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眾所周知,全球博物館中,大英博物館極富盛名,她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從1759年正式對外開放的第一天就免費接待參觀者!</p><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館從最早建立開始,并非官方財力雄厚或高瞻遠(yuǎn)矚,而是一位胸懷寬廣的偉人漢斯.舒隆爵士。生前他集畢生精力收集大量藝術(shù)品,臨死留下遺囑:半賣半送將自己所有收藏捐獻(xiàn)給英國政府,希望籍此建立一座博物館!英國政府沒有辜負(fù)他的遺愿,從1753年開始建造,耗時六年,終于在1759年正式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館目前為止,收藏品范圍早已不局限于英國一國,而是把目光投向全球,旨在囊括世界各國藏品。館內(nèi)諸多藏品包含埃及、希臘、中亞以及東方各國,其來源渠道分為幾個,一是英國本國階層贈送,二是從個人手中購買,三是通過戰(zhàn)爭得來。</p><p class="ql-block"> 毫無疑問,前兩個渠道沒有問題,但第三個渠道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了。既然通過戰(zhàn)爭得來,就鐵定帶有掠奪性質(zhì),不那么光彩照人。尤其是那些通過戰(zhàn)爭被帶到大英博物館的原國家藏品,肯定那些國家不認(rèn)同,豈止不認(rèn)同,甚至還有許多國家向大英博物館追討屬于本國的藏品。</p><p class="ql-block"> 既然已經(jīng)收入大英博物館囊中,他們豈肯還給原藏品國家。無疑,兩國之間的爭執(zhí)容易陷入各執(zhí)一詞中。</p><p class="ql-block"> 按理說,原藏品國家索要本應(yīng)屬于本國的東西,天經(jīng)地義,無可非議,但聽聽大英博物館回答:他們不過是為整個人類保存文明,等同盡義務(wù),怎么能夠算是掠奪?因為這些藏品被妥善保管在館內(nèi),既不是屬于英國某個政府官員,也不屬于英國一國享有(比如僅僅對英國人開放),而是免費向全世界開放。因為是免費,而不是利用這些各國文物寶藏收取參觀者門票牟利,這未必不是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p><p class="ql-block">? 按照這個邏輯繼續(xù)推演,大英博物館耗費人力物力,為全人類呵護(hù)屬于彼此共同擁有的文明,只能是貢獻(xiàn),何以文物原國家有什么太多想不通?眼下已經(jīng)是地球村,所有文明成果放哪里不是一樣?一定按照國別分類置放未必就都合情合理。</p><p class="ql-block">? 仔細(xì)想想,他們的說法與做法也未免一點道理都沒有?</p><p class="ql-block"> 舉幾個極端例子。阿富汗塔利班喪心病狂,將本國及其珍貴文物巴米揚(yáng)大佛炸毀,令世人痛心不已!若類似于巴米揚(yáng)大佛藏品安然無恙收藏在大英博物館里,何至于慘遭塔利班毒手?!</p><p class="ql-block"> 再者,十年浩劫中,有多少中國幾千年留存下來的珍貴文物,在破四舊立四新冠冕堂皇的說辭下毀于一旦?同樣道理,若這些藏品有幸收藏在大英博物館,會不會就此免遭劫難?</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這種說法也只能是一面之詞,并不代表一錘定音之正確意見。應(yīng)該說僅僅是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而已。見仁見智,不求一統(tǒng)。</p><p class="ql-block"> 目前,收藏于館內(nèi)他國的藏品珍貴者,莫過于埃及羅賽塔石碑。這塊石碑上分別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希臘文字和世俗文體三種文字記錄了同一件事情。英國考古學(xué)家破譯了象形文字和埃及文字間關(guān)系。這塊石碑是世界上僅有的一塊,堪稱大英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此外,館內(nèi)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十三世紀(jì)法老)胸像,也代表了古埃及高度文明。至于其他歷史久遠(yuǎn)的木乃伊和壁畫,也都成為大英博物館引以為榮的藏品。當(dāng)然,在埃及人眼里則有截然相反的忿然:這些價值連城的瑰寶,憑什么不放在自己國家?</p><p class="ql-block"> 此外,搜藏于館內(nèi)的希臘雅典帕特農(nóng)神廟里遺失的雕像,原本在希臘境內(nèi),但由于戰(zhàn)亂,被一位叫埃爾金的英國勛爵占有,作為私人藏品他將其轉(zhuǎn)賣給大英博物館。為此,希臘政府多次要求歸還雕像,但都被英國拒絕。其理由就是:他們不過代為整個人類保存管理文明而已,放在他們那里,可能還更安全妥善一些。</p><p class="ql-block"> 除歐非州外,東方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泰國、波斯等國文物在大英博物館也都能看到。尤其是中國秦兵馬俑、顧愷之真跡《女史箴圖》、唐三彩等,都能在這里一一看到。如果有機(jī)會中國人到了這里參觀,一定會對這些來自家鄉(xiāng)的珍貴文物涌出復(fù)雜的情感:憑什么這些東西要放到這里陳列?但是如果因為戰(zhàn)亂,這些珍貴文物流散到其他地方不見蹤影,我們又該作何感想?</p><p class="ql-block">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大英博物館內(nèi)還不止僅僅是搜藏世界各地文物,這里的大英圖書館同時還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珍貴手稿和珍稀出版物。如莎士比亞戲劇最初版本、莫扎特海頓音樂家樂譜早期版本等。</p><p class="ql-block"> 鑒于大英博物館藏品之豐富、規(guī)模之宏大,這里每天免費接待各地參觀者都數(shù)以萬計,給世人提供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文明歷史提供極大便利。無疑,盡管人們對其收藏文物合理性認(rèn)知尚有分歧,但能夠妥善保管并對外開放,又何嘗不是一件利己利人的好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