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碰精品人妻黄色片欧美|亚洲精品线路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久热|日本黄色网址视频|亚洲欧美国产激情|成人在线综合欧美国产一区在线|黄色三级片网址国产一级黄|一级黄片不卡在线观看|伊人亚综玖玖亚洲色图怡红院|日本精品资源日本有码一级片

百年滄桑話屈辱

一路陽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海東方綠舟國防教育園內,一艘仿真航空母艦引人注目。航母一層是兵器博覽館,二層分設幾個展區(qū),其中第二展區(qū)記錄的是中國百年屈辱苦難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八四0年,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古老封建中國的大門,由此,中華民族進入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難、探索、斗爭的近代史。中國被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被迫用尊嚴、國土和白銀交換著"和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落后就要挨打!</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40-1842年,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借口中方銷毀鴉片而派兵入侵,爆發(fā)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憑借工業(yè)革命后的堅船利炮,肆意侵略,而清軍節(jié)節(jié)退敗,在英國炮艦的威逼下,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p> <p class="ql-block">【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的形式名目繁多、五花八門,內容卻只有一個﹣﹣侵犯中國主權、掠奪領土和財富,攫取種種特權和利益。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使中國地緣政治發(fā)生全線危機,逐步喪失獨立自主,成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國軍艦上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p> <p class="ql-block">【1842-1919年期間簽訂的主要不平等條約】</p><p class="ql-block">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條約</p><p class="ql-block">1843年7月22日中英南京條約補充條款</p><p class="ql-block">1843年10月8日中英虎門條約</p><p class="ql-block">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廈條約</p><p class="ql-block">1844年10月24日中法黃埔條約</p><p class="ql-block">1845年11月29日 中英上海租地章程</p><p class="ql-block">1851年8月6日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p><p class="ql-block">1854年7月5日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p><p class="ql-block">1858年5月28日中俄璦琿條約</p><p class="ql-block">1858年6月13日中俄天津條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858年6月18日</span>中美天津條約</p><p class="ql-block">1858年6月26日中英天津條約</p><p class="ql-block">1858年6月27日中法天津條約</p><p class="ql-block">1858年11月8日中英天津條約補充</p><p class="ql-block">1860年10月24日中英北京條約</p><p class="ql-block">1860年10月25日中法北京條約</p><p class="ql-block">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p><p class="ql-block">1861年9月2日中德通商條約</p><p class="ql-block">1864年10月7日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p><p class="ql-block">1868年7月28日中美續(xù)增條約</p><p class="ql-block">1869年10月23日中英新修條約普后章程</p><p class="ql-block">1871年8月13日中日修好條約</p><p class="ql-block">1874年10月31日中日北京專條</p><p class="ql-block">1876年9月13日中英煙臺條約</p><p class="ql-block">1879年10月2日中俄里瓦幾亞條約</p><p class="ql-block">1881年2月24日中俄伊黎條約</p><p class="ql-block">1884年5月11日中法會議簡明條款</p><p class="ql-block">1885年4月18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日天津條約</span></p><p class="ql-block">1885年6月9日中法新約</p><p class="ql-block">1887年12月1日中葡和好通商條約</p><p class="ql-block">1890年3月17日中英會議藏印條款</p><p class="ql-block">1894年3月7日中美華工條約</p><p class="ql-block">1895年4月17日中日馬關條約</p><p class="ql-block">1895年11月8日中日遼南條約</p><p class="ql-block">1896年6月3日中俄密約</p><p class="ql-block">1896年7月21日中日通商行船條約</p><p class="ql-block">1896年3月6日中德膠澳租借條約</p><p class="ql-block">1898年3月27日中俄旅大租地條約</p><p class="ql-block">1898年5月7日中俄續(xù)訂旅大租地條約</p><p class="ql-block">1898年6月9日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p><p class="ql-block">1898年7月1日中英訂租威海衛(wèi)專條</p><p class="ql-block">1899年11月16日中法廣州灣租界條約</p><p class="ql-block">1901年9月7日八國聯(lián)軍 辛丑條約</p><p class="ql-block">1905年12月22日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p><p class="ql-block">1906年4月27日中英續(xù)訂藏印條約</p><p class="ql-block">1911年12月20日中俄滿洲里界約</p><p class="ql-block">1915年5月25日中日民四條約(二十一條)</p><p class="ql-block">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協(xié)約</p><p class="ql-block">1918年5月16日中日軍事協(xié)定</p> <p class="ql-block">【中國近代兵器工業(yè)的發(fā)展】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世紀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清朝政府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采取了一系列"自強"措施,引進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興辦近代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并相應改革軍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機構等活動,史稱"洋務運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武器(機器)裝備、技術和管理辦法,興辦軍事工業(yè),并圍繞軍事工業(yè)開辦其他企業(yè),建立了新式武器裝備的陸海軍,由此,掀開了中國近代兵工的發(fā)展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設立第一個近代軍事工業(yè)企業(yè)--內軍械所,至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的51年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先后建立的生產武器彈藥的工廠共有42個,擁有各種機器設備7000余臺,員工2萬余人,初步形成了中國近代的兵器工業(yè)。</p> <p class="ql-block">【江南制造總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稱江南制造局,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1867年,由虹口遷至高昌廟,經過不斷擴充成為清政府最大的軍事工業(yè),是中國自辦的第一家使用機器的近代軍事工業(yè)和機器工業(y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該廠技術和機械設備主要依靠外國,除制造槍炮彈藥外,也制造機器和修造輪船。1905年造船部分獨立,稱"江南船塢",兵工廠部分人稱制造局,后分別改稱"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廠"。</p> <p class="ql-block">【金陵機器制造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65年5月,李鴻章代理兩江總督,移營南京。在南京聚寶門(今中華門)外掃帚巷東首西天寺的廢墟上興建廠房,籌建金陵制造局,亦稱金陵機器局,簡稱寧局。1866年8月竣工,12月蘇州洋炮局移入,設機器廠、翻砂廠、熟鐵廠和木作廠,制造開花炮彈、抬槍和銅帽等產品。</p> <p class="ql-block">【福州船政局】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亦稱馬尾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chuàng)辦,是我國晚清洋務運動產生的第一家機器造船廠,主要由鐵場、船場和學堂三部分組成,聘用外國人擔任技師。1869年,造出了我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1871年,誕生了我國第一臺蒸汽機;1882年,制造了我國最大噸位鐵肋木殼兵船;1889年制造出我國第一艘鋼殼網甲軍艦。從建廠至1907年,共制造出大小船40余艘,成為當時我國規(guī)模最大、造船最多的造船廠,也是當時遠東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造船基地。1884年馬尾海戰(zhàn)中遭到嚴重破壞。后雖經恢復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后,改稱海軍造船所。</p> <p class="ql-block">【"萬年清"號:中國第一艘近代化軍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萬年清"即將下水時的照片,可以看到原本墊在船體下方的船臺枕木已經被一根根木撐代替。此時的"萬年清"船體已經完成,但是桅桿、煙囪等上層建筑還需在下水后裝配。</p> <p class="ql-block">【天津機器制造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津機器制造局創(chuàng)辦于1867年,又稱軍火機器總局、北洋機器局。1866年,恭慶王奏準設立機器局,并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主辦。1870年,交由李鴻章接辦。主要生產西洋槍炮子彈及各種炮車器具,并且創(chuàng)制新式機器,自制電線,電引,布雷必備器具,同時設立了專門培養(yǎng)技術人才的水雷學堂、電報學堂和水師學堂。1888年,津局籌建一個煉鋼廠,以供該局生產鋼槍用,1893年正式投產。天津機器局每年生產的軍火,除供給直隸淮練各軍外,還撥濟奉天、察哈爾、吉林、熱河及江南的水陸軍使用,成為中國最大的軍火供應基地。1880年建造了中國第一艘潛水艇及第一套舟橋。</p> <p class="ql-block">【湖北槍炮廠】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名湖北槍炮廠,又稱漢陽槍炮廠。1888年,兩廣總督張之洞擬于廣州設立槍炮廠,主要設備購自德國力佛廠和格魯森廠,是當時全國兵器制造業(yè)中最新式的工廠。次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遂決定將機器設備移到湖北。1892年,在漢陽大別山下正式開始建廠,次年廠房落成,機器到齊,至1895年開始制造。后幾經擴充,計有槍廠、炮廠、槍彈廠、炮彈廠、炮架廠和火藥廠等分廠。主要生產槍、炮、槍彈、炮彈,及與其配套的炮架、銅殼、底火等產品。如仿德國毛瑟1888年式7.9毫米口徑步槍、仿制德國格魯森式37、53、57毫米口徑山炮及所配用之槍、炮彈。</p> <p class="ql-block">【日軍“松島”艦(同型艦“嚴島”“橋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松島"、"嚴島"、"橋立"屬同級艦,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zhèn)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原計劃建造4艘,后改為3艘。該艦1888年2月1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建成。艦長91.81米、寬15.6米、吃水6.05米。排水量4278噸;裝甲甲板厚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要武器:320mm火炮1門,120mm火炮12門,6磅速射炮16門,360mm魚雷4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甲午戰(zhàn)爭時作為聯(lián)合艦隊旗艦參加了黃海海戰(zhàn)和威海衛(wèi)之戰(zhàn),海戰(zhàn)中被擊中13彈,死35人傷7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p> <p class="ql-block">【日軍“扶?!迸灐?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扶桑"號鐵甲艦,英國Samuda Bros船廠制造,采用機帆并用的動力推進方式,為日本第一艘蒸汽動力鐵甲艦,是當時亞洲國家最強大的軍艦。排水量3777噸;水線裝甲帶厚100-230mm,炮塔裝甲厚200mm,編制250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要武器:240mm克虜伯主炮4門,170mm克虜伯炮2門,150mm速射炮4門,75mm克虜伯炮6門(長管4門、短管2門),25mm4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7門,11mm5管諾典費爾德炮2門,360mm魚雷發(fā)射管2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91年"扶桑"進行現(xiàn)代化改裝,撤去帆索裝置。甲午戰(zhàn)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zhàn)和威海衛(wèi)之戰(zhàn),海戰(zhàn)中被擊中8彈,死2人傷12人。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灘停泊時由于錨索斷裂造成漂移,與松島艦相撞后艦腹部進水沉沒。1898年6月5日打撈出水,1912年12月12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p> <p class="ql-block">【清軍“定遠”艦(同型艦“鎮(zhèn)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定遠"、"鎮(zhèn)遠"屬同級鐵甲艦,在當時海軍中的地位相當今天的航空母艦,排水量7335噸。二艦時堪稱“亞洲第一巨艦”。艦長94.5m、寬18m、吃水6m,動力為兩部水平式三氣缸往復式蒸汽機,8座圓式蒸汽鍋爐。續(xù)航能力4500海里/10節(jié),配有照度為8千支燭光與2萬支燭光的探照燈各一具,由3臺發(fā)電機("鎮(zhèn)遠"為2臺發(fā)電機)提供70千瓦的電力。裝甲總重為1461噸、鐵甲堡水線上裝甲厚355.6mm、水線下裝甲厚304.8mm、主炮露炮臺裝甲厚304mm,炮罩厚15mm,司令塔裝甲厚203mm,煤柜載煤量700噸、最大載煤量1000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要武器:主炮為克虜伯305mm后膛炮4門、克虜伯150mm后膛副炮2門、75mm克虜伯舢板炮4門、37mm五管哈乞開斯機關炮8門、57mm、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各2門,14吋魚雷發(fā)射管3具(兩舷各一具、艦尾一具,備有21枚魚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兩艦各裝備艦載魚雷艇2艘,分名為"定一""定二"、"鎮(zhèn)一""鎮(zhèn)二",排水量16噸,艇長19.5米,110匹馬力,航速15節(jié),裝備1門37mm哈乞開斯機關炮、2具14時魚雷發(fā)射管(艇艏左右各一),4艇在威海衛(wèi)保衛(wèi)戰(zhàn)后期都隨同"左一"逃跑,"定一"在威海西海岸擱淺,被日艇拖出后,在陰山附近海面被風浪擊沉;"定二"、"鎮(zhèn)一"逃至煙臺附近擱淺,后自毀;"鎮(zhèn)二"被擊中在劉公島鐵碼頭附近沉沒,后被日軍撈起編入日本艦隊,改名為"第二十八號"。</p> <p class="ql-block">【清軍“濟遠”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濟遠"艦是裝甲巡洋艦(穹面鋼甲快船),1880年(清光緒六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向德國坦特伯雷度的伏爾鏘造船廠訂造。1883年12月1日下水,1885年8月完工,同年10月隨"定遠"、"鎮(zhèn)遠"駛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師。"濟遠"回國時原有三根桅桿,并備有風帆索具,后撤除只留1根桅桿。艦長74.97米、寬10.05米、吃水5.48米、排水量2440噸、動力為四座鍋爐雙軸推進,主機功率2800匹馬力、航速15節(ji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要武器:雙聯(lián)裝210mm克虜伯前主炮1座、克虜伯150mm后主炮1門、37mm格林機關炮10門、18寸魚雷發(fā)射管4具、艦載魚雷艇2艘、此外該艦擁有類似鐵甲艦的裝甲,其裝甲由25.4mm鋼質和50.8mm鐵質裝甲層復合而成,可抵御大口徑火炮的轟擊,主炮塔及司令塔裝甲厚254mm。</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濟遠"艦參加了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zhàn),海戰(zhàn)中曾發(fā)炮命中日艦"吉野",其后卻掛白旗退出戰(zhàn)場,導致運兵船"高升"號被日艦擊沉、"操江"號被日軍擄去、"廣乙"艦自毀;同年9月17日該艦又參加黃海大戰(zhàn),海戰(zhàn)中管帶方伯謙指揮該艦率先脫離戰(zhàn)列,逃離戰(zhàn)場時又將被日軍重創(chuàng)的"揚威"艦撞沉;威海保衛(wèi)戰(zhàn)中本艦于1895年2月17日甲午戰(zhàn)敗后與其他清艦同時向日軍投降。其后被編入日本艦隊,日俄戰(zhàn)爭時于1904年11月30日在旅順口爭奪戰(zhàn)中炮擊旅順的203高地時觸雷沉沒,地點在今旅順新港(羊頭洼)西北大約2海里之處。</p> <p class="ql-block">【中日馬關新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條約第二款第二條:割讓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款:中國向日本戰(zhàn)爭賠償二萬萬兩白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清全權大臣李鴻章、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分別代表本國簽字。</p> <p class="ql-block">【民國時期的兵器工業(yè)】</p> <p class="ql-block">軍政部兵工暑第二十一工廠全體員工呈獻愛國號槍炮各二十尊攝影紀念</p> <p class="ql-block">【南京保衛(wèi)戰(zhà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上海淞滬會戰(zhàn)中失利后展開保衛(wèi)上海以西僅300余公里首都南京的保衛(wèi)戰(zhàn)。該戰(zhàn)役由唐生智任南京衛(wèi)戍司令長官,指揮15萬國軍與日軍抵抗作戰(zhàn)。12月13日,南京淪陷,不足五萬人的日軍入城,由此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p> <p class="ql-block">【國軍"德械師"南京城最后的血戰(zhàn)】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引進大批德國顧問訓練部隊,并裝備了當時世界上較先進的德制武器。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長期接受德式訓練,裝備先進,是典型的德式部隊。同時,在德國顧問主持下,構筑吳福(蘇州-福山)、澄錫(江陰﹣無錫)等國防線,擬"做兩年之持久抗戰(zhàn)"的"永久"國防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從火炮、坦克、輕武器的裝備、數(shù)量和參戰(zhàn)人數(shù)方面看,國軍"德械師"都不劣于日軍方面,然1937年12月,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大潰敗,讓國軍"德械師"隨之寫入了歷史……</p> <p class="ql-block">【中國軍隊戰(zhàn)斗序列】</p><p class="ql-block">南京衛(wèi)戍司令長官唐生智</p> <p class="ql-block">【日本軍隊戰(zhàn)斗序列】</p><p class="ql-block">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p> <p class="ql-block">【淞滬戰(zhàn)役后敵我態(tài)勢圖】</p> <p class="ql-block">國軍武器</p> <p class="ql-block">日軍武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5年,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前仆后繼、浴血奮戰(zhàn),取得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臺灣隨之光復,重回祖國懷抱。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決定: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9.3大閱兵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吾輩當自強。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自立自強的偉大民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