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圖:顧問</p><p class="ql-block">美篇號:20725474</p> <p class="ql-block">每當旅游旺季如火如荼地展開,武漢總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無數游客紛至沓來。黃鶴樓的巍峨壯麗、江漢路的繁華喧囂、東湖的秀美湖光、江灘的浪漫風情以及歸元寺的莊嚴肅穆,都是這座城市的名片,令人流連忘返。然而,在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上,若說哪處能讓人在喧囂中接住一捧古意,大抵要算北踞漢水邊、南臨長江畔的晴川閣。這座漆著朱紅、掛著銅鈴的古樓,并非普通景點,相較于武漢那些藏在商圈里的仿古建筑,自有其獨有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晴川閣,又名晴川樓,位于武漢市漢陽區(qū),地處長江北岸龜山東麓的禹功磯上,北臨漢水,東瀕長江,漢水長江交匯處附近,依托兩岸,三橋橫跨,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與黃鶴樓夾江相望,互為襯托;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為漢陽知府范之箴在修薛禹稷行宮(禹王廟)時增建,重建于1984年,得名于唐朝詩人崔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詩句,有“三楚勝境”之美譽,與黃鶴樓、古琴臺并稱為“武漢三大名勝”,世稱“楚天第一樓”。</p> <p class="ql-block">要知道有些地方的仿古建筑,所謂網紅的“古城”,貌似穿上了古建筑的外衣,卻缺少了文化的內核,滿街都濃濃的是商業(yè)氣息,“十座人造古城,九座賣臭豆腐” —— 曾經靠 “古風噱頭” 吸引游客的人造古城,如今成了很多人的 “避雷選項”。游客不再為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高價難吃的小吃買單。人造古城的 “流量神話” 正在面臨破滅,核心問題出在 “沒特色、沒靈魂、只逐利”。滿街小商小販,叫賣聲不絕于耳,擠得人轉個身都難,一切滿足于游客打卡拍照,還有那些新修的仿古建筑,要么貼著寫字樓,要么旁邊就是地鐵站,少了古色古香的靜氣。</p> <p class="ql-block">而晴川閣很純粹,少見商業(yè)喧囂。始終充分體了楚文化底蘊,整個樓閣分上下兩層,主體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高17.5米,為麻石臺基,紅墻朱柱,重檐歇山頂式黑筒瓦屋面,門窗欄楯為木作,朱漆彩繪;屋面四角向外伸出,出檐深,起翹高;底層檐下采用平身科、單昂單翹五踩斗拱,二樓檐下采用如意斗拱,正面牌樓懸“晴川閣”三字匾額,為書法家趙樸初手筆;總占地面積386平方米,文化古韻濃郁。</p> <p class="ql-block">建晴川閣,充分體現了楚人“依山就勢筑臺、臺上建造樓閣”的雄奇風貌。兩層飛檐四角銅鈴,臨風作響;大脊兩端龍形飾件,凌空卷曲,神采飛動;素潔粉墻,灰色筒瓦;兩層回廊,圓柱朱漆;斗拱梁架,通體彩繪,同時富有濃郁的楚文化傳統氣息。屋脊裝飾上有其自己的獨特韻味,運用了與北方建筑不同的“魚龍吻”,除有避邪的含義之外,表現出南方水鄉(xiāng)澤國濃厚的民俗風情。</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圍是綠樹,沒有高樓擋著,老遠就能看見那朱紅的柱子、黛色的瓦,飛檐上的銅鈴風吹叮鈴響,跟咱小時候聽的故事里的樓一模一樣。聽講解員解讀也很享受,晴川閣是明代建的,比現在的黃鶴樓歷史還早,后來也毀過幾次,現在看到的是20世紀80年代重修的,但修的時候盡量用了傳統工藝,比如木構的榫卯,沒咋用鋼筋水泥,這點比那些貌似仿古建筑強——那些仿古建筑看著是木頭樣,其實里面全是水泥,沒那骨子里老木頭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晴川閣據說,是因為崔顥的詩“晴川歷歷漢陽樹”才得名的,跟對面的黃鶴樓隔江相望,算是“詩里走出來的樓”,有些網紅景可沒這么跟古詩綁得緊的景點,這古樓的文化味兒真不是蓋的,妥妥的寶藏冷門地。來晴川閣里參觀的時候,可以先去主樓,主樓有三層,樓梯是木頭的,踩上去有點咯吱響,不像那些新建筑的樓梯又平又穩(wěn)。每層都有展覽,一樓擺著晴川閣的歷史模型,有清朝時候的樣子,跟現在差別不大,就是瓦更黑一點;</p> <p class="ql-block">二樓掛著一些古畫,畫的是長江兩岸的景色,有漁船、有農田,跟現在長江邊全是大橋、高樓的樣子完全不一樣;三樓能直接走到露臺,站在露臺上看長江,那視野絕了,江面上的大船慢慢開著,對面的黃鶴樓看得清清楚楚,連黃鶴樓上的飛檐都能看見。若是晴好天氣,休閑早上來此看日出,江面上的太陽紅通通的,比在公園里看的角度好多了。這里和普通公園晨練不一樣,晴川閣景區(qū)內人流稀少,能安安靜靜看江景,吹吹江風,連空氣里似乎帶著古韻,這感覺叫人陶醉不已。</p> <p class="ql-block">如今,無論是全國各地,還是武漢開發(fā)的眾多景點,毫不列外地做足文創(chuàng)和強力推廣,結果與宣傳的內容名不副實。而我仍然習慣常來晴川閣,走走看看。這里不用趕早,也不用搶機位拍照打卡,靜靜地坐在露臺的石階上,聽著銅鈴響聲,看長江的水嘩嘩流淌,偶爾有鳥從江面飛過,影子落在水里,輕輕一晃就散了。這時會忽然明白,為什么有些地方讓人記不住,有些地方卻能讓人念很久——真正的好景致,從不是靠噱頭吸引眼球,而是靠骨子里的文化與純粹,讓人在喧囂里找到一處安放心情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盡管游覽了無數風景名勝,總感覺晴川閣便是這樣的好地方。它不像黃鶴樓那樣聲名遠播,也不像江漢路那樣熱鬧非凡,卻用它的安靜、它的古意、它的純粹,成了武漢另一張動人的名片。來過這里的人,大抵都會記得那朱紅的墻、黛色的瓦、風中的銅鈴,還有站在露臺上看見的長江——那是屬于武漢的,不逐流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