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我們在敦煌逗留的第三天,也是本次青甘蒙寧川大環(huán)游的第七天,佟導(dǎo)說今天的重點是去青海冷湖的黑獨山,早上可以先去鳴沙山月牙泉打個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一般游客的認(rèn)知中,敦煌除了莫高窟恐怕就是國家5A級景區(qū)鳴沙山月牙泉了。每逢五一、國慶長假,網(wǎng)上都會瘋傳一波“匈奴大軍入侵”的震撼視頻,據(jù)說能有2-3萬人同時在鳴沙山騎駱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門票每人110元的5A景區(qū)在佟導(dǎo)眼中只夠打個卡,可見其對景點遴選之嚴(yán)格。不過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的5A確實有水分,這個咱們放到最后聊,省得您先就倒了胃口,我的牛也吹不下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佟導(dǎo)嘴里的打卡其實并不簡單,我們被他趕到景區(qū)時,天還沒亮,因為他還要留夠時間爬上沙脊看日出。不過早來也有早來的好處,景區(qū)是禁飛的,趕在滑翔傘營業(yè)之前,飛一會兒無人機也沒人管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敦煌鳴沙山是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延伸部分,地處庫姆塔格沙漠東緣,其山體由流沙堆積而成,綿延4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除了敦煌,我國有名的鳴沙山至少還有3處,如寧夏沙坡頭的嗚沙山、內(nèi)蒙響沙灣的鳴沙山和新疆巴里坤的鳴沙山。這些沙山都有一個共性,即線條流暢,形態(tài)優(yōu)美,在風(fēng)力作用下,不斷變換形狀,日出、日落時分尤為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有鳴沙山的日落與星空都極為震撼,是攝影愛好者追捧的夢境之一。除了攝影,所有鳴沙山都會開展滑沙、騎駱駝,以及沙漠越野等項目,讓游客沉侵式感受沙漠的獨特魅力。于是問題來了~為什么4個鳴沙山唯敦煌的最有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僅2015年就被認(rèn)定為國家級5A景區(qū),而且還被聯(lián)合國遴選為“世界地質(zhì)公園”。甚至在這之前,1994年已經(jīng)是“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以及2005年還榮獲“中國最美五大沙漠之一”稱號。我以為這一切皆因它有幸作了莫高的鄰居,蹭到了流量密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敦煌鳴沙山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在沙漠的汪洋大海中,這種體量充其量也就是一葉扁舟,滄海一粟,何況它還是一座流動的沙山。炒房的人都知道地段很重要,為了把敦煌鳴沙山留在莫高身邊,景區(qū)和當(dāng)?shù)卣彩窍伦懔斯Ψ颉?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2014年開始,科研人員就在景區(qū)及風(fēng)沙口處大量安裝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織成的固沙網(wǎng),以期固定流沙,防止沙丘移動。如果不是加大投入,采取如此高效行動,任由流沙持續(xù)肆虐,不僅終有一天敦煌鳴沙山會消失殆盡,說不定還會順便埋了莫高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們常說畫龍點睛,月牙泉就是這個5A景區(qū)當(dāng)之無愧的“睛”。世界不缺少沙漠,但像巴丹吉林有那么多湖的沙漠卻極少極少,所以才能入選世遺名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沒有湖,但有這孔清泉已乃彌足珍貴,如果沒有月牙泉,能不能掛上5A,還真不好說。月牙泉自漢代即以“月泉曉澈”之名位列敦煌八景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據(jù)載,月牙泉周圍曾有過娘娘殿、龍王宮、菩薩樓和藥王洞等古建筑群百余間,可惜均被損毀。如今游客看到的雷音寺,系80年代根據(jù)初唐時期史料記載的線索重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年前,我第一次造訪月牙泉的時候,月牙是自然由水推漫出來的,看上去就是瘦瘦的一輪彎月。不像現(xiàn)在感覺是用圓規(guī)畫出來的,形狀僵硬死板,下面是不是已經(jīng)砌成了水泥池子還真不好說。因為隨著地下水位下降,月牙泉早就不出水、不存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dāng)年整個環(huán)境人工痕跡極少,一切看上去還都挺自然的。不幸的是一夜大風(fēng)過后,讓我看到了沙子下面暴露出來的金屬水箱一角,原來那時的月牙泉已經(jīng)在靠人工補水維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聊到這兒,各位看官終于明白了,原來撐起這個5A景區(qū)的兩大關(guān)鍵元素,鳴沙山是靠聚乙烯網(wǎng)住的,月牙泉是靠外水補充的,難怪佟導(dǎo)說打個卡就拜拜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您會往返開車540公里,跨省去看一座山嗎?佟導(dǎo)可以。在他的心理天平上,若一邊放上110元門票的5A級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另一邊放上才開張一個多月,連門票都不收,啥A也不是的黑獨山景區(qū),他的天平將義無反顧地傾斜于后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從鳴沙山打卡歸來,匆匆洗漱、用餐過后,再度整裝出發(fā)已經(jīng)快10點了。刨去往返540公里所需要的時間,留給我們在黑獨山玩的時辰不過2-3小時,如此長途奔襲就為一個孤零零的景點,到底值不值得?我望著車窗外掠過的越來越凄涼的戈壁荒漠,內(nèi)心已是一片茫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從敦煌出發(fā),先上G3011柳格高速,一路向西南方向行駛,約130公里至阿克塞南收費站。從阿克塞南收費站下高速后,轉(zhuǎn)入G215國道,不久開始翻越海拔3648米的當(dāng)金山,這是一段很長的盤山路,令人昏昏欲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翻過埡口,又是一段更長的下坡路,繼續(xù)沿G215國道行駛,你不僅會看到整齊排列的高鐵水泥路樁,而且還會與海撥2700米,合計面積約120平方公里的大、小蘇干湖擦肩而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駛離蘇干湖不久,遠(yuǎn)處開始呈現(xiàn)起伏不定的黑色山巒,與它們相伴的是隨風(fēng)旋轉(zhuǎn)的巨大白色葉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黑獨山位于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鎮(zhèn)東北約13-15公里處,目前沒有公共交通工具運營,須自駕或包車前往。多年來,黑獨山一直是驢友口口相傳的“野景點”。今年5月21日終于“轉(zhuǎn)正”,成為正式對外開放的景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景區(qū)實際面積非常之大,由上千座大小山包構(gòu)成,無人機在500米高空飛出兩公里仍望不到邊。為保護景區(qū)脆弱的生態(tài),目前僅開放景交車終點站附近的核心區(qū)域,游客須沿景區(qū)鋪設(shè)的棧道循序游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景區(qū)目前不收門票,但游客需要購買60元/人的景交車票乘車入園,嚴(yán)禁任何私家車駛?cè)搿?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黑獨山形成于4.3-4.9億年前,其山體骨架為奧陶紀(jì)變碎屑巖及火山巖,表面覆蓋一層風(fēng)化后富含鐵、錳等礦物質(zhì)的黑色砂石或碎石。專家將其定性為風(fēng)蝕作用形成的黑色雅丹地貌,對研究柴達(dá)木盆地乃至青海高原北部的地質(zhì)變遷和氣候變化有著重要意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是由于地表覆蓋著一層黑色的沙石碎片,生態(tài)及其脆弱,一個腳印都可能需要幾十年時間才能恢復(fù)。遺憾的是我們看到景區(qū)管理相當(dāng)粗放,工作人員明顯配置不足,說好游客不能離開棧道,但借助無人機從空中一看,到處都散落著螞蟻般的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dāng)游客走下景交車舉目四望,到處都是連綿起伏的黑色沙爍山丘,寸草不生,極度荒涼,沒有任何生命跡象,除了風(fēng)聲一派死寂,給人一種強烈的外星感和末日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dāng)無人機緩緩上升至500米的民用極限高度后,鏡頭下山體的黑色因揉入了腳下鹽堿地的淺灰與遠(yuǎn)處荒漠的土黃,而顯得濃淡有序,層次分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蒼茫大地的映襯下,有如畫家用飽蘸墨汁的毛筆,以廣裘之大漠為宣紙,肆意揮灑而成的重巒疊嶂。宛若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巨幅潑墨山水畫,充滿了東方美學(xué)的詩意與寫意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位旅友看了我發(fā)的黑獨山照片,即刻微信留言:“哇,胭脂山,好看!” 一下子把我整蒙了,連忙致電司導(dǎo)小陳:“咱們?nèi)サ牡降资呛讵毶竭€是胭脂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來胭脂山是焉支山的諧音,又叫大黃山,位于司導(dǎo)小陳家張掖的山丹縣與永昌縣交界處,有山有水有河流,鳥語花香,草木蔥蘢,風(fēng)光秀美,但唯獨沒有任何丹霞或雅丹地貌,跟胭脂扯不上一毛錢關(guān)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無風(fēng)不起浪,黑獨山景區(qū)內(nèi)確實有一座彩虹山,亦稱胭脂山,就在距景交車終點站步行15分鐘的地方(如圖示)。與周圍風(fēng)蝕雅丹黑色山丘不同,這座胭脂山系富含氧化鐵的湖相沉積巖,經(jīng)風(fēng)蝕、水蝕后,呈現(xiàn)出類似丹霞的景觀,被人譽為“仙女的裙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景區(qū)還拍到一塊指示牌,顯示箭頭方向1100米處還有一座胭脂山和黃金山。不過這里海拔已經(jīng)超過了2700米,往返步行近2.5公里,不僅需要時間,還要有點體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黑獨山屬于雅丹地貌的一種特殊變體,亦稱風(fēng)蝕丘地貌。經(jīng)過億萬年的風(fēng)蝕,形成了圓潤而又陡峭的山脊線、深邃的溝壑,以及連綿起伏的波浪狀紋理。山體的黑色源于干旱環(huán)境中,巖石中的鐵、錳等金屬元素在表面氧化形成的薄膜。遠(yuǎn)遠(yuǎn)望去,一座座連續(xù)不斷,深淺不一的黛色山包,如同波濤洶涌的黑色巨浪,氣勢磅礴,卻又萬籟俱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說它不是山,而是風(fēng)凝固后的黑色波浪。置身于青海茫崖的黑獨山,恍惚一腳踏入了月球表面。眼前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黑色山巒,像一幅巨大的潑墨山水畫,死寂、孤獨,卻又壯美的令人窒息。時間在這里仿佛失去了意義,只剩下廣裘無垠的茫茫天地和滄海一粟般渺小的你。(待續(x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