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15日 湖北恩施</p> <p class="ql-block">在山水靈秀的恩施,綿延不絕的武陵余脈、神秀雄奇的巫山山脈,在湖北西部第二臺階東沿神秘交吻,峽峙出一條如詩如畫的河流——清江,長江一級支流,是長江的一顆璀璨明珠,全長423公里,古稱夷水?!端?jīng)注》記載,“……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礫。蜀人見其澄清,因名清江?!鄙衩氐谋本暼?,與穿過境內(nèi)的中國東西部分界線東徑一百一十度在這里巧妙相交,成為地理座標。清江發(fā)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之齊岳山,流經(jīng)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東、長陽、宜都等七個縣市,一路奔騰,或飛珠濺玉,或潛伏地心,或激蕩明崖,由西向東浩浩蕩蕩經(jīng)過恩施,奔赴長陽,在宜都陸城匯入長江。清江支流呈羽狀分布,支流包括忠建河、馬水河、野三河、龍王河、招徠河、丹水、漁洋河等7條。流域80%為山地,喀斯特地貌發(fā)育,是土家族、漢族、苗族混居地,總?cè)丝诩s431萬,土家族占2/5。??</p> <p class="ql-block">清江流域是老天賜予的一塊生命福地,它位居全國雞心腹地。素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畫,三百里畫廊在長陽”之說。來到長陽,人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清江,秀色如玉一樣的清江。無論你是不是詩人,唇邊都會涌出“桂林山水甲天下,怎比清江美畫廊”、“誰揮巨毫潑丹青?畫出清江山水清” 等一大堆溢美之詞。凡是到過清江的人,幾乎都會有 “不知是人間,還是天堂” 的幻覺?!皟山瓓A岸望前川,山崖懸樹依云栽,彩虹飛駕清江上,畫屏今日初始開”。一片清江水,中涵萬古情。八百里清江,八百里長廊,八百里風景,八百里人文。它沒有北方的荒漠,沒有南方的炎熱,沒有西部的無人高原,也沒有大海的旋風。八百里清江如同土家人的綠綢帶,在鄂西的群山間輕輕擺動。清江美得無可挑剔,美得令人心醉。鐘靈毓秀,水清岸綠。蝴蝶崖邊,千載悠悠。她給人的陶醉,足令我們用整個生命去體味。</p> <p class="ql-block">這里四季分明、氣候濕潤,最宜陶冶性情。清江流域是一塊值得熱愛的土地。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布均勻;這里山青水秀、天藍水綠;這里山高谷深、叢林密布。特別是退耕還林之后,植被恢復良好,空氣清新,形成天然氧吧。毫不夸張地說,這里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休閑養(yǎng)生之地。清江峽谷海拔低、熱量足、氣候溫潤,盛產(chǎn)水果、物產(chǎn)豐富,有“天賜百果園、立體水果帶”之美譽。麥浪翻滾稻菽香。從盛產(chǎn)貢米的大理到雙寨子、革坦壩,層層疊疊從山腰臺地向河谷鋪排。孕育千年古藤的懸崖青黛、秋天紅楓,還有那人造風景長虹臥波,互相交織演變著霓虹般四季變幻的色彩。低山水果咸豐梨、薄殼核桃、景陽白柚、柑橘、濟橙、關(guān)口葡萄,春天花開群芳斗艷,秋收味香沁脾。僅此一項,就不得不令人神往陶醉。這里的土家兒女長期培育出來的“清江魚、景陽雞、薄殼核桃”成為恩施三寶。凡品嘗之人只要再提及無不口涎欲滴,十里含香。清江哺育了世世代代土家兒女,被稱為土家人的“母親河”。這里主要是土家、漢、苗三族混居地。</p> <p class="ql-block">清江畫廊是我此行的重點。清江畫廊位于重慶、武漢兩大都市圈同神龍架、張家界兩大景區(qū)之間的交叉點上。清江畫廊東起清江隔河巖大壩倒影峽,西至清江水布埡大壩鹽池溫泉,東西長約百余公里,是清江中最為精彩秀美的一段??邕^原始古樸的“巴人故里”木制牌坊,穿過風雨長廊、土家風情街,來到渡口,我即被清江畫廊那美輪美奐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巴土風情所吸引。如果說我的游覽是篇文章的話,我早就打了一個草稿,雖說有了心里準備,我還是驚艷了,滿眼的碧水??!記憶里哪里有呢?桂林?西湖?還是秦淮河?和清江水相比,桂林的水局促,缺少大氣;西湖的水,又有些暗淡;至于秦淮河的水,有些油膩,像油頭粉面的小生,對了,現(xiàn)在叫小鮮肉了,盡管我那么喜歡秦淮河附著的故事。我忽然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寫的《綠》,我很敬重先生,此時在清江面前,先生對梅雨潭的許多溢美之詞,在這里就顯得輕佻了。那比梅雨潭的水還綠的清江,綠水著意,風月含情,你可以驚叫,可以感受,可以用心地的品味,可以悠然地遐想。我只是喃喃著:它怎么會這么綠呢?它怎么會這么綠呢?它當然會那么綠,據(jù)說水深一百九十米。</p> <p class="ql-block">我快步登上三樓觀景平臺,隨著汽笛鳴響,游船緩緩駛離碼頭,我開啟這場長達五個小時的奇妙之旅,仿佛踏入了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清風拂面,憑欄遠眺,蜿蜒的江水,猶如一條修長、飄逸的碧玉羅帶,流淌在翠峰幽谷間。天邊的碎云像是淘氣的孩子,將湛藍的天空揉出褶皺。遠處的山牽著云的手,云又偎著山的肩。白鷺掠過船頭時作畫的姿態(tài),在江面劃出曼妙的銀線??蛇@份溫柔卻讓我心里空落落的——在我夢中,江水該擊石而起,飛沫成雪,該裹挾著轟鳴聲將砂石拋向懸崖。而此刻平靜的清江,宛如被命運剪去翅膀的鳳凰。秋日的陽光把水面揉成碎銀,岸邊垂柳正忙著給石階繡花邊。風雨橋頭的木雕上,白虎圖騰正對著流水訴說遠古傳說。</p><p class="ql-block">欣賞著這夢幻般的自然風光,我禁不住吟詠起唐代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優(yōu)美詩句:</p><p class="ql-block">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p><p class="ql-block">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p> <p class="ql-block">清江之水,自山間瀉下,曲曲折折,到此便蓄成了一片湖泊。人們喚它作"白玉湖",大約因那水色白凈如玉的緣故罷。我初見這湖時,正值初秋。湖水極清,清得能看見幾丈深處的游魚。那魚也不甚怕人,只管擺著尾巴,在日光照射的水底石上投下晃動的影子。湖面平展如鏡,偶有微風掠過,便皺起幾道細紋,旋即又平復了。四周的山色倒映在水中,青黛相間,竟比真山還要鮮明些。岸邊多生著些不知名的野花,紅白相間,夾雜在青草叢中。有一種小花,花瓣細長,色作淡紫,花心吐出幾絲黃蕊,頗是好看。采擷一朵,嗅之無味,想是專為悅目而生的。湖上時有小船劃過,船夫多是本地人,面色黝黑,手掌粗糙。他們撐船不用槳,只持一根長竿,向水底一點,船便滑出老遠。游客坐在船中,只顧舉著那會咔嚓作響的方匣子,東拍西照,卻很少真正去看那水,那山,那云。忽有薄霧自山間漫下,先是纏繞山腰,繼而籠罩湖面。此時泛舟湖上,但覺前路茫茫,后路亦茫茫,唯有船頭破水之聲清晰可聞。霧中看山,山形隱約,宛如水墨渲染,自有一番韻味。岸邊有老樹數(shù)株,不知歷幾多春秋,樹干上皺紋縱橫,似老人額上之紋。樹下常有閑坐之人,或默然觀水,或低聲絮語。孩童則不然,他們只管在湖邊淺水處嬉戲,濺起水花無數(shù),笑聲直傳到對岸去。</p> <p class="ql-block">游船劈開墨玉,像是打翻了巨大的啤酒桶,涌動著白色的泡沫,這樣的濃墨重彩,也許只有大手筆的畫師才敢涉足,否則就會流于浮泛,大自然就是美妙的畫師。到了倒影峽,<span style="font-size:18px;">倒影峽為沿途的首個景點,峽中水靜谷幽,文峰倒影、石峰大佛、孔雀開屏、駱駝飲水,江岸奇峰異石擬人狀物,繪形繪影。這段清江兩岸的巖石形成了獨特的天然石林景觀,如鏡水面,江流倒映著天光云影、青峰深翠、樹影婆娑,波光流轉(zhuǎn)中,仿佛看見歡魚游弋枝頭,飛鳥穿波水中翔,水色天光倒影清靈……</span>人們坐不住了,紛紛涌在船舷兩邊,手機,單反,一氣咔嚓,嘴巴不時驚呼,你看那!再看那!像什么?像什么?像與不像之間,往往給人留下想象的余地,人們好像回到了童年,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馳騁,如果你實在看不出來也沒什么,有導游在那循循善誘,受到了啟發(fā),那山就因勢隨形,有了活潑潑的生命。倒影峽其實是山、水、峽、洞、林、木造就的石林景觀,<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里是畫廊里精彩的筆墨。</span>倒影峽的水清澈見底,山巒倒映在水中,抬頭是山,低頭亦是山;山上有云,水下亦有云,如同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微風拂過,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山影也隨之搖曳生姿。我靜靜的,靜靜的,我的眼睛像是精準的鏡頭,捕捉著大自然的神奇,江風掠過我的發(fā)梢,吹動著我的褲腳,我挺直脊背,想把自己融入畫中,清江畫廊,我在畫中行。</p> <p class="ql-block">離開倒影峽,游船緩緩前行,到達第二個景點——仙人寨景區(qū)。我立于船頭,清江的水氣氤氳而上,與山間的薄霧攪在一處,竟分不清是水升為云,還是云落作水。游魚可數(shù),時而三五成群,時而獨來獨往,皆悠然自得,全不懼人。山是青的,水是綠的,這本是極平常的景致。然而仙人寨的山青得格外精神,像是被江水洗過一般;水又綠得分外透徹,仿佛將整座山的魂魄都浸在里面了。碧綠的清江水如綢緞般纏繞著蒼翠的峰巒,水面倒映著兩岸刀削斧劈的丹霞絕壁,幾縷薄霧從峽谷間裊裊升起,為赭紅色的巖壁蒙上朦朧面紗。偶有白鷺掠過水面,翅膀扇動時帶起的水珠,在朝陽下便成了散落的珍珠。最妙是乘舟穿行于江心,仰頭可見"仙人晾衣"的奇石凌空欲飛,巖縫間斜生的野花與千年懸棺相望,教人頓生"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恍惚。寨子里的吊腳樓靜默地立著,黑瓦上凝著露水。炊煙從幾戶人家升起,先是筆直的一縷,繼而便被山風吹得歪斜,終于消散在樹梢頭。早起的土家女子背著竹簍沿石階而下,簍中不知裝著甚么,只見她的腰肢隨著步伐輕輕擺動,竟與江水的波紋是一個節(jié)奏。江面上已有漁船浮動,遠遠望去,不過是一個黑點罷了。船夫不搖櫓,只憑水流帶著走,時不時俯身向江中探看,想是在觀察魚群的動向。岸邊的水車"吱呀吱呀"地轉(zhuǎn)著,將一斗斗清水潑向田間,那聲音在山谷間回蕩,竟成了這最響亮的調(diào)子。</p> <p class="ql-block">游船停在仙人寨碼頭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雄偉的大山。下了船,我們沿著陡峭的山路開始登山。踏著青苔斑駁的石階往上爬,沿著蜿蜒的棧道前行,忽見百米絕壁間懸著一座朱檐翹角的古寨——清江仙人寨,宛若一幅被時光遺忘的山水長卷,靜靜鋪展在鄂西的云霧深處。又似仙人揮袖點化的空中樓閣,藤蔓垂落如瓔珞,山泉叮咚作環(huán)佩。仙人寨主要的景觀包括“仙人洞”、“仙人橋”、“仙女池”、“一線天”等。其中,仙人橋則是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橋,橫跨峽谷,氣勢恢宏;仙女池水質(zhì)碧綠,四周綠樹環(huán)繞,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而一線天則是一處狹窄的峽谷,抬頭僅見一線天空,極具視覺沖擊力;仙人洞是傳說中仙人修煉的地方,可容納幾萬人居住,洞內(nèi)幽深神秘,鐘乳石形態(tài)各異,有的像獅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烏龜,有的像人……而最逼真的是那條躺在水池里的“美人魚”了,栩栩如生,真像一位美人臥在水池里一般,令人浮想聯(lián)翩。偶爾也會看見幾尊巨大的雕像,有觀音菩薩,有如來佛祖……都活靈活現(xiàn)的,有許多游客正在叩拜。</p> <p class="ql-block">向上爬行的石階兩旁的千仞絕壁之上竟生長著郁郁蔥蔥的原始植被,幾株倔強的古松從巖縫中橫空出世,枝干虬曲如仙人揮灑的墨痕。石縫里鉆出簇簇野菊。有塊凸起的山巖格外像打坐的老僧,垂下的藤須仿佛長須。路邊有許許多多的樹木和野草,還有許許多多的野花。引我注目的,是這里獨特的建筑,那就是傳說里的吊腳樓,古香古色的,當然被現(xiàn)代人裝飾的金碧輝煌,這是暴殄天物呢還是錦上添花呢?我也說不清。上午十點的太陽為九進七出的土家寨樓鍍上金邊,炊煙裊裊升起時,整座山谷便成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只差幾聲犬吠,幾縷茶香。</p><p class="ql-block">爬上山頂,俯視清江,碧波粼粼,偶爾會看見有人搖著櫓,那是游船還是漁船?不管是什么,它是悠遠的一幅畫,悠然,安逸,忘卻紛擾。山中的鳥雀開始啼叫,先是一兩聲試探,繼而便此起彼伏地唱和起來。奇怪的是,這般喧鬧非但不使人厭煩,反倒更襯出山間的幽靜。偶有山風拂過,林木便"沙沙"地響,將鳥鳴聲打散了又聚攏,聚攏了又打散。</p><p class="ql-block">下山的棧道嵌在絕壁上,下面是萬丈深淵,讓人望而生畏,我小心翼翼地走著。</p><p class="ql-block">站在游船上,回望仙人寨,我有一種依依不舍的感覺。有詩寫道:“走進仙人寨,人似寨中仙;相思仙人寨,牽魂忘歸來?!闭菍@片土地最貼切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兩個小時的船程不是完整的,我們兩次下船上船,要登上兩座山。一座是仙人寨,另一座是武落鐘離山??吹矫郑乙詾楹蜐h鐘離有關(guān),那就是神道故事了。哪里知道,它和道一點關(guān)系沒有,這山又名“佷山”,據(jù)說以“佷山故地,夷水名疆”而名長陽土家自治縣,就是源于此。武落鐘離山是清江百島湖中最大的一個島嶼,坐落于長江三峽西陵峽畔。武落鐘離山是武落山與鐘離山的合稱?!奥洹笔情L陽俗語,指一種量詞單位,也就說是“堆”和“疊”之意。因之武落山就是五座山,或是一座有五個山峰的山?!皝渖健庇形鍌€山峰,第一峰名“佷山包”,第二峰名“魁頭山”。“佷山”原名五落山,“五”與“武”同音,后來就訛為“武落山”了?!皝渖健睎|隔長楊溪有撞鐘垴山,古傳有鳴鐘懸于其山,因其與清江北岸的“佷山”為長楊溪所隔離,故稱“鐘離山”。后來史家將武落山(即佷山)與撞鐘垴山(即鐘離山)總稱為“武落鐘離山”了。這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麗,是清江畫廊景區(qū)的核心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十一點左右的游船緩緩推開清江的碧波,兩岸青山如黛,晨霧正化作縷縷輕紗纏繞山腰。武落鐘離山的輪廓在秋陽中漸漸清晰,赭紅色的崖壁像是被歲月浸透的巨幅丹青,倒映在琉璃般的水面上,隨波紋漾出流動的霞光。船行至山勢轉(zhuǎn)折處,忽見十二峰如蓮花綻放,主峰"向王天子"披著金箔般的陽光,崖壁上的千年懸棺在光影交錯中若隱若現(xiàn),恍若時光留下的神秘符碼。白鷺掠過綴滿野菊的江岸,驚起一串水珠,落在游船甲板上便成了蹦跳的碎銀。半山腰的土家吊腳樓升起裊裊炊煙,與云霧交融成淡藍色的煙靄。岸邊的巖石腳下,背著竹簍的采茶人正彎腰擷取嫩芽。蜂蜇的秋陽里,她鬢角的銀絲與茶尖的茸毛相映生輝。此生若是注定不能如壺口瀑布撼天動地,能不能也學橫枝上的新芽,循著日光生長便足夠美好?鐘離山倒影被游船犁碎時,整座山忽然活了過來——群山披著翡翠色的外衣,云霧在山腰纏繞,像仙女遺落的紗巾,時而遮住山頭,時而露出青翠的峰尖,連石壁上的苔痕都泛著翡翠色的光暈。船尾翻涌的浪花里,不知何時落進了半山翠綠,像是一封來自巴人先祖的請柬。</p> <p class="ql-block">武落鐘離山宛如一幅被歲月精心暈染的山水長卷,山勢陡峭,百轉(zhuǎn)峰回。沿著二百多級陡峭的臺階向上行走,山,近在咫尺,山巔上的亭榭仿佛觸手可摸。然而,走不完的山路,好似老人額頭的皺紋,彎曲而漫長。人跡寥寥的山坡上,只有綠色的松林里不時地冒出幾株不知名的雜樹,偶爾出現(xiàn)在視野里的斷壁殘垣亮出幾分蕭瑟的荒涼。一塊黑底白字的石碑上,“武落鐘離山”五個大字不緊不慢地晃了過來,到此該是步入山門了。整齊的石級筆直往上,兩旁碧樹叢生,秀色可餐。未及山半,一道石門從右側(cè)現(xiàn)了出來,上刻“赤穴”二字。兩側(cè)刻有楹聯(lián)一副:“清江未育民族魂,赤穴已留廩君跡?!笔T內(nèi)乃一方石穴,穴中立有兩尊石像,一男一女,神情肅穆,這大約就是《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曾記載過的廩君和鹽神了。據(jù)《后漢書》載,巴郡南郡蠻原本有巴、樊、瞫、相、鄭五姓,均發(fā)源于這座其貌不揚,偏又獨具風姿的武落鐘離山。生于赤穴的巴氏之子務相因有擲劍中穴、乘土船浮江等奇勛,被人們擁立為廩君,生于黑穴的其他四姓之子只得俯首稱臣。后來,廩君又在鹽陽與鹽水神女有過一段撲朔迷離的幽情,且有肇基夷城之舉,且有肇基夷城之舉,因此被土家族百姓世奉為先祖。</p> <p class="ql-block">看來,這方小小的巖穴便是當年廩君的發(fā)祥之所了。人們供奉他不是因為他是王,而是他英勇威武,帶領族人,走向四方,死后化為白虎。為什么稱為廩君呢?“廩”有倉庫的意思,廩君是不是使人過著豐足日子的君主?民以食為天啊!當然,關(guān)于“廩”又有多重說法,什么廩指“虎”,什么廩諧“靈”,在初民時代,開疆拓土需要兇悍勇武,有廩君擲劍的雕塑為證。為了統(tǒng)治,也需要神化,有白虎堂為證。但我寧愿相信“廩”和豐足有關(guān),“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無法自主的百姓需要的不就是安居樂業(yè)么?置身這瘦骨磷峋的巖穴,遙想當年那些土家族的先民們艱難開拓的情景,這低矮的山洞頓時變得崇高起來。赤穴之上即是黑穴,穴外豎有一碑,所刻乃《后漢書》中關(guān)于廩君的那段記載。此穴深達幾何,不敢貿(mào)然探詢,但比赤穴寬敞是無疑問的了。班固認定其他四姓生于黑穴,大約不妄。走出黑穴,再往上,遠遠地便瞥見一座赭紅色的閣式建筑峭拔于懸崖之上,近看牌匾,知是向王廟。心中有些不解,待看過廟前楹聯(lián),疑慮也就渙然冰釋了:赤穴擲劍,務相不負武落意;夷水浮舟,廩君自存難留情。</p> <p class="ql-block">拾級走進廟中,但見方額大耳、須分三叉的廩君與面目端莊、雙手撫膝的鹽水女神并坐于神臺之上,幾方石碑嵌于粉壁之間。其中,一方石碑上刻有《同治長陽縣志》的一段記載:“務相在昔時以王稱,君即王,王即天子也。但土語訛‘相’為‘向’耳。向王傍塑女像,俗稱德濟娘娘,始及鹽水女神。”前人彭秋潭因在一首《竹枝詞》中寫道:“土船夷水戰(zhàn)鹽神,巴姓君王聲舊聞。向王何許稱天子?務相當年號廩君?!笨磥?,廩君自稱天子是假,后人有意“抬莊”是真。走出向王廟,我又攀著石欄走上了正對向王廟的一座山峰。峰巒不高,但有拔地而起之勢,且是三峰并立,自別添一種秀拔云端的韻味。峰頭縱目,只見遠山拱伏,蒼翠盈目。腳下,黃瓦赭墻、石欄環(huán)護的向王廟獨立危崖;一方方重檐攢頂,黃瓦丹柱的六角小亭散落半山;稀稀落落的山村人家雜綴于綠蔭深處,犬吠雞鳴之聲依稀可辨。從萬山叢中奪路而出的清江,恰如一匹漸次展開的碧色錦緞,將那萬山秋色襯托得分外迷人。朦朦朧朧間,只見一只尖尖的土船正從清江順流而下,泊上了這座奇光輝耀的山峰。于是,一個民族生息繁衍的神話便深深地扎根在這片青山綠水滋潤的土地,從遠古一直流到了今天,并向著沒有盡頭的明天流去……</p> <p class="ql-block">船行至開闊處,視野豁然開朗。兩岸青山相對而出,崖壁陡峭卻不顯猙獰,反而因植被覆蓋而顯得生機盎然。偶爾可見巖隙間滲出清泉,順著石紋蜿蜒而下,滴入湖中,發(fā)出細微卻清晰的聲響,像是大地的低語。湖面如鏡,倒映著天光云影。遠山起伏,輪廓柔和,似青黛暈染于宣紙邊緣。水色由近及遠漸次加深,從淺綠到深藍,如同大自然調(diào)色盤中最溫柔的一筆。微風拂過,漣漪輕蕩,將整片湖面揉成流動的詩行。一葉扁舟悄然劃開碧波,仿佛從水墨畫卷中駛出,緩緩穿行于群山環(huán)抱的靜謐水域——這里是長陽隔河巖水庫,一個藏匿于鄂西山水深處的詩意秘境。岸邊翠竹低垂,偶有飛鳥掠過,翅尖點水,激起一圈圈細碎的光斑,又迅速歸于寧靜。最令人沉醉的是那星羅棋布的小島。它們并非孤寂的存在,而是被湖水溫柔地托起,像散落人間的翡翠珠鏈。有的島上林木蔥蘢,藤蔓纏繞,仿佛藏著未被驚擾的古老傳說;有的則僅容幾株野花扎根石縫,在風中搖曳出倔強的姿態(tài)。陽光穿過云層灑落時,小島便鍍上一層金邊,宛如漂浮的夢境。</p> <p class="ql-block">隨著游船的深入,最令人驚嘆的蝴蝶崖出現(xiàn)在眼前。清江蝴蝶峽,是大自然以最溫柔的筆觸繪就的一幅靈動畫卷。兩岸青山如黛,只見那懸崖峭壁之上,兩塊巨石宛如蝴蝶的翅膀,微微張開,仿佛一只即將振翅高飛的蝴蝶。在薄紗般的霧氣中若隱若現(xiàn),仿佛蝴蝶振翅時抖落的鱗粉,將整條峽谷籠罩在朦朧的詩意里。峭壁上千百年的褶皺里藏著時光的故事,赭紅與墨綠的巖層相互纏繞,宛如蝴蝶翅膀上神秘的脈絡,在陽光下閃爍著細碎的金光。在陽光的映照下,蝴蝶崖的輪廓更加清晰,崖壁上的紋理如同蝴蝶翅膀上的脈絡,細膩而逼真。游船漸漸靠近蝴蝶崖,那磅礴的氣勢撲面而來,讓人不禁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游人們紛紛歡呼起來,快門聲此起彼伏,都想要將這絕美的畫面定格下來。江水是活的翡翠,時而湍急如飛練擊石,濺起碎玉般的浪花;時而平緩似鏡面,倒映著天空中游走的云影。當游船轉(zhuǎn)過山坳,忽然有數(shù)十道瀑布從崖頂垂落,像銀線串起的珠簾,水聲與林間鳥鳴應和,奏響空谷獨有的天籟。最妙的是秋日午后,兩岸楓槭如火,與碧水相映成趣,恰似蝴蝶展開了它最華美的翅膀,每一片落葉都是它輕輕扇動時抖落的金粉。此刻的清江蝴蝶峽,終于顯露出它最深邃的模樣——既是地質(zhì)年輪里凝固的史詩,又是水霧中永遠鮮活的夢境。</p> <p class="ql-block">水至清,是清江之美的突出靚點,也是有別于其它江河的靈魂所在。清江之水,平緩流淌。如玉似翠,飄逸婀娜?!八娜珑R面,千里無纖毫?!薄俺迦艨?,遙將碧海通。”山至青,是清江之美的突出特色。清江兩岸,有山皆秀,無峰不幽。蒼翠欲滴,一碧無垠。恰似天公打破綠瓶,掀翻靛缸,盡傾于此;又似張大千先生揮如椽之筆,潑彩而成一幀丈二匹大青綠山水懸掛于此。氣韻生動,元氣淋漓?!扒r泉灑落,萬壑樹縈回?!薄八宄鍪~可數(shù),林深無人鳥相呼”的迷人景象隨處可見。</p><p class="ql-block">在這如詩如畫的清江之上,悠悠的《龍船調(diào)》回蕩在耳邊?!懊猛抟^河,是哪個來推我嘛!”這首名列“世界民歌”之一的歌曲,就誕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它的旋律優(yōu)美動聽,歌詞質(zhì)樸純真,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土家風情。歌聲仿佛帶著我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古老的年代,看到了土家兒女在清江之上唱著龍船調(diào),歡快勞作的場景。那濃濃的清江情,隨著歌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我戀戀不舍,佇立江邊,恭敬虔誠地掬起一捧甘洌清涼的清江水,沐手凈面,頓覺神清氣爽,耳聰目明,兩腋生風,俗念全無。望著這清瑩澄澈的清江,無險灘急湍,無九曲八彎,平靜從容地向東流去,略有徹悟聞道之感,且有結(jié)廬常居之念。誰不曾向往過金戈鐵馬的豪情?可清江偏要用三萬六千個晨昏,教浩浩長江沉淀作一枚溫潤的碧玉。若是造物者賜給每滴水珠奔跑的權(quán)利,世界該在甘醴里醉成什么模樣?我伸手觸碰船邊的浮標,看它與水的纏綿像是亙古未變的約定——不必如烈馬般騰躍,亦可靜默相守千萬年。幾卷美文,一張素琴,有此山水朝夕相伴,夫復何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