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靜安寺,又稱靜安古寺,位于上海市靜安區(qū),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nèi)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早于上海建城。靜安寺總建筑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構(gòu)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寺內(nèi)藏有八大山人名畫、文征明真跡《琵琶行》行草長卷。靜安區(qū)亦由靜安寺而聞名于世。靜安寺的建筑風(fēng)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風(fēng)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p><p class="ql-block">靜安寺是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上海市真言宗古剎之一,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靜安寺位于市中心,離原家宅不遠。以前進去過幾次,學(xué)習(xí)攝影后,剛逢靜安寺大修,大修完成后,對外收費。所以后來攝翁沒進去拍攝過。因為經(jīng)常路過靜安寺,所以只能外觀介紹一下。</p><p class="ql-block">剛解放時上海留下的廟宇數(shù)不勝數(shù)。經(jīng)過幾輪“淘汰”,上海市區(qū)還剩四大名剎。靜安寺是其中之一。還有玉佛寺,龍華寺,和鎮(zhèn)寧路上的一個寺院。</p><p class="ql-block">上海1840年后成通商開放口岸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上海成半殖民地。在1920一1930年左右,南京路逐漸形成,有“十里洋場”一說,就是從外灘沿南京路,一直到靜安寺。那時不叫“南京路”,而叫“大馬路”。外國人可以騎馬車直達靜安寺。那時大馬路上不僅有沙遜大廈(現(xiàn)在的和平飯店),還有中國聞名的四大百貨公司,跑馬廳,跑狗場,延伸到西段在當(dāng)年比大世界還繁榮的【張園】,【哈同花園】(現(xiàn)在的上海展覽館,原地也是沙遜私人花園)這地段屬于“英租界”,除了大馬路外,其他縱橫馬路均是用外國人名字命名。我是記不住了,只知道自己住的石門二路,以前叫“卡德路”。上海租界近百年,受外來影響比較大。但靜安寺始終保持住中國佛教圣地,實屬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