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稱 奧特曼</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 2669652</p><p class="ql-block">今天是10月12日星期天,我們騎行隊準備去顧村公園后面的沈楊公園看花海,順便去到羅涇濕地公園溜溜。</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早上7:00從靜安街道老年服務中心出發(fā),預計今天前程來回大約有八十多公里,這是我們騎行在路上。已經(jīng)到達了寶山區(qū)的聚源橋村口的一個歷史遺存碉堡處??蠢锍瘫恚呀?jīng)騎了28公里。</p> <p class="ql-block">聚源橋村的這個碉堡,估計本來想恢復歷史建筑,后來又給廢棄了,但是它周邊的花倒開得鋪天蓋地,金黃色的花辨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展示出生命的活力,也不知是絲瓜還是南瓜。</p> <p class="ql-block">前面來到寶鋼的數(shù)碼企業(yè),王隊和石緒趕急拔出手機,給后面怪異的建筑留影。</p> <p class="ql-block">這樓長得怪模怪樣,好像是一輪被風吹向岸邊的巨輪,或者說,像從未來跌進現(xiàn)實的一塊金屬。它滿身的數(shù)碼黑白圖案,就象是隨處可見的二維碼,在等待你的手機來掃碼。</p> <p class="ql-block">一路飛駛,這次路上都沒休息,,我們一口氣騎行到了30公里外的第一站__羅涇水源涵養(yǎng)林。</p> <p class="ql-block">這個地方騎行還是不錯的,奧特曼是第三次來到了,不過他門口的牌匾寫的可是寶山湖生態(tài)農業(yè)旅游區(qū)。(這是一個過期的名稱,在高德上都查不到)</p> <p class="ql-block">一進涵養(yǎng)林的大門,左邊是一大片高高的水杉林,水杉樹筆直地站著,像一群沉默的衛(wèi)士。陽光從葉縫里漏下來,在地上織出細碎的亮片。</p> <p class="ql-block">在王隊的率領下,我們騎行進入水杉林左邊的那一片大草坪。這里奧特曼也來過多次了,今天是周末,人倒是不多,我們在騎行道上繞著草坪肆意的飛馳。</p> <p class="ql-block">旁邊樹林里突然冒出幾個透明的圓頂小屋,像從科幻片里落下來的。幾個游客圍坐在一起,旁邊攤著食物,原來是公園供出租的帳篷小屋,周末家人來這里野餐,放松心情,應該是很愜意的。</p> <p class="ql-block">這場景挺妙的,一邊是自然的樹、風、陽光,一邊是人造的帳篷。好像我們總想在自然里找個落腳點,既想挨著泥土青草,又想有個舒服的小空間。這些小屋就像個溫柔的妥協(xié)——把城市里的“安逸”,輕輕放進了樹林的懷抱里。</p> <p class="ql-block">草地上支著幾頂巨大的白色帳篷,像被風揉皺又輕輕擱下的云。它們的形狀怪有趣的,不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方或圓,倒像是大自然隨手畫的曲線,被人用布料“拓”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我們天幕下把折疊椅一擺,就成了最松弛的風景。旁邊藍色餐車像顆糖果,遠處樹影晃晃悠悠。</p><p class="ql-block">總覺得騎行的人很像風的伙伴,車輪轉起來,風就追著跑。等停下來,風也跟著歇腳,一起躲進這天幕底下。頭盔還沒摘,騎行服上的汗?jié)n還沒干,可這會子往椅子上一靠,連空氣都帶著股“剛闖完風,現(xiàn)在要懶一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從帳篷休息出來,看到草坪上排著幾架迷彩“空氣大炮”,我們坐在前頭,倒像把自己變成了發(fā)射出去的“快樂炮彈”。</p><p class="ql-block">總有人覺得“玩”是小孩子的事,可你看我們這幾位,戴著頭盔,一本正經(jīng)坐進“炮座”里,那股子認真又雀躍的勁兒,比孩子還鮮活。其實啊,快樂哪分年齡,只要愿意把自己往有趣的事兒里“塞”,生活就能變得更加有趣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離開了草坪,我們來到了公園主干道對面的一片空地,這里曾經(jīng)是日寇殘害我同胞的屠殺地__羅涇遇難同胞紀念地。</p> <p class="ql-block">這個永志不忘,警鐘長鳴的紀念鐘下面,詳細的記載了當年慘案的事實。</p>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23日,日軍在羅涇小川沙河口登陸后,實施持續(xù)百日的大規(guī)模屠殺,造成2244名平民遇害(占當?shù)厝丝?0%)、10948間房屋被焚毀,史稱“羅涇血案”?。</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主體墻全長22.44米長,直接象征遇難人數(shù),以具象化方式警示后人勿忘國恥?。</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的建設過程伴隨對遇難者身份的持續(xù)考證。1997年寶山區(qū)通過走訪788位幸存者,核實1495名遇難者信息,最終確認總遇難人數(shù)為2244人。這是在紀念碑的背面鐫刻的22 44名蒙難者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八. 一三淞滬抗戰(zhàn),日本鬼子就是從這里登陸,并對村民進行慘無人道的殺戮。</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不僅是對遇難者的哀悼,更承載著“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深層寓意。2018年改建后的紀念廣場通過場景再現(xiàn)與儀式化空間設計,呼吁人們反思戰(zhàn)爭危害,堅守和平信念?</p> <p class="ql-block">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向當年遇難的同胞們表示哀悼,盡管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87年,但是這筆賬,我們銘刻在心頭,早晚得算。</p> <p class="ql-block">離開了羅經(jīng)慘案紀念地,我們又驅車趕到了曾經(jīng)去過的小木屋,這里不僅風景美,還是野營的好地方,今天有三戶家庭在這里燒烤野餐。</p> <p class="ql-block">你看這里的風景是不錯吧,水邊的樹把影子摁進水里,草在岸邊長成毛茸茸的一片。風要是來了,該會把草尖的白絮吹得像雪,不過現(xiàn)在沒風,水面靜得能當鏡子。</p> <p class="ql-block">野餐的年輕人很熱情,給我們送來他們烤好的羊肉串,他們很欽佩我們的騎行鍛煉,搞得我們都很不好意思了。</p> <p class="ql-block">離開了小木屋,我們就過河去往海星村,這也是以前曾經(jīng)去過的村子,我們要過一座大鐵橋,記得前幾個月橋還正在修。如今已完全竣工,站在橋下,看著工人的建筑成就,奧特曼不贊嘆__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p> <p class="ql-block">大橋下村口打漁人的雕像還在,漁網(wǎng)張著,像要把風都兜住。石頭墻被太陽曬得暖烘烘,“海星村”三個紅字新刷了油漆,顯得亮堂堂的。</p> <p class="ql-block">奧特曼和老金在打漁人的邊上合影一張,我們笑嘻嘻地來到了這個小漁村,看看他有沒有什么值得我們稀罕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海星村正在改造,以前我們見過的馬鞭草和鮮艷的薔薇花都不見蹤影了,新修了很多雕塑,你看這個張牙舞爪的大螃蟹表明這里是個漁村,美味的海鮮,正在等著我們呢。</p> <p class="ql-block">“蟹逅海星”,這四個字紅得像剛蒸好的蟹殼。石頭矮墻粗糲,襯得字體反倒活潑起來,像水里游的蟹、天上飄的星,真就這么撞了個滿懷。</p> <p class="ql-block">金屬筒子上,魚群像被凍住的浪。陽光斜斜切過來,鏤空的魚影在地上晃,倒比真魚還靈動——畢竟真魚不會把影子撒得滿地都是。</p> <p class="ql-block">你看這建筑像朵剛從水里撈出來的蘑菇。圓頂?shù)耐咂瑵皲蹁醯?,石墻也帶著水澤的糙勁兒,連旁邊那棵“金屬樹”,都像要往水里扎根。</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的重頭戲是到沈揚公園看花海,沈揚公園在顧村公園后面。那是在回去的路上。我們要先解決吃飯問題,這就不是問題了,這里我們來過幾次,我們來到新川沙路上這家農家飯店,這里菜好,價格也不貴。</p> <p class="ql-block">回去的路上我們在滬太路上一路向南,前往顧村公園的1號門。</p><p class="ql-block">到達古城客棧以后,我們從1號門進入穿過公園進入沈陽公園的花海。</p><p class="ql-block">嚯,一片無邊無際的彩色世界,把我們震撼住了。這花有的白的黃的紫的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花海把人襯得像從陽光里長出來的。心月把他的閃電碳車舉過頭頂,倒像是舉著自己一路騎來的風——風里有花香,有樹影,還有輪胎碾過路面的沙沙響。</p> <p class="ql-block">奧特曼的自行車也扎進花海里,倒像是從花里長出來的。車把前的包鼓鼓囊囊,也不知道裝了多少風、多少陽光。</p><p class="ql-block">我愿意把車往花里一停,讓車輪沾著草葉,讓花香往車筐里鉆,把這一大片花和車,都變成了一句慢慢悠悠的詩。其實啊,路不只是用來趕的,也該用來“浪費”——浪費在這樣的花海里,浪費在車和花的對視里,浪費在心里突然冒出的一句“真好看啊”里。</p> <p class="ql-block">這無邊無際的花海,奧特曼感覺比油菜花更美。油菜花多是多了,但只是單純的一片金黃色,少了五顏六色的絢麗,這里的花海像被打翻的調色盤,把黃的、粉的、紫的顏料潑得到處都是。</p> <p class="ql-block">總有人覺得“自然”就得是野生的、亂糟糟的,可這兒偏不。小路修得齊整,但奇怪的是,這么一“規(guī)整”,反而更顯得出花的野勁兒了——就像給瘋長的快樂,套了個溫柔的框。其實啊,人跟自然相處,不一定非得“征服”或者“順從”,也可以像這樣,你給我搭個好看的房子,我給你鋪一片熱鬧的花,彼此襯著,倒比純野生的更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看著這五彩繽紛的田野,奧特曼感覺今天的辛勞都值了,有人覺得“年紀大了就該慢下來”,奧特曼的腳蹬子轉了幾十年,現(xiàn)在還能扎進花海里,讓車輪換成腳步,在花莖間蹚出條路來。你看天藍得晃眼,花艷得燒人,奧特曼比花還精神——好像只要還愿意往新鮮地方騎,往熱鬧景色里鉆,人就永遠不會被“年紀”這回事困住。</p> <p class="ql-block">騎行的意義,其實是最單純的快樂:當風從耳邊掠過,心跳隨著速度加快,那一刻的自由,不需要標簽來證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