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個中國人,寫一本德國人的小說,會不會有點牽強(qiáng)?</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讀這本書之前,其實我不確定這是否是一本純粹的以德國人為主角的故事,我總以為是中國人旅居國外的生活。我還有點擔(dān)心,因為我想起賽珍珠的《大地》、《兒子們》和《分家》,讀起來的感覺并不是太好。這并不是歧視,而是一種文化試圖詮釋另一種文化不可避免的隔閡與困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讀這本《絕唱》,卻完全沒有這種文化隔閡的落差,本質(zhì)上,這其實就是一個女人的愛情、婚姻生活,只不過,這個名叫珍妮弗的女人恰好生活在德國而已。要是在中國,她可能是《女字旁》里的李媛、《靈隱》里的連思?!部赡苁呛芏鄧依锬切┡钪囊晃慌裕徊贿^,環(huán)境讓她們的經(jīng)歷略有不同而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本小說是以丹尼斯的死開始的。有點類似于偵探懸疑小說,但其實最重要的基調(diào)卻在于珍妮弗的遭遇與成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珍妮弗聰明漂亮,最重要的是有智慧和愛她的父母:拉爾夫和西蒙娜。她考取了法國最好的大學(xué):巴黎政治大學(xué),前途一片光明。她在大學(xué)畢業(yè)前認(rèn)識了丹尼斯,這將是她一生的重要節(jié)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丹尼斯出生于瑞典,父母和睦,經(jīng)濟(jì)寬裕。他還有兩個弟弟,可以說原生家庭沒有致命傷。但瑞典長長的冬季、憂郁冷清的氣氛讓丹尼斯沉入了個人的思考,難以自拔。加上家族遺傳,抑郁一種糾纏著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了突圍,丹尼斯來到法國,與珍妮弗相遇,并相愛。這之后,兩人結(jié)婚,生了兩個孩子:男孩杰克和女孩勞拉。然而,在孩子都還在上幼兒園的階段,丹尼斯選擇了死亡,他是自殺的,他選擇的是和珍妮弗的姑媽芭芭拉一起自殺:每人一把手槍,互相近距離射擊,兩人都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本小說其實是兩條線交叉進(jìn)行。一條線是珍妮弗的回憶,尋找他們自殺的原因或者說曾經(jīng)被忽略的種種跡象,另一條是隨著時間流逝,孩子們逐漸長大,父母逐漸變老并去世,偶爾有舊友出現(xiàn),珍妮弗需要面對的種種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個故事最讓人難受的不是丹尼斯和芭芭拉的死,而是杰克的失蹤。或許這是血緣,命中注定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杰克十五歲中學(xué)畢業(yè)之后,決定把父親的骨灰盒挖出來帶回父親瑞典的家族墓地安葬,珍妮弗幾經(jīng)思量之后同意了,這也是肯定的,面對生死問題,哪個父母能夠違抗孩子的意愿?杰克只身一人帶著父親的骨灰盒回到了瑞典爺爺奶奶家,該做的都完成了,但是,本該乘坐火車回到德國的杰克卻沒有出現(xiàn),珍妮弗在柏林的火車站一直等到深夜的最后一班車,杰克就這樣消失在所有認(rèn)識他的人面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珍妮弗似乎已經(jīng)麻木了,痛苦到一定的程度人或許就是這樣的狀態(tài)。她按部就班地開始了每天的生活,也不再時常提起杰克。身體的傷口總會隨著時間慢慢愈合,但心里的傷口只要一扒開就是血淋淋的觸目驚心。哪怕敷上一層薄膜,也是好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直堅定地站在珍妮弗身后,給予她全力的物質(zhì)與精神支撐的父親拉爾夫悄然離世,母親也老了。好在,女兒勞拉長大了,十幾歲的女孩已經(jīng)有了堅定的自我主張,還有極其敏感的善解人意,她成了珍妮弗最強(qiáng)大也最明亮的信賴與希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兒子杰克的書桌上讀到了丈夫丹尼斯曾經(jīng)的日記之后,珍妮弗選擇將這些文字寄給我遠(yuǎn)在美國從事腦外科的專家康斯坦丁,他們曾經(jīng)短暫地相戀。這之后,珍妮弗的腿部纖維肌痛已經(jīng)非常嚴(yán)重了,不得不住院治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看著窗外微微搖晃的樹葉,心里很平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說結(jié)束了。珍妮弗的生活還將繼續(xù)向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本小說讀的時候感覺很沉重,也很壓抑。一個人的命運(yùn)究竟會如何展開,其實每個人都無法掌握與控制。遭遇了生活與命運(yùn)的多次打擊之后,珍妮弗回想起十八歲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時候她面前的路像一把打開的扇子,開放的,指向所有的遠(yuǎn)方。那扇子是彩色的,閃著金光,互相折射出誘人的不可思議的風(fēng)景,她可以做每一幅風(fēng)景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八歲有這么多金光閃閃的風(fēng)景可以選擇的珍妮弗,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一幅千瘡百孔的風(fēng)景。這能怪她嗎?還是誰的責(zé)任。珍妮弗多次問自己:如果再來一次,她還是會選擇丹尼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個故事,其實愛情是確定存在的,但生活,不是有了愛情就可以一勞永逸地順?biāo)旌托腋?。生活,還有太多別的東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讀完這本書,卻能夠感受到一種生存的力量,感覺有點像余華的《活著》。這或許也是讀這本書,很容易沉浸其中的一個原因:說到底,首先還是要活下去,盡可能好好地活下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