大片山谷和山脊。巨大的冰川面積和冰川裂縫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雄偉力量。冰川在陽光的照射下,冰體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和紋理,從純凈白色到深藍色、青綠色等,使得冰川景觀更加迷人”。</p> <p class="ql-block"> 梅里雪山是一座神山,主峰卡瓦博格海拔高達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至今仍是人類未能征服的“處女峰”,也是唯一一座因文化保護而禁止攀登的高峰。滇藏之旅來到梅里雪山的白馬寺住宿,第二天清晨,早早來到觀景平臺等候,當?shù)谝豢|陽光越過地平線,精準地灑在卡瓦格博那金字塔形的峰頂時,瞬間被染成了金色,光芒萬丈,壯麗得令人窒息。這就是傳說中的“日照金山”。那一刻,所有的人都安靜下來,只有相機快門的咔嗒聲和內(nèi)心澎湃的感動,這不僅僅是一次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p> <p class="ql-block"> 芒康千年鹽井,即芒康鹽井古鹽田,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芒康鹽井古鹽田保留了我國境內(nèi)較為完整的古老制鹽方法,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的制鹽方式之一。村民們用木桶從鹽井中取出鹵水,背到江邊低平處,倒入鹽田,讓陽光蒸曬,曬干后即得粗鹽,經(jīng)進一步晾曬打理,即成食鹽,現(xiàn)在鹽民曬鹽用水泵從鹽井中抽取鹵水至鹽田方便多了,其余都與傳統(tǒng)方式曬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