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4 日的恩施,清晨帶著微涼。我早早搬好行李,副駕上的妻子整理著衣服,見我上車便催:“快出發(fā)吧,等不及見地心谷啦!” 我調(diào)好她愛聽的輕音樂,發(fā)動汽車。國慶第四天,我們從恩施市區(qū)啟程,赴這場期待已久的自駕之約。車輪碾過晨霧中的街道,早餐店香氣混著鳥鳴飄進車窗。出了城,公路向山間延伸,金黃稻田旁的農(nóng)家院掛著紅燈籠,節(jié)日氛圍濃厚??吹?“地心谷景區(qū)” 指示牌時,我放慢車速,與妻子相視一笑,滿是對秘境的向往。 停好車往入口走,轉(zhuǎn)過彎便被眼前景致打動:青山如濃墨綠綢,溪水撞礁濺起白浪,水底鵝卵石清晰可見。數(shù)十面五星紅旗在風里舒展,有的掛在木質(zhì)門樓,有的系在柳樹枝頭,游客舉著小國旗穿梭,紅與綠相映成趣。風裹著國旗獵獵聲、溪水潺潺聲與笑聲,妻子舉著手機拍個不停。 買好票往里走,路漸成懸空棧道。外側(cè)護欄半人高,透明路段下百米處,溪水如碧綠綢帶繞礁蜿蜒,飛鳥掠過水面。我指給妻子看巖壁:“這些是‘地質(zhì)教科書’。” 她湊近瞧,巖層紋路如波似頁,泛著青光?!斑@淺灰色的是 2.5 億年前的三疊紀石灰?guī)r,從前這里是海洋?!?我話音剛落,導游講解聲傳來,印證著地殼運動的滄桑。妻子輕拂巖壁,觸感冰涼粗糙:“像摸到了遠古的海水?!?谷風攜清涼驅(qū)散燥熱,我們尋著紋路聊巖石形狀,早忘了疲憊。 沿棧道走一個多小時,轉(zhuǎn)過彎,“地之心” 驟然入目 —— 兩側(cè)溪流交匯,左溪湍急帶浪,右溪平緩泛綠,繞著圓形礁石勾勒出完美心形水潭。陽光穿葉灑下,波光如碎金,礁石青苔鮮亮。游客紛紛駐足,情侶依偎拍照。妻子愣了愣:“太神奇了,怎么這么圓?” 我?guī)退恼諘r,忽然瞥見潭邊立著塊木牌,寫著 “我在地之心等你”,下方小字注著 “天之涯海之角地之心”。瞬間,莫名的感動涌上心頭。天之涯、海之角是世人向往的遙遠與浪漫,而這地之心藏在深山,卻以如此溫柔的姿態(tài),等著每個奔赴而來的人。就像我與妻子,從初識到相伴,一路尋覓風景,也在彼此陪伴中找到心靈的歸處。這份感動,是自然奇景的饋贈,更是與愛人并肩的溫暖。妻子湊來看照片,問:“柔水怎么雕出規(guī)整的‘心’?” 我望著沖刷礁石的水流:“靠億萬年的堅持,每次磨掉一點,終成奇跡?!?她點頭,眼里滿是認同。 夕陽西斜,天邊染成橘紅,青山溪水蒙著溫柔光暈。往回走時,“地之心” 在暮色中漸模糊,門口國旗依舊飄揚。我們聊起巖壁紋路、導游的講解,路過土家族吊腳樓,看西蘭卡普掛飾,聽老板娘講刺繡寓意。返程時,妻子靠在副駕翻照片,念叨著 “地之心” 的神奇。這趟從恩施出發(fā)的旅程,不僅見了美景,更與她在每處場景里,感受自然神奇、時光厚重與陪伴溫暖。這份記憶,會如種子在心底生根,伴我們走過更多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