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徽縣是一個處于秦嶺深處的隴南小縣,這里氣矦溫和,風景秀麗。嘉陵江的上游從這里流過,給此地人民帶來豐厚的物產(chǎn)和生活的便利,出產(chǎn)的金徽酒更是聞名遐邇,各種特色食品也享譽省內(nèi)外。美麗的風景和豐盛的出產(chǎn)讓徽縣被稱為甘肅"小江南″。這里的人文歷史也有豐富的內(nèi)容,徽縣在西漢就被設(shè)為河池縣,歷經(jīng)多個王朝它始終是獨立縣治,解放后還曾合併過成縣和兩當。李白在《蜀道難》中所述″青泥何盤盤,百遐步九折縈巖巒″的地理景觀就在本縣東南。宋代與岳飛,韓世忠齊名的抗金將領(lǐng)吳芥就葬在北街小學后面的山上,此山也因此命名吳山。進入新時代以來徽縣開發(fā)了二灘旅游區(qū),吸引了中外大批游客的觀注,給本縣經(jīng)濟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我父母是1942年從蘭州遷徙到徽縣城關(guān),我于1946年出生,解放前的回憶留下不多,只記得大約在2歲多時因姐姐洗衣服沒有注意,我溜到巷口玩耍,被設(shè)攤買雜貨的夫婦看到領(lǐng)到家里。家人找到我時正在這位陜西籍的店主那里吃花生,讓我們家虛驚一場。六年后我母親從蘭州到姐姐家養(yǎng)病,我又從蘭州轉(zhuǎn)學到徽縣北街小學,老陝家的店鋪就離學校不遠,我每次上學經(jīng)過時,都覺得他們夫婦看我的眼神都有些異樣。后來聽毌親講他們家沒有孩子,當時他們真想收養(yǎng)我,果真如此我又會有一個不同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1955年我和母親在蘭州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第二次由蘭州遷往徽縣是1957年因父親由地質(zhì)局調(diào)徽縣籌建小河煉鐵廠,當時母親由于患病回老家調(diào)養(yǎng),我隨父親到徽縣??h城關(guān)留有辦亊處,部分職工和家屬住在城關(guān)。我由蘭州人民路第一小學轉(zhuǎn)入徽縣北街小學上學,學校離東街辦亊處不遠,大約不到十分鐘路程。北街小學是本縣最大和最老的小學,前身是明朝鳳山書院,師資和校園環(huán)境都屬上乘,1938年這里誕生徽縣中共第一個黨支部。影響較深的回憶有兩件事,其一是拆城墻背城磚,城磚很大很重,每塊約30斤重,男同學要背兩塊,由高處背到學校,當時我只有十二歲,而且我身高剛過1.3米,背了四,五次就累得兩腿發(fā)顫,當時的慘狀至今記憶猶新。其二是臨畢業(yè)時我和幾名同班同學在學校的菜園里摘了西紅柿,班主任段老師告到家長處,母親當時剛從老家回來,與學校並不熟悉,因而十分惶恐,一直向段老師道歉。但當年被保送到徽縣中學的兩名畢業(yè)生中我就是其中一位,看來學校對我印象還是不錯,沒有因為此亊取消我的保送資格。</p><p class="ql-block">在辦亊處居住期間和留在城里的幾位行政管理人員交往較多,影響較深的有兩位轉(zhuǎn)業(yè)軍宮,一位是人亊主管賀成立叔叔,原籍山東于1945年入伍,1957年由海軍轉(zhuǎn)業(yè)。在部隊擔任魚雷艇長,轉(zhuǎn)業(yè)就分配在甘肅工業(yè)廳,這次籌建小河煉鐵廠他負責人勞工作,主要是招聘職工。他為人正直,政策水平也很高,與干部工人關(guān)系都很好。這樣一位好人卻因在1959年反右傾運動中不愿和那些″左派"同流合污,去整那些堅持亊實求是的同亊,受到排斥和打擊,只好利用他自己的人脈離開小河煉鐵廠調(diào)到南京。另一位是材料主管彭湃,原籍四川由志愿軍轉(zhuǎn)業(yè),在部隊是文化教員。末婚妻在原籍四川。他喜歡和小孩在一起,夏天夜晚他經(jīng)常領(lǐng)辦亊處的幾個小男孩到稻田里捉田雞(青蛙),拿著手電筒,提個小布袋。手電筒一照青蛙一動不動,用手輕松地抓住放到布袋中。不到半小時就可滿載而歸??墒窃诜从覂A運動中他因曾在原單位反右時發(fā)過牢騷被定為″漏網(wǎng)右派″。同時因相同原因被定為"漏網(wǎng)右派"的還有財務(wù)主管梁招騏,他只是在原單位反右時曾說過″天下烏鴉一般黑″,卻被″左派″經(jīng)過外調(diào)得到口供,打入右派行列,在wg時受盡折磨。</p><p class="ql-block">在北街小學近兩年時間,也是自己成長階段的少年時期,由于父母不常在身邊,更早地接觸到社會,對世界有了朦朧的認識,那時的人性更多的是善良,許多人給了我關(guān)愛和幫助。</p><p class="ql-block">1957年下半年我曾寄住在梁招騏叔叔家,梁媽媽對我很好,吃穿住都照顧得很貼心,使我終身難忘。1968年我從蘭州返京時特意在天水站下車探望了二老和他們的孩子,遺憾的是當時正處wg時期,天水正在打派仗,梁叔叔自然是對立面的打擊對象。我找到他時他正在接受批斗,這讓我倆都很尷尬。</p><p class="ql-block">賀成立叔叔對我也很關(guān)心,在辦亊處住宿時我在他家對門,這里蚊蟲很多我被叮得滿身小包,他拿了他僅有的軍用蚊帳為我避蚊,可他家還有不到兩歲的小女孩。回想起來當時自己也太不懂事,惹得賀嬸很不高興。1960年夏季他臨調(diào)動時還把我約到縣招待所話別,還特意告訴我父親被整的真象,我才知道父親不讓我寒假回家的緣由。</p> <p class="ql-block">1958年小學畢業(yè)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秋我被保送到徽縣中學,這所學校在天水地區(qū)也很有名氣,它的高中部在1952年被併入天水第一中學,在徽縣只保留了初中部。入學時學校還在西門外的西寺,學校環(huán)境不錯,校園里樹木很多,沿著圍墻都種著石榴,成熟季節(jié)我們住校生還在夜晚時偷偷摘石榴吃。第二年因原校址狹小就遷到南門外的先農(nóng)街新址,原校址改為黨校。</p><p class="ql-block">新校址很大,操場,禮堂,圖書館應有盡有,這在當時祘是非常奢侈了。特別是圖書館占用原天主教堂,里面環(huán)境很好,寬敞的禮拜堂非常漂亮,穹頂和墻壁畫有許多宗教圖案和人物,禮堂外有稠密的竹林和粟子樹林,林中有時還能見到刺猬和蛇。1935年紅軍笫二方面軍長征經(jīng)過徽縣時,賀龍司令部就設(shè)在該天主堂。賀龍居住房間開始是校醫(yī)室,后來知道賀龍曾經(jīng)住在此屋就改成校長室。</p><p class="ql-block">1958年剛?cè)雽W就趕上大煉鋼鐵,農(nóng)村主要勞動力都派到煉鐵前線,秋作物沒有足夠勞力收割,縣委就組織學校師生到農(nóng)村勞動。那時我們年齡小到農(nóng)村住在大通鋪的房間,因為勞累有些男同學還尿床,弄得睡在旁邊的人非常氣憤而爭吵。那年風調(diào)雨順,莊稼長勢很好,只是因為搶收時機把握不佳再加上勞動力組織不好影響了收成。</p><p class="ql-block">1958年學校組織勤工儉學,主要措施有在文家池設(shè)農(nóng)場種玉米,在學校飼養(yǎng)家兔和上山砍柴。1960年饑荒時增加了采集野生食品,代替糧食充饑。</p><p class="ql-block">我們初二五班參與了養(yǎng)家兔,主要有長毛安哥拉和短毛青紫蘭兩個品種。這項工作由我和另外一個同學負責,我們每天到野外割草挖野菜,學校還給提供部分蔬菜如白菜和胡蘿卜。我們挺認真也覺得好玩,實踐中增長了許多養(yǎng)兔知識。如兎子懷孕28天,母兔生兔崽后要喝水,不然會咬死小兔等等。但好景不長,因為條件所限,我們沒有用鬼籠而是在房間內(nèi)散養(yǎng),兎群染上肺炎相繼死亡,二十多只家兎被傳染病團滅。病兎經(jīng)過獸醫(yī)站化驗,確診為大葉型肺炎,分析病因是吸入不干凈粉塵所至。亊后回憶,兔舍中有沒有清掃干凈的水泥粉末可能是致病原因。</p><p class="ql-block">上山砍柴是我永生難忘之亊,每次砍柴都是天不亮就出發(fā),行程35華里,往返70華里。在山上砍柴約兩小時左右,用藤條捆好,大約不到40斤??扇思疑嚼镩L大的同學,年齡比我大不了幾歲,他們都要背80斤左右,有些身體強壯的山里同學甚至可以背100斤以上。第一次砍柴我們城里學生囬到學校時已經(jīng)天黑,並且每個人都腰酸背痛,兩腿打顫,慘樣不忍目睹??赡切┥嚼镩L大的同學早早歸校,一個個精神抖擻,毫無乏意,讓我徹底認輸。以后砍柴雖然比第一次好一些,沒有那樣悲慘,但終不能和山里同學相比。</p><p class="ql-block">文家池農(nóng)塲位于城南文家池,文家池是一座火山囗形成的高山湖泊,面積不大約有400平方米,水里有菱角還有其他水生動物如青蛙和魚類等。我們到此收過玉米,順便摘野生草莓。當?shù)厝藢⑦@種野果稱為″瓢子",可能是野生草莓的斑奌和瓢蟲相似故有此稱。它的囗味相當不錯,至今念念不忘,遠非現(xiàn)在種植草莓可比。</p><p class="ql-block">大饑荒開始后,學校組織采收各種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最多的是摘火棘果,當?shù)胤Q為"水刷子"。它含有少量淀粉和糖分,食用后有飽腹感,味道也不錯,且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含量較高。食用方法就是粉碎后和面粉合在一起,做各種面食。它也可以生食,我們就是一邊采集一邊吃,以解饑餓。</p><p class="ql-block">其次就是挖橛根,此項工作體力消耗大,一般情況下都不太愿意干,可沒有其他途徑時,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相對更好的方案就是挖田鼠洞,用力相對較小且收獲頗豐,運氣好時一次就可收獲一,二斤黃豆和豆芽。時間長了我們都有了經(jīng)驗。田鼠洞有兩種,一種斜洞是田鼠出入洞,一種垂直洞是儲藏洞。挖洞就選垂直洞,次次都有收獲。</p><p class="ql-block">除了上述辦法外,我們還去農(nóng)民收過的紅薯地,菜地拾撿未收完的農(nóng)作物,當然這種情況往往收獲不多,但在饑餓脅迫時也是無奈之舉。</p><p class="ql-block">記得有一次砍柴時,發(fā)現(xiàn)當?shù)胤Q為馬桑木的果實,紫黑色像桑葚,吃起來味道比桑葚還好吃,我就吃了若干。同行的山里同學趕緊制止並告訴我這果子有毒,我緊張地趕快吐出來,但已經(jīng)嚥下不少。幸運的是竟然沒有任何不適,回想起來還有些后怕。</p> <p class="ql-block">1961年初中畢業(yè)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徽縣中學學習期間有幾位老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第一位是我的班主任茅美珍老師,她是同年級班主任年紀最輕的,剛二十出頭。我們年級各班是按年齡排序,共有五班。我班年齡最小,都是45年46年出生,編為五班。所以學校按排班主任也選年輕的茅老師,她是師范畢業(yè),隴南成縣人。茅老師長得很漂亮,一條粗大的長辮拖在腦后,走路風風水火火,給人以年輕和熱情的形象。她對學生既嚴厲又關(guān)心,象大姐姐一般。她的嗓音很柔美,具有磁性,可以和播音員相比。學生犯了錯誤她從不斥罵,而是耐心說理,循循善誘,直至收到效果。</p><p class="ql-block">其次是教導處趙主任,原籍陝西,解放初從西安人民革命大學畢業(yè)。他曾是舊學校教員,參加過國民黨。他工作認真負責,星期天也很少休息。我在班里任學習委員,與他常打交道。他對自己在解放前參加國民黨之亊很忌諱,有些調(diào)皮學生也故意借此亊刺激他。逢這種情況他一定會一本正經(jīng)地宣示我是革命大學畢業(yè),我是一心向著革命云云。</p><p class="ql-block">我們的英語老師姓于,是天津人,南開學校畢業(yè)和周總理是同屆同學。他曾參加過五四運動,還參與過一件著名的海上國際糾紛。每年學校舉行五四運動紀念活動都要請他講話,他說話聲音不大但天津口音讓我們記憶深刻。他后來到圖書館工作,我喜歡看小說而且看得很快,幾乎每周都要去圖書館換書,給他留下我愛讀書的印象。父親有一次和他在縣政協(xié)開會,他向父親表揚我學習努力,實際我多次因在課堂上偷看小說受到仼課老師批評。</p><p class="ql-block">還有一位農(nóng)業(yè)常識老師馬子愚,他是回民,也是當?shù)刂考?,曾任過副校長,在解放前就是徽縣中學教員。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1959年甘肅省進行宗教改革,受左傾思想影響許多宗教習俗也被列為改革目標,不知他是迫于壓力,還是討好群眾中的激進分子,偌大的年紀帶頭退出回民小灶,改吃漢民飯。而且在廣庭大眾面前說漢民飯很好吃,這讓一般人特別是回族師生非常不滿。</p><p class="ql-block">徽縣中學的三年時間在我一生刻下深深的印跡,大饑荒的磨難在我的腦海中時時涌現(xiàn),在我身體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遭受了饑餓的摧殘,以致我在初中畢業(yè)時身高還不足1.6米,1961年回老家見到母親,驚訝地說你怎么沒有長個。父親在反右傾運動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也讓我感受到人性丑惡的一面,在社會潮流的巨浪中有些人就會顯露出不雅的本性。所慶幸的是我在這種潮流中堅持了自己的信念,仍舊把學知識做好人作為不變的原則。</p><p class="ql-block">1961年我在準備離開徽縣的前夕參加了徽縣高中入學考試,取得了總分第二名的優(yōu)秀成績,隨即我辦理了轉(zhuǎn)學手續(xù)囬到山西渾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