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塞哥維亞在馬德里的北面,秋高氣爽,十月的天空萬里無云。這座千年之城最震撼心靈的,還是塞哥維亞大教堂,這是座被譽為“西班牙最后的哥特式杰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教堂建于</span>16世紀,是西班牙歷史上最偉大的女王伊莎貝拉一世<span style="font-size:18px;">加冕登上卡斯蒂利亞王位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巍然矗立于</span>在塞戈維亞古城的最高點,是主座教堂的拜占廷式鐘樓主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尖塔刺向藍天,高達88米,也讓教堂享有</span>“教堂中貴婦”的美譽。</p><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長109米,寬50米,外觀氣勢恢宏,內(nèi)部裝飾華麗。外墻上有167個精雕細刻的尖頂,錯落有致。高聳的主塔與眾多小尖塔相映成趣,近觀精致典雅,<span style="font-size:18px;">遠眺渾然一體。</span></p> <p class="ql-block">步入教堂內(nèi)部,高聳的肋拱頂象花朵延展在頂部,高原強烈的陽光透過彩繪玻璃窗傾瀉而下,將五顏六色的光影投射在地面上,給人帶來神圣莊嚴的感覺,宛如神諭降臨。這里的穹頂高達30米,于17世紀建成,而且環(huán)繞其四周的彩色玻璃窗有161座,彩色玻璃窗與四周的壁畫交相輝映,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堂布局采用三中殿式布局,設(shè)有側(cè)殿和半圓形圣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碧輝煌的圣</span>壇建于1768年至1775年間,由不同顏色的大理石和青銅制成。中央是一尊圣母像,表面鍍銀,<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母瑪利亞慈目低垂,懷抱著嬰孩耶穌。</span>兩側(cè)是大理石雕像,分別是圣弗魯克圖斯和圣希羅修斯。四周的精美金屬柵欄上裝飾著<span style="font-size:18px;">層層疊疊的</span>紋章和百合花圖案。</p> <p class="ql-block">主祭壇周圍環(huán)繞著21個古老的小<span style="font-size:18px;">禮拜堂</span>,每一間都是一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獨特的</span>藝術(shù)品,擁有豐富的祭壇畫、雕塑和裝飾;整個<span style="font-size:18px;">回廊</span>造型十分獨特,融合了基督教堂和清真寺的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唱詩班席位是神職人員和歌手在禮拜儀式期間就座的地方。他們就座的木制座椅是從舊教堂移過來的,風格為火焰式哥特式,以其火焰般的圖案而聞名。這里還設(shè)有專供國王和王后使用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唱詩班的兩排席位堪稱西班牙木雕藝術(shù)的瑰寶,上排為文藝復興式,下排為哥特式,兩種風格融合。</p> <p class="ql-block">教堂擁有兩座宏偉的管風琴, 也是美輪美奐</p> <p class="ql-block">后殿的側(cè)面設(shè)有壁龕,里面擺放著曼努埃爾·阿德瓦·帕切科創(chuàng)作的四位福音傳道者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圣母憐子禮拜堂(Chapel of the Pietà)堂內(nèi)有一組著名的雕塑作品,名為《基督下葬》</p> <p class="ql-block">圣母無染原罪小教堂(Chapel of the Conception)里面有一幅精美的圣母無染原罪祭壇畫。此外,教堂內(nèi)還收藏了藝術(shù)家伊格納西奧·德·里耶斯創(chuàng)作于1653年的一系列畫作。</p> <p class="ql-block">堂內(nèi)的建筑和雕像精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繁復,</span>呈現(xiàn)出獨特的西班牙風格。其中一座名為“慈悲”的祭壇雕塑由胡安·德·胡尼在1571年制作。</p> <p class="ql-block">圣伊爾德豐索斯禮拜堂(Chapel of Saint Ildefonsus)內(nèi)有一座18世紀的古典巴洛克風格祭壇,中央是一幅浮雕,描繪了圣母在一位天使的幫助下,將法衣披在圣伊爾德豐索斯身上的場景。</p><p class="ql-block">禮拜堂內(nèi)還有個展柜,陳列著一尊“Ecce Homo”基督雕像,雕像中的基督半裸,身披紅色斗篷,雙手被鐐銬束縛。</p> <p class="ql-block">臥姿基督禮拜堂以其臥姿基督雕像而聞名。雕像描繪的是基督死后躺臥的姿態(tài),逼真?zhèn)魃瘛?lt;/p> <p class="ql-block">圣雅各教堂(Chapel of Saint James the Great):這是第一座贈予私人公民的教堂。教堂內(nèi)的祭壇畫創(chuàng)作于1595年,供奉著使徒圣雅各,是雕塑家佩德羅·德·博爾杜克的一件杰作。教堂下方是一個地下室,最初設(shè)計用作家族墓穴。</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烈斯禮拜堂(Chapel of St. Andrew)</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往花園的大門上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透過細長柱廊可以看見鐘樓,在藍色晴空下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教堂地下還有間展廳,展出了42幅西班牙和佛蘭德斯藝術(shù)家的宗教畫作。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安布羅修斯·本森創(chuàng)作的《基督下十字架三聯(lián)畫》。</p> <p class="ql-block">三聯(lián)畫徐徐展開,中央是基督,兩側(cè)為祈禱的圣母與持卷的圣徒,畫面莊重而悲憫。</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三聯(lián)畫則是圣母喂食基督</p> <p class="ql-block">圣堂會議廳(<span style="font-size:18px;">Chapter Hall)</span>是教堂的會議室。如今這里裝飾著十一幅精美的布魯塞爾掛毯。。</p> <p class="ql-block">一座雕刻精細別致的馬車</p> <p class="ql-block">我們預約了鐘樓導覽,<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向?qū)ьI(lǐng)</span>參觀敲鐘人的家,攀登<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級臺階</span>登頂鐘樓360度遠眺塞戈維亞。不過導覽只有西班牙語講解,工作人員讓我掃碼,下載中文講解。有個短片介紹原來的羅馬式教堂在戰(zhàn)火中被焚燒,新教堂移至現(xiàn)在的地點,原大教堂位于不遠的城堡附近。</p> <p class="ql-block">敲鐘人的家在鐘樓一半高度處,風光不錯,不過高處不勝寒,而且上上下下也是麻煩。</p> <p class="ql-block">新大教堂建造從1525年持續(xù)到1768年,主體結(jié)構(gòu)較早完工。原來的是木制尖頂,<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108米,</span>不過于1614年被雷擊毀,后被石制尖頂取代,只有88米。</p> <p class="ql-block">逼仄狹窄的樓梯</p> <p class="ql-block">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教堂的尖頂,裝飾著石雕的花環(huán)。</p> <p class="ql-block">陽光灑在鐘樓的每一塊石磚上,獨自漫步于這里,可以感受歷史文化時空交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登上塔樓俯瞰整個塞戈維亞,古城美景盡收眼底。遠處的城堡據(jù)說是迪士尼樂園白雪公主城堡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回首望去,這一刻我相信建筑不再是石頭,而是信仰的呼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