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簡 敘 ?</p><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山屬于青藏高原?,它是青藏高原西北部的重要山脈組成部分,呈西北-東南走向,橫亙于中國西部邊境及克什米爾地區(qū),平均海拔超過5500米,是青藏高原地質與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關鍵延伸。?</p><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 乃世界第二高山脈??錾矫},“喀喇昆侖”緣自突厥語意為“黑色巖山”。喀喇昆侖山是世界山岳冰川最發(fā)達的高大山脈,亞洲著名山脈之一。</p><p class="ql-block"> 從阿富汗最東部向東南延伸約480公里。寬度約為240公里,長度為800公里。平均海拔超過5500米。為世界上高山和高緯度之外最長的冰川最集中的地方。塔吉克、中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邊界全都輻輳於這一山系之內,賦予這一僻遠的地區(qū)巨大的地緣政治意義。</p><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乃緣自夏語即上古蒙古語“黑河”或“黑水”一詞的音譯,意為“黑水之山”或者“黑河之山”,出自19世紀初的英語作品中。按突厥語解釋,喀喇昆侖意為“黑色的磐石”,此名稱的出現(xiàn)早于英文作品。</p><p class="ql-block"> 1954年,由阿迪托·代西奧率領的意大利登山隊首次登上了喀喇昆侖山。有時它被稱為“兇險的山”,因為已有許多人喪生于這里。</p> <p class="ql-block"> 昆侖忠魂·邊防英烈</p><p class="ql-block"> 康西瓦烈士陵園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和田地區(qū)皮山縣賽圖拉鎮(zhèn),地處昆侖山與喀喇昆侖山交匯的喀喇昆侖山腹地,海拔4280米,距離最近的縣城有400多公里,是中國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陵園始建于1965年5月,為紀念1962年中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犧牲的烈士而建,初建時安葬83名烈士并立碑83座。維吾爾語“康西瓦”意為“有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965年新疆軍區(qū)正式命名該陵園后,后續(xù)在該地區(qū)犧牲的邊防軍人陸續(xù)安葬于此。2007年5月新疆軍區(qū)組織部隊對陵園進行全面整修,將其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1年6月啟動全面提質升級建設,歷時一年半完成整修后于2023年8月1日舉行開園儀式,擴建規(guī)模達4.14公頃,新建烈士墓150座、紀念館1座及悼念堂等設施。2021年被命名為第四批自治區(qū)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5年2月入選第七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截至2021年,共有112名烈士長眠于此,涵蓋1962年中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至新時代的邊防英烈。</p> <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地質地貌</p><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山脈是中國西藏與克什米爾間的一條走向與旁遮普·喜馬雅山(大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相平行的大山脈。也是世界第二高山脈。西北--東南走向,通過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p><p class="ql-block"> 喬戈里峰是喀喇昆侖山脈的主峰,又稱K2峰,海拔8611米,“K”指喀喇昆侖山,“2”表示當時它是喀喇昆侖山脈第二座被考察的山峰,喬戈里山峰主要有6條山脊,西北—東南山脊為喀喇昆山脈主脊線,同時也是中國、巴基斯坦的國境線。</p><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共有19座山超過7260米,8個山峰超過7500米,其中4個超過8000米,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多雪峰及巨大的冰川。其周圍簇擁著數以百計的石塔和尖峰。</p><p class="ql-block"> 該山由一組平行的山脈和幾條支脈組成。僅中部是磐石山脈。這一山系的寬度約為241公里;如果最東面的延伸部分——西藏高原的羌臣摩和班公山區(qū)——包括在內,長度就從480公里增加到800公里。喀喇昆侖群山的平均海拔約為6100米,有4座山峰超過7900米;最高峰K2峰【亦稱戈德溫奧斯汀峰、達普桑峰(Dapsang)】或喬戈里峰(Chogori)高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峰。</p><p class="ql-block"> 地形以巍峨的山峰和陡峭的山坡為特征。南坡長而陡,北坡陡而短。絕壁和塌磊(大塊落石的巨大堆積)占據了廣闊區(qū)域。在山間峽谷中,亂石斜坡廣泛出現(xiàn)。橫向山谷通常有狹窄、深邃、陡峭山澗的氣象。</p><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山屬燕山褶皺系。大地構造的發(fā)育主要與南亞次大陸向北位移并與歐亞大陸碰撞有關。主要大地構造期開始于白堊紀,并繼續(xù)到第三紀;山地抬升開始于晚第三紀,仍在進行。巖性以花崗巖、片麻巖、結晶板巖及千枚巖為主,南北兩側主要為石灰?guī)r和云母板巖。南側沉積巖常為花崗巖侵入體所切割,若干地區(qū)有板巖出露??錾降卣鸹顒宇l繁,震級甚至有達9級以上者。有溫泉分布。聳立于青藏高原西北側,連結著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及昆侖山脈。其主體部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與克什米爾的交界線上,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它的東延部分。</p> <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冰川水系</p><p class="ql-block"> 該山脈由于極為高峻而產生巨大的冰川作用,在較為潮濕的南坡尤其如此。該山脈的南坡雪線在海拔4694米開始;冰川向下延伸2896米。在北坡,這些數字分別是5913米和3536米。冰川往往結合起來,形成復雜的冰川系統(tǒng),不僅占領山谷,而且盤據分水嶺。冰川季節(jié)性消融在南坡引起嚴重洪水。古代冰川作用的痕跡在2591~2896米的高度顯而易見。</p><p class="ql-block"> 加舒爾布魯木冰川是一個神奇的冰之世界。世界中、低緯度山地冰川長度超過50公里的共有8條,其中喀喇昆侖山占6條(廈呈冰川、巴爾托洛冰川、彼亞福冰川、巴托拉冰川、喜士帕爾冰川、卻哥隆瑪冰川、錫亞琴冰川),山脈的冰川總面積達1.86萬平方公里。除了極地,這條山脈的冰川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多和長。 </p><p class="ql-block"> 最大的冰川斯帕·比亞福冰川(長100公里),途經伊斯帕山口。屹立于冰川上面的是高峰,其中K2峰又稱喬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8610米)。</p><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山脈是印度河與塔里木河水系的分水嶺。河道的形成,主要發(fā)生在高海拔帶,季節(jié)性和永久性積雪及冰川的融水,為河流的主要水源。被稱為石面的碎石粉沫懸浮水中,使得冰川融水混濁。山間河道的石面和被侵蝕物質,還使得印度河具有最高的懸浮沉積物負載,超過了其他任何主要河流。地表水聚集在塌磊之中,終年不斷地向河流供水。在冬季則形成巨大的冰層。</p> <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氣候特點</p><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侖山垂直氣候差異明顯。如印度河上游一些海拔3000米以下的谷地,年降水量均不足100毫米,屬干旱荒漠。大冰積累區(qū)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冬春受西風環(huán)流影響降水豐富,夏季亦有一定數量的降水,形成降水的兩個明顯峰值,以冬春為主。在正常年份,喀喇昆侖山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影響范圍較小,但西南季風強大年份常帶來暴雨性降水,造成洪水與泥石流災害。年最熱月0℃等溫線約在海拔5600米處。年0℃等溫線約與4200米等高線相一致,廣大山區(qū)終年低溫??錾絽^(qū)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溫度變化巨大,并常有強風。</p><p class="ql-block"> 山脈的氣候主要是半干旱和十足大陸性的氣候。南坡因受到來自印度洋季風的影響而濕潤,但北坡卻極為干燥。在山坡的底部和中部,雨雪量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在超過4877米的高度,降水總取固態(tài)形式,然而,即使高度再降低一些,6月雪也屬常見。在約5700米的高度,在最暖月的平均溫度低於0℃,在海拔3900~5700米之間,溫度低於10℃。稀薄的空氣、強烈的太陽輻射、強風和日溫差,是這一地區(qū)獨有的氣候特征。高海拔雪原的極端狀況會形成融雪圓丘。向上運動的風促成廣泛的風蝕。</p> <p class="ql-block">附注;部分圖片游歷當下及積年積攢,部分圖文來自網絡綜合,添頁觀察史究性,純粹學習交流,虔誠開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