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 《大連往事》出版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可喜可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在《大連往事》中打撈百年滄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歐陽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 “我愛大連” 的赤忱序言與 “紅葉獻城” 的深情隱喻在卷首相遇,王國棟編著的《大連往事》便已超越單純的史料匯編,成為一部鐫刻城市靈魂的立體史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部由曲連虎、田淑惠精心策劃的著作,以獨特的雙線結(jié)構(gòu)剖開大連的歷史肌理,讓沉睡的檔案與鮮活的生命記憶在10余萬字和百余張圖片之間共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篇以蘇軍解放大連的關(guān)鍵節(jié)點為錨點,通過 “八月風暴”“軍管接管”“民主建政” 等 20 個篇章,密集鋪展 1945 年前后的權(quán)力更迭與社會嬗變。山田乙三的慌亂、高茲洛夫的斡旋、韓光的決斷,這些人物群像在歷史轉(zhuǎn)折點的抉擇,恰似一部緊湊的紀實戲劇,還原了特殊解放區(qū)的復(fù)雜成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 以倒敘時空的筆法,將歷史軸線拉回 714 年的鴻臚井,沿著 “青泥洼 — 達里尼 — 大連” 的名稱變遷軌跡,編織出一張跨越千年的命運之網(wǎng)。1899 年沙俄以 “遙遠” 為名的殖民野心,1905 年東關(guān)街因種族隔離形成的市井根源,1934 年抗日放火團融入星空的英魂,這些散落的歷史碎片被精準拼接,既呼應(yīng)了時代變局,更揭示了城市性格的生成密碼。這種 “以點帶面、古今對話” 的敘事,讓歷史不再是線性的流水賬,而是立體可感的時空劇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為深耕大連地方史的學(xué)者,王國棟在史料挖掘上展現(xiàn)出驚人的耐心與功力。書中既有 “旅順口大塢奠基”“《泰東日報》創(chuàng)刊” 等宏觀事件的脈絡(luò)梳理,更不乏對個體命運的細膩捕捉:關(guān)向應(yīng)從黃海之濱走出的少年意氣,吳運鐸 “把一切獻給黨” 的鋼鐵意志,甚至山田洋次的少年回憶、富永孝子的歲月記錄,都為冰冷的歷史注入了體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附錄部分更見編纂者的考據(jù)功夫:大連市建制沿革、政權(quán)名稱變化、1945 年市政府人員簡歷、老街道名稱對照,這些一手史料的整理成冊,不僅為研究者提供了珍貴參考,更讓普通讀者得以在今昔地名的對照中,觸摸城市空間的變遷軌跡。正如東關(guān)街那些融合中式格局與異域細節(jié)的建筑,書中的史料編排亦實現(xiàn)了學(xué)術(shù)嚴謹性與閱讀可讀性的平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貫穿全書的核心線索,是大連從殖民屈辱到民族覺醒的精神涅槃。目錄中 “五等階層劃分”“支那街命名” 等條目,直指沙俄與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種族壓迫本質(zhì);而 “中華工學(xué)會淬火鑄劍”“益記筆店傳遞信念” 等篇章,則彰顯著民眾不屈的抗爭精神。這種對比在 1894 年甲午之戰(zhàn)的記述中尤為強烈:徐邦道在前線浴血抗敵,慈禧卻在京城上演壽典笙歌,個人的英勇與時代的荒誕形成尖銳對照,刺痛著讀者的神經(jīng)。?</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并未將歷史簡化為非黑即白的敘事。對于別宮秀夫這樣的殖民官員,書中以 “復(fù)雜謎團背后命運引深思” 的表述保持歷史審慎;對蘇軍進駐、多方勢力博弈的書寫,亦展現(xiàn)出對歷史復(fù)雜性的尊重。這種客觀視角,讓 “蘇軍烈士紀念塔三十米高度托起的鋼鐵星辰” 更具象征意義 —— 它不僅紀念解放者,更見證著一座城市走出陰霾的艱難歷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大連東關(guān)街改造重生的當下,《大連往事》的出版恰似一枚精心壓制的紅葉,將城市的傷痛與榮光、掙扎與奮進永久定格。當讀者在 “有軌電車見證歲月” 與 “開國禮炮轟鳴” 的章節(jié)間穿行,便能理解為何 “我愛大連” 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深植于百年歷史土壤的情感根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在大連東關(guān)街、旅順囗博物館等景區(qū)出現(xiàn)《大連往事》這本佳作,當是奉獻給來連游客的一道文化大餐,也是對一座城市精神傳承的有效途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想說,為家鄉(xiāng)寫歷史的人,也該寫進家鄉(xiāng)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簡介:歐陽平,作家,評論家,發(fā)表文學(xué)、評論作品300多萬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責任編輯:嘉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作品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插圖大連老照片選自《大連往事》)</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yizhoumo.com/5gxosc6e" target="_blank">讀《大連往事》(金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