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新疆的棉田間,陽光明媚,天地如洗。鏡頭緩緩駛入這片廣袤無垠的白色海洋,這里是中華棉倉的心臟地帶,九成棉花孕育于這被陽光深情親吻的土地。董宇輝佇立田埂,目光掠過如雪鋪展的棉海,輕聲講述:一朵棉桃,是如何從泥土中萌發(fā),歷經春播夏長、秋收冬藏,穿越風霜雨露,最終化作我們貼身柔軟的衣裳。</p> <p class="ql-block">在李泰峰的引領下,董宇輝與搭檔董董步入棉田深處,親嘗手工采棉的辛勞滋味。李泰峰鄭重叮囑:“為保棉花純凈,摘棉須戴帽,防發(fā)絲混入;盛棉之袋必用棉布,以免雜質損傷纖維?!惫ぷ魅藛T遞來棉布包袱,二人系于腰間,挽起袖口,躬身俯首,投身棉海。棉桃輕綻如絮,指尖翻飛似蝶,宇輝自農村長大,手法嫻熟,包袱迅速鼓起;董董生于城市,動作生澀,棉絮零落。不多時,宇輝已滿載而歸,這場采棉初體驗悄然落幕,卻在心上留下深深印記。</p> <p class="ql-block">兩人將親手采摘的棉花輕輕置于秤上,數字躍出——宇輝所得,僅夠織一件棉坎肩;董董所獲,不過一雙襪子。汗水滑落額角,在陽光下閃爍如珠。他們相視而笑,感慨萬千:“手工采棉,耗時費力,效率微薄?!薄翱汕О倌陙恚沁@樣的雙手,默默托起棉布的溫暖。平凡的勞作,藏著最深沉的堅韌。”在新疆的棉田間,每一朵棉花都承載著歲月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忽而,李泰峰一聲令下,鏡頭轉向遠方——轟鳴聲起,大型采棉機如鋼鐵巨獸駛入棉田。機械臂張開,如鷹翼掠過,頃刻吞下一整畝棉株。棉絮如雪瀑傾瀉,倉滿之后,滾出碩大棉卷,宛如大地孕育的“金蛋”。董宇輝指著這龐然大物,聲音激昂:“這,就是現代農業(yè)的力量!效率是人工的百倍!機械不僅解放了雙手,更推動產業(yè)走向規(guī)模與標準。從指尖到鋼鐵,從人力到科技,每一朵棉花,都見證著農業(yè)的蛻變與騰飛?!痹谛陆拿尢镩g,科技與土地正譜寫著新的詩篇。</p> <p class="ql-block">為讓觀眾更深切感受這壯闊圖景,宇輝提議配樂。他點播李健的《父親的散文詩》,旋律流淌,溫柔而深沉,仿佛父輩的身影在棉田中緩緩穿行。屏幕前無數人動容,淚光閃爍。隨后,《希望的田野》響起,繼而《我和我的祖國》《達坂城的姑娘》《我們新疆好地方》……歌聲回蕩在棉海之上,歌聲與機械轟鳴交織,奏響一曲勞動與時代的交響。在新疆的棉田間,音符與棉絮一同飄揚,喚醒沉睡的情感與記憶。</p> <p class="ql-block">這場直播,不只是摘棉的記錄,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凝視。我們看見棉花從田間走向衣襟,看見農業(yè)從人力走向智能,看見中國大地在科技與汗水的澆灌下,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在新疆的棉田間,看宇輝摘棉花,看的不只是一個人的勞作,更是時代變遷中,那一朵朵潔白背后的光與熱——那是土地的饋贈,是人民的堅守,是祖國跳動的脈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