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6日至2025年10月21日從上海出發(fā),自駕青甘大環(huán)線,主要游覽景點有:兵馬俑、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麥積山石窟、青海湖、茶卡鹽湖、大柴旦翡翠湖、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金塔沙漠胡楊林景區(qū)、嘉峪關(guān)關(guān)城、懸臂長城段、長城第一墩、七彩丹霞、蘭州、西安、華山、黃帝陵、壺口瀑布等。</p> <p class="ql-block">敦煌是位于甘肅省西北部的歷史文化名城,作為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塞,以莫高窟佛教藝術(shù)、鳴沙山月牙泉等文化遺產(chǎn)和自然奇觀聞名于世,是中外文明交融的千年見證。? </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3日上午自駕到敦煌莫高窟景區(qū),游覽了029、025、328、332、314、061、016、017八個石窟,不能拍照。在參觀莫高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的八個復制石窟(220、217、榆林窟25、003、419、285、249、275)時,可以拍照。隨后又驅(qū)車前往鳴沙山月牙泉游玩。莫高窟的建設始于公元前366年,距今已有近1600年的歷史。最初由一位名叫樂尊的僧人開鑿,旨在為信徒提供修行的場所。此后,莫高窟歷經(jīng)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多個歷史時期的擴建與修繕,形成了如今的規(guī)?!,F(xiàn)存的492個洞窟、4.5萬平方米的壁畫和4000余尊塑像,展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shù)風格和宗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九層樓(第96窟):您在莫高窟景區(qū)看到的那個依山而建的九層紅色木構(gòu)窟檐,就是“九層樓”。它里面供奉著莫高窟的第一大佛——北大像??邇?nèi)是一尊高35.5米的巨型彌勒佛坐像,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之一。盛唐時期的氣度與雄渾的國力,在這尊佛像的宏偉體量和安詳神態(tài)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p> <p class="ql-block">藏經(jīng)洞(第17窟):這是一個非常小的洞窟,原是唐代高僧洪辯的影窟(紀念窟)。在清末(1900年),被道士王圓箓偶然發(fā)現(xiàn),里面藏有從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五萬多件古代文書和絹畫。藏經(jīng)洞的發(fā)現(xiàn),是20世紀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直接催生了一門國際顯學——敦煌學。它的發(fā)現(xiàn)與之后文物的流散,濃縮了近代中國的榮辱與滄桑。洞內(nèi)文獻包羅萬象,包括佛經(jīng)、道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史籍、賬冊、戶籍、醫(yī)書、詩詞等,為研究古代中國及中亞歷史、宗教、語言、文化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資料。如今洞內(nèi)文物已不在原處(大部分藏于大英博物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等地),但站在這個小小的洞窟前,您能感受到歷史的沉重與知識的力量,它是整個莫高窟故事的開端。</p> <p class="ql-block">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敦煌城南五公里,沙泉共處,妙造天成,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于世。</p> <p class="ql-block">鳴沙山以沙動成響而得名。東漢稱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其山東西長40余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峰戀危峭,山脊如刃,經(jīng)縮復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聲,輕若絲竹,重若雷鳴,此即“沙嶺晴鳴”。</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處于鳴沙山環(huán)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洼池,清代始稱月牙泉。水質(zhì)甘冽,澄清如鏡,綿歷古今,沙不進泉,水不濁涸。鐵魚鼓浪,星草含芒,水靜印月,薈萃一方,故稱“月泉曉澈”。沙嶺晴鳴,月泉曉澈均為敦煌八景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