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2日</p><p class="ql-block"> 從美岱召出來我們?nèi)コ燥?,然后去了敕勒川博物館參觀。</p> <p class="ql-block"> 敕勒川博物館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土默特右旗薩拉齊鎮(zhèn)工業(yè)大街1號</p> <p class="ql-block"> 敕勒川是指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敕勒族(又稱高車族)居住的平原或草原地帶,位于陰山山脈之下。該民族以游牧為生,活躍于黃河流域以北地區(qū),主要活動范圍包括今中國山西、內(nèi)蒙古一帶。</p> <p class="ql-block">展覽分幾個部分</p><p class="ql-block">歲月之痕——敕勒川地區(qū)家景變遷展:復原不同時期地方民居風貌,搭配老舊照片,呈現(xiàn)70多年來人民衣食住行等生活細節(jié)變化。</p> <p class="ql-block">還原了當時人們生活起居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永恒的記憶——敕勒川歷史文化展廳**:以時間為軸,展示從遠古到民國時期敕勒川歷史演進,有青銅器、古生物化石等1323件文物,彰顯農(nóng)耕與游牧文化交融魅力</p> <p class="ql-block"> 敕勒川博物館最震撼的是《敕勒川圖卷》,由劉大為、程振國等五位國畫大師聯(lián)袂繪制,歷時一年多完成。長60米,寬1.2米,是中國第一幅敕勒川山水人文長卷。以陰山為主題,東起烏蘭察布草原,西至三盛公水利樞紐,展現(xiàn)了黃河、城市、長城、寺院、草原等風光,透射著草原各民族和諧融合的情懷。</p> <p class="ql-block">手機拍的局部一些畫面。</p> <p class="ql-block"> 永恒的記憶——敕勒川歷史文化展廳,以時間為軸,展示從遠古到民國時期敕勒川歷史演進,有青銅器、古生物化石等1323件文物,彰顯農(nóng)耕與游牧文化交融魅力。</p> <p class="ql-block">帽頂和官帽</p> <p class="ql-block">綠釉陶(冥器)清代</p> <p class="ql-block">隆慶和議</p> <p></p> <p class="ql-block">突厥石人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隋唐時期,敕勒川地區(qū)曾在突厥人墓前樹立石人、石板、殺人石是古代崇尚武力的突厥人特有的喪葬習俗,石人多為武士,形態(tài)各異,有的高鼻多須◇頭戴尖椎帽,有的雙手交叉于胸前,面部粗獷威嚴,石人雕刻線條流暢,通真,表現(xiàn)出古代突厥人精湛高超的藝術(shù)水平,武士墓的主體功能為祭祀,也有少數(shù)埋有尸骨。</p> <p></p> <p class="ql-block">走西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西口"移民的到來,帶來內(nèi)地的耕作技術(shù),也帶來中原的文化,敕勒川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走西口沖破了長城的分割,促成了兩地的融合,促進了長城內(nèi)外兩個地區(qū)的經(jīng)濟繁榮。</p> <p class="ql-block">魅力敕勒川——民俗文化展廳**:展示絢麗多彩的民俗活動和精美藏品,有游牧生活場景復原、二人臺戲曲相關展示、老鼠娶親等特色民俗,可了解節(jié)慶禮俗、傳統(tǒng)思想等。</p> <p class="ql-block"> 在敕勒川博物館匆匆轉(zhuǎn)了一圈,了解了一下當?shù)厝说娘L土人情,時間關系我們就回酒店休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