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張家界風光舉世聞名,其野景也很美,隨便拿一個搬出張家界至少都是4A以上的景區(qū)。當然你要有足夠的體力和勇敢才能領略得到。七星山是張家界經(jīng)典徒步線路之一,以兇險和高強度而聞名,恐高的我一直不敢去。</p><p class="ql-block"> 前年,與朋友去了兩次朝東巖,一次比一次膽大,感覺不是那么恐高了,于是就想徒步七星山。</p> <p class="ql-block"> 七星山位于張家界市大坪鎮(zhèn),屬武陵山脈組成部分,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罕見的喀斯特孤峰臺型地貌,</span>最高海拔1528米,面積32.6平方公里,山頂臺地年平均氣溫9℃,森林覆蓋率87%,保存有2000畝原始森林,分布著獼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因七座山峰呈北斗七星分布而得名。原七星山自然村因交通閉塞,村民于2010年遷至山下。</p> <p class="ql-block"> 10月5日,與朋友前往七星山徒步。車從半山腰轉到山腳的仙人溪,居然河床祼露,沒有水。干涸的小河一路相伴。不久過了一座便橋,橋頭處是個岔路口,兩條路通向了兩條山谷,左側的碎石路是去徒步起點:犀牛哥驛棧,水泥路是去熊壁巖。</p><p class="ql-block"> 車在碎石公路上顛簸前行,一條淺淺的小溪很快就來相伴了,山谷越來越狹窄,風景也越來越漂亮了。那些山峰雖然遠不及武陵源景區(qū)的峰林漂亮,但也是奇特的,峰頂大都有一個柱狀尖頂。</p> <p class="ql-block"> 犀牛哥驛棧就在公路的盡頭,四周是漂亮的山峰,單家獨戶,很寧靜,外墻上張貼著許多戶外隊的隊旗。停車場那幾輛車的人不知爬哪座山去了。</p> <p class="ql-block"> 12:15,我們訂好晚餐,從停車場的盡頭處開始徒步。這里也是去<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天門(小天門)、摘星巖、熊壁巖的起點。</span></p> <p class="ql-block"> 前方的高山直面眼前,兩側各有一條山谷,谷底的小溪匯合于此,右側小溪有水,左側沒有水。這座山跟犀牛哥驛棧背后的山都是熊壁巖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山路向左側山谷轉去,不久出現(xiàn)了石臺階以及用石頭砌的堡坎??磥磉@條路曾經(jīng)走的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 不經(jīng)意間,左側山谷里的絕壁突然闖入眼簾,令人驚喜不已。看來山谷盡頭處的絕壁應該是七星山了。</p> <p class="ql-block"> 轉身回望,群山悄然變了模樣,很美,居然完全不認識了。</p> <p class="ql-block"> 路邊有塊名叫“中柱埡”的路牌,左走小天門(二天門)、洗馬池、七星山,直走南天門、攔馬峪。上面的地圖應該畫錯了,綠線應該在左,藍線、粉色線應該在右。車在碎石路入口調(diào)頭時得知水泥公路通向熊壁巖,也就是地圖上的粉色線,熊壁巖掛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 前行不遠,望向南天門方向,椏口處居然有一個明亮的方形小穿洞,看來那就是南天門了,那埡口就是中柱埡。</p> <p class="ql-block"> 走在山路上,左側半山腰的那兩根漂亮的石峰越來越近了,我們很快就進入了灌木林。</p> <p class="ql-block"> 出了灌木林,就在沒有水充斥著大石頭的溝里向上爬。</p> <p class="ql-block"> 在亂石上艱難地行走了一兩百米,小路終于鉆進了左側的灌木林。不久,前方出現(xiàn)了一塊指路牌,直上去七星山,左轉去小天門。</p> <p class="ql-block"> 茂密的灌木林里,山路蜿蜒而上,我們早已氣喘吁吁了。突然,一個同伴驚喜地叫喊起來:“二天門!”。我們循聲望去,小天門已悄然在枝間葉縫里了。</p> <p class="ql-block"> 山路邊一根筆直的小綠桿上沒有葉子,但結了許多果子。百度了一下,這些果子是大葉百合種子。</p> <p class="ql-block"> 在林中越爬越高,遮擋小天門的枝葉少了許多,小天門更清晰了,很像一條有些洗白了的牛仔短褲。</p> <p class="ql-block"> 鉆出灌木林,七星山的絕壁就近在眼前了,頂多也就二十層樓高,步伐似乎輕盈許多。終于看清了小天門所在的絕壁,它是一座小山的山頂,形如魚的背鰭,漂亮險峻,令人生畏。</p> <p class="ql-block"> 沒過多久,我們來到了埡口,直面七星山絕壁,休息了一下繼續(xù)前行。曲折的下坡路向絕壁下面轉去,路邊盛開著一些漂亮的紫色小花。查了一下,原來這就是烏頭,其塊根有劇毒。相傳關羽刮骨療毒,就是中了萃有烏頭毒素的箭。果然美艷之下總是危機四伏。</p> <p class="ql-block"> 終于來到絕壁之下,這里有一個凹陷的大致呈圓形的巖石洼地,三面環(huán)圍的巖石呈階梯狀,就像天然的羅馬斗獸場看臺。若從那一級級的天然臺階過去,看起來是很危險的。洗馬池出水處的外側是陡崖,那里有一條深溝。</p> <p class="ql-block"> 下到天然臺階跟前,這一級級臺階寬約八九十厘米,一點也不險。同伴們沒有絲毫猶豫就沿著一條臺階向前走去……</p><p class="ql-block"> 我放飛了無人機,剛飛出峽谷,就顯示電量不足,自好返回。在屏幕上看到了七星山這一面的絕壁恰似兩級高高的臺階,兩級之間的臺階面極為狹窄,樹木茂密,山路就隱藏在這林子里。又看到了漂亮的小天門,也看到了右側上下絕壁間有一條纖細的小瀑布。</p> <p class="ql-block"> 無人機自行迫降在洗馬池底部附近平坦的巖石上,只好下去取,再爬上對面的巖石與同伴們匯合。</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前行,右側對面的山也是險峻漂亮,只是中間隔了一條很深很狹窄的溝。貼著巖壁的山路蜿蜒曲折,好在外側有稀疏的灌林,倒也不覺得險。一些巖壁仿佛是用厚薄一致的磚整整齊齊地疊放在一起,很是有趣。</p> <p class="ql-block"> 路過一處比較深一些的巖罩,我爬了上去。坐看對面的山,大多是絕壁連連,十分險峻。</p> <p class="ql-block"> 轉眼下到山路上,很快就趕上了前面的同伴,她們貓著腰正在小心翼翼地過一小段險路。</p> <p class="ql-block"> 過了這段險路,爬上坎,居然左右都有路。疑惑地往來的方向走幾步,右側路邊有個小洞,洞底平坦是整塊石頭,其上有許多淺淺的小水洼。洞深也就四五米,水是從洞壁上滲出來的。</p> <p class="ql-block"> 出了洞又往前走了幾步,看到我先前剛爬的巖罩。從拍照處過來才是真正的山路,安全多了。</p> <p class="ql-block"> 轉身追趕同伴,前方忽然傳來嘩嘩的水聲。不一會就到了小瀑布跟前,小瀑布的出水洞就在一棵樹后。</p> <p class="ql-block"> 山路剛好路過出水洞,洞很低矮,水比較小,但很清涼。我鉆進了洞,剛彎著腰走了幾米遠,隊友們催促不斷只好出了洞,這個洞應該也不深。</p> <p class="ql-block"> 出了洞,走了幾步又回頭看了看洞口,心想這是個很難得的?水處,應該就是地圖上的婆婆洞,先前那個洞應該是公公洞。</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貼著絕壁前行,一路并不覺得有多險。</p> <p class="ql-block"> 忽然前面?zhèn)鱽淼统恋穆曇?“小心點!手抓繩子,一步一步慢慢走!”當我來到驚險處,<span style="font-size:18px;">恐高的我心頭猛然一緊,</span>一個同伴已經(jīng)走了過去。這段山路是從絕壁上過去,最寬不足二十厘米,其上擱著兩根細長的木棒,山路內(nèi)側的絕壁略向里傾斜,外側是垂直的懸崖。慶幸的是內(nèi)側絕壁上固定有一條繩子,可以一只手拽著繩子過去。這就是徒步七星山最險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左手拽著繩子,右手舉著手機,小心翼翼地邊走邊錄像。</p> <p class="ql-block"> 前面立馬又有一段險路,長不過三米,山路寬了一點,其上還有泥土,內(nèi)側絕壁上也有一條繩子。我抓著繩子正欲前行,對面的同伴突然說:“這是一根布繩子,不能太用力!”,我心頭一驚,看了看手中的繩子,果然是用布纏成的,手腳猛然發(fā)軟,不敢動了。只好讓同伴將安全繩的一端捆在樹干上,另一端拋過來,在布繩固定處固定好,輕輕拽著安全繩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p> <p class="ql-block"> 過了險處,路邊有條長長的細繩,我們拽著繩子貓著腰向下行走。其實也是危險的,一旦失誤就會跌下山崖。</p> <p class="ql-block"> 來到一處開闊處,同伴們坐下來休息,那巖壁上緊貼著一根根努力向上伸長的樹根,令人不得不佩服生命的頑強。</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前行,一處巖罩下居然有一個人工搭的棚子。</p> <p class="ql-block"> 幾分鐘后,我們在灌木林里終于開始向山上爬了。不久,又望見了小天門。</p> <p class="ql-block"> 山路越爬越陡,回望山下我都是抱著樹干小心翼翼地向下探望。</p> <p class="ql-block"> 很多時候是手腳并用抓樹干,抓樹根,抓草,抓石縫,抓繩子努力向上攀登,絲毫不敢大意,一旦失誤就會跌下山去。</p> <p class="ql-block"> 爬上一條石縫,一眼看見了幾米處的山頂大樹了,夕陽的余輝剛好照在我們身上。</p> <p class="ql-block"> 山頂樹木茂密,很快就來到懸崖邊,太陽正緩緩地落向對面的山后。同伴們紛紛托著太陽拍照。我是最后一個拍照,輕輕地托著金燦燦的太陽緩緩地放到了山后。時間剛好是傍晚六點一十。</p> <p class="ql-block"> 林子里猛然暗了下來,我們快速穿過灌木林和細竹林。大概過了二十分鐘,眼前出現(xiàn)了幾棟黑燈瞎火的房屋,天完全暗下來了,同伴們紛紛打開電筒繼續(xù)前行。</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七點二十,我們終于來到了公路上。</p> <p class="ql-block"> 沿公路走了半小時,終于來到了山上的游客中心。公路外側有一座突兀的山峰名叫系馬樁,名字不夠霸氣,其形態(tài)比恩施朝天筍(俗稱不太文雅)有趣多了。</p> <p class="ql-block"> 坐索道下山,包了一輛面包車去二十多公里處的犀牛哥驛棧吃晚飯,取車。踏上歸途時已是晚上十點多鐘了,真是快樂與疲憊相伴。</p> <p class="ql-block">附軌跡地圖一張,僅供參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