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雙星耀蒼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律二首·科學星空》中的楊振寧詩碑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龍學孝先生以《七律二首·科學星空》為楊振寧先生鑄就了一座巍峨的詩碑。兩首七律如雙璧輝映,其一聚焦學術成就與赤子歸根;其二著墨清華育才與晚節(jié)生輝,經緯交織間,一位科學巨匠的百年人生躍然紙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典象熔鑄:古典詩魂與現代科魄的交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詩人將楊振寧的生命軌跡深植于中華文化根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弱冠離家八秩回”化用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時空壓縮中盡顯游子滄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使愿無違”承陶淵明歸隱之志,賦予科學報國以田園詩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間重晚晴”借李商隱暮年心境,升華楊公歸根的哲學意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現代科學術語被點化為璀璨詩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宇稱理論劃時代”** 以雷霆之筆刻下物理學革命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規(guī)范場中樹豐碑”將抽象理論凝為永恒雕塑; </p><p class="ql-block"> “諾獎驚俗彰自信”將個人榮譽升華為民族精神圖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兩詩用典對照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弱冠離家八秩回,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學者漂泊與歸根的時空張力; </p><p class="ql-block"> 但使愿無違,陶淵明《歸園田居》 科學報國如歸隱田園的精神純粹;</p><p class="ql-block"> 人間重晚晴,李商隱《晚晴》 暮年歸根的生命哲思與歷史厚重。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格律精工:平仄經緯間的精神雕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兩詩嚴守平水韻,平仄鏗鏘如科學定律般精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一押微韻(回/違/碑/威/飛),悠遠余韻似歸鴻長鳴;</p><p class="ql-block"> 其二押庚韻(情/英/興/誠/晴),清越聲腔如清華荷塘月色。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對仗工巧處見匠心獨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諾獎驚俗彰自信,大師駭世顯儀威”。專有名詞“諾獎”與敬稱“大師”相對,動詞“驚俗”與“駭世”互文,科學家的民族自信與學術威儀交相輝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恪守拙樸無巧華,推崇俊彥有真誠”?!皩幾疚闱伞钡闹螌W箴言化作詩行,形容詞“拙樸”與“巧華”形成道德張力,動詞“恪守”與“推崇”勾勒育人者的精神肖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詩史互證:百年答卷中的生命詩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詩人以史家筆法熔鑄注文與詩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百歲仍答卷”呼應翁帆悼文,將科學家一生升華為哲學命題;</p><p class="ql-block"> ?!皣恐厝荚賷^飛”以“3421”小行星編號作隱喻,使肉身消亡轉化為宇宙永恒;</p><p class="ql-block"> “高張絳帳聚精英” 復現八旬教授執(zhí)教的場景,講臺化作精神祭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當“歸根居”的東籬菊香漫入“水木清華赤子情”的詩句,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與李商隱的晚晴霞光,共同照亮了一位科學家跨越世紀的靈魂返鄉(xiāng)之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龍校長以詩鑄劍,劈開俗世對楊公的誤解迷霧—— 在“自古人間重晚晴”的結句里,我們看到的不是落葉飄零,而是恒星歸位:那清華園中的歸根居,分明是中華文明星圖中的新坐標。當科學精神與詩性智慧在此交融,一個民族對智慧的最高禮贊,從此有了永恒的文學豐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組七律的精彩之處,正在于將公式的冰冷轉化為文字的溫熱,讓規(guī)范場的抽象升華為精神星空的可視。在平仄的經緯間,在典故的森林里,楊振寧的生命軌跡被鍛造成超越時空的詩學符號——這是古老格律對現代科學的最高致敬,亦是中華詩教對世界文明的永恒饋贈。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律二首·科學星空,3421已歸航</p><p class="ql-block">——懷念楊振寧先生 </p><p class="ql-block">龍學孝(2025年10月2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弱冠離家八秩回②,</p><p class="ql-block">丹心未改愿無違③。</p><p class="ql-block">宇稱理論劃時代④,</p><p class="ql-block">規(guī)范場中樹豐碑⑤。</p><p class="ql-block">諾獎驚俗彰自信⑥,</p><p class="ql-block">大師駭世顯儀威⑦。</p><p class="ql-block">人生百歲仍答卷⑧,</p><p class="ql-block">國士重燃再奮飛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 </p><p class="ql-block">①楊振寧(1922.10.1––2025.10.18)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 </p><p class="ql-block"> 3421:“楊振寧星”小行星的國際編號。該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于1975年11月26日發(fā)現,1977年正式命名。 ②弱冠句:此句化用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二首》(其二)“少小離家老大回”。弱冠:楊振寧1945年赴美留學時23歲;八秩:楊振寧2003年從紐約回國定居時81歲。 </p><p class="ql-block">③愿無違:語出東晉詩人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此指楊振寧不違背本心,心懷家國、情系故里的人生志向。 </p><p class="ql-block">④宇稱理論:即“宇稱不守恒定律”。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因提出該定律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p><p class="ql-block">⑤規(guī)范場:即“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該理論被學界視為現代物理學 三大里程碑之一。 </p><p class="ql-block">⑥彰自信:楊振寧曾在30年前的一次訪談中說:我一生最大的貢獻,是增加了中國人的自信心。充滿自信的楊振寧影響了中國好幾代科學家。 </p><p class="ql-block">⑦顯儀威:1999年國際物理學會議頂尖物理學家合影,楊振寧站在前排C位上,威儀赫赫,當之無愧。 </p><p class="ql-block">⑧人生句:楊振寧夫人翁帆10月19日在《光明日報》發(fā)表了題為《他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的悼念文章。文中說:“他的一生,為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強盛,人類的進步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p><p class="ql-block">⑨國士句:指重新激發(fā)或弘揚國士精神,以涌現出更多的具有愛國情懷和擔當精神的杰出人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木清華赤子情①,</p><p class="ql-block">高張絳帳聚精英②。</p><p class="ql-block">培蔭育艷中心起③,</p><p class="ql-block">獻策建言科苑興④。</p><p class="ql-block">恪守拙樸無巧華⑤,</p><p class="ql-block">推崇俊彥有真誠⑥。</p><p class="ql-block">莫說諾主歸根晏⑦,</p><p class="ql-block">自古人間重晚晴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 </p><p class="ql-block">①水木句:指楊振寧“一生走了一個大圓”。他自清華園出,歷經世界舞臺,最終歸根故土。劉備我祖《史記 楊振寧傳》:“既居歸根,楊公嘆曰:‘吾之一生,猶如寰轉,始于斯,終于斯?!闭\如孟子所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下》) </p><p class="ql-block">②高張絳帳:指2004年9月13日,82歲的楊振寧走上講臺,為130余位清華大一新生上課。此后整整一學期,每周上兩節(jié)課。 </p><p class="ql-block">③中心起:楊振寧1997年創(chuàng)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并擔任名譽主任,2009年更名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他把此事當成“這輩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p><p class="ql-block">④獻策句:楊振寧曾向中國領導人提議恢復和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先后幫助中山大學、南開大學等國內高??蒲袡C構,組織成立全美華人協會并擔任會長,協助設立“求是科研基金”和“何梁何利基金”等,使得中國科壇風生水起,繁榮興旺。 </p><p class="ql-block">⑤恪守句:化用楊振寧一生最喜歡的格言“寧拙毋巧,寧樸毋華”。這是他的治學態(tài)度,也是他的人生態(tài)度。 </p><p class="ql-block">⑥推崇句:指楊振寧引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延攬密碼學專家王小云院士;請來翁征宇、張首晟、文小剛、歐陽鐘燦等各領域頂尖人才一道工作。其用心良苦,真誠可鑒。 </p><p class="ql-block">⑦歸根:楊振寧晚年定居于清華園,將自己的住所取名為“歸根居”,并專門賦詩一首,以“東籬翁”自勉。多年來,網上有一幫人攻擊和抹黑楊振寧,其中有一條是:“楊振寧老了,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就回到中國來養(yǎng)老?!闭f這話的人不是壞,就是無知。楊振寧百年人生,心系祖國,是值得我們敬重的大先生?!案袆又袊苯M委會給予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的頒獎詞說得好:“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 </p><p class="ql-block">⑧人間重晚晴:語出晚唐詩人李商隱《晚晴》“無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比喻社會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