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松枝蒼勁向晴空,鶴影蹁躚入畫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紅日懸空昭祥瑞,壽同天地韻長鳴。</b></p><p class="ql-block">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松樹和仙鶴代表長壽,"松齡長歲月,鶴語寄春秋"。蒼松挺峻立云端,仙鶴翱翔萬里,寄托著人們希望長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87歲的我,攜85歲寸步難移的老伴,中秋佳節(jié),在兒子的陪同下,來到山西晉城,看望百歲兄長和九十四的嫂嫂。兄長鶴齡身猶健,嫂嫂耄耋依安康,見此模樣,這顆跨越千里的心瞬間落地。耄耋之年與百歲兄嫂久別重逢,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熱淚奪眶,難予控制……看到侄子、侄女把兩位老人照料得細致妥帖,衣食住行皆無憂,我們由衷地為兄嫂感到欣慰。滿心都是久別重逢的暖,和見親人安康的甜。也為這份代代相傳的孝心而高興</p><p class="ql-block"><b>金秋桂月聚晉城,弟妹兄嫂熱淚盈。</b></p><p class="ql-block"><b>期頤之年幽蘭美,福壽如春不老松。</b></p><p class="ql-block"><b>鶴齡耄耋憶崢嶸,滄桑歲月見真情。</b></p><p class="ql-block"><b>莫道桑榆天色晚,慈親子孫續(xù)丹青。</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在傳統(tǒng)文化中“百歲為鶴齡”“八十曰耄,九十曰耋”,是對老人的尊稱。)</span></p> <p class="ql-block">老哥歲月滄桑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那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戰(zhàn)斗史。</p><p class="ql-block">在我童年記憶中,只要會說話的孩童,都會喊“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這是1948年9月,解放濟南戰(zhàn)役時我軍的口號。當時國民黨“綏靖”區(qū)司令官王耀武,手握11萬重兵,裝備精良,固守濟南。兄長就是解放山東濟南前夕,毅然參加了解放軍。</p><p class="ql-block">曾記得,母親半夜總懷疑有人敲后墻,因為我村與我哥同時參軍的三人,其中兩人過黃河前逃跑,后藏逸起來,母親曾想我哥是黨員,不會當跳兵,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戰(zhàn)爭年代,知道三人同時參軍,兩人己逃逸,難免心思疑慮不安。</p><p class="ql-block">濟南解放后,華東野戰(zhàn)軍(后改稱第三野戰(zhàn)軍)部分部隊,從山東等地南下,經(jīng)江蘇、安徽等地,向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qū)進軍。一系列戰(zhàn)役,解放了許多城市和地區(qū),逐步推進到對東南沿海的控制。</p> <p class="ql-block">兄長清渭和大哥清海解放前就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他參軍后,在戰(zhàn)士中為數(shù)不多的黨員,因此,在南下過黃河前就己是班長,解放軍控制了福建沿海時,他在連隊里己是黨員骨干,深受連首長的信任。</p><p class="ql-block">一天,連首長交給他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送信,一個必須萬無一失安全送達的軍事情報。他為執(zhí)行任務離開駐地,離開了連隊,……</p><p class="ql-block">這時就是1949年10月24日,第一次金門戰(zhàn)役發(fā)起。這次作戰(zhàn)由于我軍渡海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不足,對困難準備不足,作戰(zhàn)計劃不夠周密。致使登島部隊九千余人苦戰(zhàn)三晝夜之后,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一部分被俘,他所在的連隊就在其中。這是解放戰(zhàn)爭中解放軍遭受了一次嚴重損失,教訓深刻。</p><p class="ql-block">生命中充滿了巧合,這不幸中的萬幸,對他來說是機緣巧合的幸運。</p> <p class="ql-block">最難忘兄長的過往——當年解放山東濟南,他揣著一腔熱血參軍,槍林彈雨中一路南征,直到把勝利的旗幟插到福建,又留在當?shù)伛v軍守土;嫂子本是福建姑娘,認準了兄長這個人,欣然結為伉儷。后又隨兄長轉業(yè),便毅然放下故土,隨他千里北上到山西晉城。此后,兄長轉業(yè)進王臺煤礦,任運銷科長,默默奉獻;嫂子則在礦上從醫(yī),守護著礦工和家屬的健康,夫妻倆一守一護,把半生歲月都融進了這片土地,獻給了煤炭事業(yè)。如今想來,仍讓人滿心敬佩。</p><p class="ql-block">兄長的一生,猶如一部浩渺的史詩,寫滿了堅韌、善良與智慧。他經(jīng)過了刀光劍影,血與火的生死考驗。笑對乾坤,終生無憾。他視金錢如糞土,兩袖淸風,今生無愧,老而安然。</p><p class="ql-block">那年,我從新疆部隊到晉城看望兄嫂,時逢文化大革命初期,運銷科長也難免文化大革命的“洗禮”,我親眼目睹他被造反派批判的場景?;丶衣飞?,他對我說,這是群眾自己教育自己,淡淡的一笑而過。</p><p class="ql-block">在我的童年的記憶中,家鄉(xiāng)因旱災,大哥留家,兄長帶我們一家去山東逃荒要飯。因怕狗咬,在門口喊一聲,立刻跑到門外,聽聽有什么動靜,如沒有狗叫,就大膽在門口等待……,時至炎炎夏日,地面散發(fā)著熱氣,太陽炙烤使得地面滾燙,沒有鞋穿而光腳丫子的我,叫苦連天。兄長就用高粱葉給我把腳包起來,走不了多少路就會脫落,真是,饑苦交迫,步履維艱。是兄長在那艱苦的歲月里,用柔弱卻又無比堅強的雙肩,扛起了全家人生活的重擔。雖經(jīng)歷過饑餓與千辛萬苦,卻從未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面對過挫折與磨難,卻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他的每一次堅持,每一份努力,都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照亮了我們前行的生活道路。</p><p class="ql-block">如今,您已走過了百年的風雨歷程,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但他的精神卻如松柏般常青。他的百歲人生,是我們家族的驕傲,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鶴語寄情予春秋,百歲古柏盛參天。</b></p><p class="ql-block"> 在金秋送爽桂花香的中秋佳節(jié),祝兄嫂福壽綿長,謙躬勤勉美名揚。愿兒孫有為兼順孝,積善之家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