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蘭州市七里河儉溝沿有一家“哈三手抓羊肉”店,他們的面片有“羊肉面片”,還有“牛肉面片”,每碗10元;而且還有一個簡單的“三炮臺”茶,關(guān)鍵是手抓羊肉特別軟爛!</p> <p class="ql-block">走進這家“哈三東鄉(xiāng)手抓”,迎面是那種老蘭州街邊館子特有的煙火氣。墻上掛著“特色承傳”的牌匾,字跡蒼勁有力,像是在默默訴說這家店多年來的堅守。顧客們坐在木桌旁,低頭吃著熱騰騰的面片,有人一邊喝湯一邊和鄰座閑聊,話語里夾雜著蘭州方言的爽利。樓梯通向二樓,腳步聲輕輕響起,仿佛樓上也坐滿了尋味而來的食客。這里沒有 fancy 的裝潢,卻有種讓人安心落座的踏實感——就像小時候外婆家的飯桌,熱氣騰騰,人聲暖暖。</p> <p class="ql-block">餐廳的墻面上,一幅“傳承特色風(fēng)味”的書法靜靜懸掛,下面是一排菜品展示圖:手抓羊肉、白水雞、涼拌肚絲……每一道都透著西北菜的豪邁與實在。天花板上那盞略顯華麗的吊燈,和淺色木紋墻板搭配在一起,竟也不突兀,反倒添了幾分家常的體面。菜單貼在墻上,紅底白字寫著“手抓48元/斤,不分部位”,簡單直接,不玩花哨。這種坦誠,像極了蘭州人的性格——你不忽悠我,我也不繞彎子,一碗面片,一盤手抓,足矣。</p> <p class="ql-block">門口那塊白底黑字的招牌格外醒目:“手抓48元/斤 不分部位 羊肉面片 10元”。沒有促銷噱頭,也沒有網(wǎng)紅標語,就這么干干脆脆地把價格擺出來,像是在說:東西好不好,吃了就知道。電線在頭頂交錯,電動車停在路邊,行人來來往往,誰都能在這條普普通通的街上,找到一口實實在在的熱乎飯。這價格,這分量,配上那口老味道,難怪門口總有人站著等位。</p> <p class="ql-block">一位年長的客人站在柜臺前,和年輕的店員說著什么。店員戴著白手套,手里端著一盤剛出鍋的肉,語氣恭敬又利落。兩人交談幾句,老人點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這一幕并不起眼,卻讓人覺得安心——在這兒,不管你是常客還是路過,都會被認真對待。服務(wù)不是程式化的微笑,而是端上桌的那盤肉,是遞過來的一碗湯,是那一句“您慢用”。</p> <p class="ql-block">手抓羊肉端上來時,香氣先至。藍白瓷盤里,肉塊整齊堆疊,色澤溫潤,油光微微閃動,卻不膩人。旁邊一小碟紅亮蘸料,是靈魂所在——蒜泥、辣椒、醋香交融,輕輕一蘸,肉香立刻被喚醒。咬一口,肉質(zhì)緊實卻不柴,肥瘦相間,入口即化,滿嘴都是羊肉本身的甘甜。沒有過多調(diào)味,卻吃得出用心。這才是手抓的真諦:食材好,做法簡,味道自然濃。</p> <p class="ql-block">另一盤切片熟肉薄厚均勻,淡黃與乳白交織,像是剛從鍋里撈出不久。肉片泛著溫潤光澤,一看便知火候拿捏得當(dāng)。輕輕夾起一片,入口軟糯,嚼著嚼著,一股醇厚的肉香在舌尖散開。這或許不是菜單上最搶眼的一道,卻是最能體現(xiàn)廚房功夫的——沒有花哨擺盤,只靠味道說話。</p> <p class="ql-block">一杯三炮臺茶靜靜地擺在桌上。綠色茶杯半開著蓋,幾片茶葉浮在水中,還有幾顆紅棗沉浮其間。茶湯清亮,熱氣裊裊,抿一口,甘甜從喉頭滑下,解膩又暖身。吃罷手抓,再來一口茶,整個人都松弛下來。這茶不貴,也不稀奇,可就是這一杯尋常的三炮臺,把一頓飯的尾聲襯得格外熨帖。</p> <p class="ql-block">一盤肉,一杯茶,搭配得剛剛好。肉是熱的,茶是溫的;味是濃的,心是靜的。藍白瓷盤映著綠杯,色彩清爽,看著就讓人食欲大開。這不是米其林式的精致,而是一種生活里的講究——哪怕只是一頓便飯,也要吃得有滋有味,有模有樣。</p> <p class="ql-block">店外,綠色招牌在陽光下格外顯眼,紅字寫著“哈三東鄉(xiāng)手抓”,底下停著幾輛電動車,有人剛下車,有人正打包帶走。行人穿行其間,小孩扒著玻璃往里看,老人坐在門口小凳上等飯。熱鬧,卻不喧囂;平凡,卻充滿生氣。這家店就在這條老街上,日復(fù)一日地燃著爐火,煮著湯,切著肉,守著味道,也守著這座城市最本真的胃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