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些讓我心動的展館瞬間</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時光如溪水般緩緩流淌,生活的節(jié)奏褪去喧囂,留下的是一份沉靜的從容。我開始走進一座座展覽館,像翻開一本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藏著令人心動的瞬間。觀展不僅拓寬了視野,更讓心靈在文化的滋養(yǎng)中煥發(fā)新生。展覽館如同一座座時光的橋梁,連接著過去與現(xiàn)在,也讓我在晚年重新觸摸到世界的溫度與深度。</p> <p class="ql-block">三月的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如一場穿越千年的邀約。館內(nèi)光線幽微,唯有展柜中的文物在聚光燈下熠熠生輝,仿佛被時光之手輕輕托起。一具木乃伊面具靜臥于玻璃之后,金箔貼面泛著溫潤的啞光,青金石與瑪瑙鑲嵌其間,千年不褪的色澤訴說著古老王朝的尊貴與神秘。旁邊的石碑矗立如史,象形文字深淺交錯,指尖輕觸玻璃,仿佛能感知風(fēng)沙磨礪的痕跡。那些符號不再是沉默的刻痕,而是沉睡的詩行,等待被喚醒。那一刻,敬畏在心底悄然升起,如沙漠中吹來的風(fēng),深遠而寧靜。</p> <p class="ql-block">五月,世博會博物館的“黃永玉書畫展”以墨香迎我。柔和的光線灑在宣紙上,墨色濃淡如呼吸般起伏,深者如夜,淺者似霧,仿佛能觸到筆鋒游走的溫度?!逗苫ā穲D中,朱砂點染的花瓣透出溫潤光澤,似有雨后荷塘的清香撲面而來;那幅貓頭鷹,羽毛根根分明,眼神靈動俏皮,仿佛下一秒便要振翅而出。黃老的筆意灑脫有力,題字的筆鋒里藏著一生的風(fēng)骨。我佇立畫前,耳畔竟似響起筆尖沙沙劃過紙面的聲音,那是藝術(shù)生命力的低語,令人心馳神往。</p> <p class="ql-block">八月的“2025上海書展”在展覽中心鋪展成一片知識的海洋。一踏入展廳,滿室墨香撲面而來——舊書的溫潤與新書的清冽交織,吸一口,仿佛吞下了時光的沉淀與未來的氣息。光線明亮卻不刺目,書架如琴鍵般延展,書脊上的文字跳躍著召喚。指尖撫過燙金封面,凹凸的紋路如書寫的年輪;翻開一頁,紙張輕響,與周圍的低語、翻頁聲匯成一曲靜謐的樂章。白發(fā)老者輕點字句,笑意溫厚;青年伏案疾書,思緒飛揚;孩子們坐在軟墊上,舉著童書嘰嘰喳喳,笑聲也沾了墨香,軟軟地落在心上。這一刻,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靈魂的棲居地。</p> <p class="ql-block">九月,中華藝術(shù)宮的“上海現(xiàn)代書畫展”在穹頂灑落的自然光中徐徐展開。畫作被柔光輕撫,油彩泛著溫潤的光暈,仿佛仍在呼吸。展區(qū)依年代鋪陳,從民國水墨到當(dāng)代抽象,每一幅都是上海的側(cè)影。我駐足于一幅描繪弄堂的油畫前:梧桐樹影用厚重油彩堆疊,仿佛指尖一觸,便能感受到顏料未干的肌理;石庫門的暗紅門框似被歲月浸透,墻角青苔以碎綠點染,雨后老墻的潮濕氣息仿佛撲面而來。不遠處,一尊銅制“外灘鐘聲”雕塑冷光流轉(zhuǎn),手貼其上,能觸到氧化的細微紋路,耳邊恍然響起海關(guān)大鐘的渾厚回響。腳步輕緩,贊嘆低回,這份震撼如溫水浸心,緩緩漾開對城市百年變遷的深情回望。</p> <p class="ql-block">虹口區(qū)文化館的“筑夢十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六周年虹口區(qū)美術(shù)作品展”同樣令我動容。藝術(shù)家以筆為心,繪出對祖國的摯愛與對生活的禮贊。其中,大慶知青畫家莊境江的《冬趣圖》如一首溫暖的詩:北疆的雪厚重蓬松,白顏料層層鋪展,仿佛指尖一按,便能陷進松軟的雪堆;屋檐下冰棱透出幽藍,如凍住的月光,清冷的氣息幾乎從畫中溢出。而木屋窗欞透出昏黃的光,紅辣椒與玉米串掛于門前,色彩鮮亮,仿佛能聞到屋內(nèi)熱茶的氤氳香氣。雪地里,孩子們堆著雪人,臉蛋泛粉,呼出的白氣用細線勾勒,天真爛漫。那一刻,我仿佛重回知青歲月,苦中帶甜的記憶如雪光般閃亮,而畫中的暖意,正是對未來的深情期許。</p> <p class="ql-block">展覽館為我的退休生活注入了鮮活的能量。那些駐足凝望的瞬間,那些直抵心靈的展品,讓日子不再只是光陰的流逝,而是被意義點亮的旅程。每一次觀展,都是一次心靈的出走,一次與美、與歷史、與生命的深情相擁。我時常懷揣期待,靜候下一場展館之約——去遇見更多未知的美好,去收藏更多讓我心動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作者與莊境江老師在他的作品《冬趣圖》前的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