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來到大理的第二天,今天早上要去看一看北門的農(nóng)貿(mào)市場,那是古城的人間煙火氣,出門在樓下和老板的小貓咪玩耍了一會兒,去旁邊的租車行看,卻發(fā)現(xiàn)沒有開門,太早了,連滴滴也叫不到,過來了一輛出租車,坐上出租車起步價就到了。</p><p class="ql-block">每一種蔬果都色彩艷麗,無論是紅毛丹,水性楊花,藍莓,擺在那里都像一幅畫,怎么都好看。我的好朋友孟孟最喜歡逛菜市場,但我在家買菜都是美團直接送達的,因為工作太忙。一個人不買菜,對業(yè)務(wù)都變得生疏,對怎么還價都不太在行,所以內(nèi)心多少有點恐懼感,怕攤販們看出這人是個外行。</p><p class="ql-block">在這個菜市場,我對大理的物價有了一個感覺,絕不是抖音博主宣傳的那樣便宜,可能未經(jīng)開發(fā)之前是便宜的,現(xiàn)在的物價也不能說貴,我是從湖北宜昌來的,基本上就是和宜昌持平吧,大理美如畫,但在這里要想躺平,還是需要經(jīng)濟實力的支撐。</p><p class="ql-block">想一想昨天在洱海沿途見到的歌手,其實他們每個人都在努力求生。</p><p class="ql-block">我和一個廣東女子同時詢價,發(fā)現(xiàn)藍莓也要60元每斤,最大的藍莓七十五一斤,紅毛丹倒是只要十元左右。我倆邊步行邊討論,對這里的物價都沒有便宜之感。</p><p class="ql-block">在手揉餌塊的攤位上挑了一個烤乳扇,涂上玫瑰醬,這是云南的一大怪,牛奶切成塊,味道非常的甜美。</p><p class="ql-block">在街角看到一個賣野生菌包子的攤位,我一個人出行,如果去吃一個野生菌火鍋,非常的不合算,就從米線包子里去嘗一嘗野生菌,我要了最貴的兩個,一個是松茸菌鮮肉包,一個是青頭菌鮮肉包,又在旁邊的攤位上找一個爺爺買了他自家產(chǎn)的鮮牛奶,包子5塊錢一個,牛奶九元一瓶,加上5塊錢的乳扇,為了找個座位要了碗3元的稀豆粉。今天的早餐合計27元。</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說,菌菇做的包子非常的鮮美,聽說云南本地人的身體里都有了野菌抗體,但是我們從外地來,如果野菌沒有做熟,吃了以后,空中穿針引線也不是不可能。昨天吃的舂雞腳,我一直在同步喝益生菌,就是害怕自己的腸胃hold不住。</p><p class="ql-block">菜場內(nèi)的鮮花,非常的便宜,5塊錢一把,10塊錢可以拿兩種鮮花,鮮花可以在菜市場買,這也是云南的特色。</p><p class="ql-block">吃得太飽,在古城內(nèi)慢慢的轉(zhuǎn)了一圈消食,發(fā)現(xiàn)了基督教堂,這個教堂中西合璧,既洋氣又接地氣,尖尖的屋頂以及尖頂?shù)拈L窗,可以看出一些歐范,古老的磚墻,攀爬的花藤,又看得出來,這就是古城本地的建筑。</p><p class="ql-block">百度了一下,1904年由英國傳教士購民房始建“福音堂”,1914年加拿大傳教士韓純中擴建為可容納200多人的禮拜堂,成為滇西基督教主教區(qū)。1941年附設(shè)福音醫(yī)院(現(xiàn)大理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04年更名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200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抬梁式石木結(jié)構(gòu),四撇水瓦屋頂,石砌墻體,西式尖頂窗與四角攢尖鐘樓結(jié)合白族建筑元素,體現(xiàn)中西融合風(fēng)格。教堂坐北朝南,面積近300平方米,能容納200多人禮拜,鐘樓懸掛英國制造的大鐘。</p><p class="ql-block">原來,除了這座教堂,另外還有一個天主堂。</p><p class="ql-block">還偶遇了大理王府,腦子里頓時冒出了六脈神劍和凌波微步。</p><p class="ql-block">大理王府,其實是一酒店,在故國王府的舊址上重建,總體建筑面積達到5300㎡,由太和院、清平院、麗妃院、御膳房、布燮院和軍將院六大主題院落組成。古樸、典雅、安靜,使用了本地天然精品石料和楠木、秋木等高檔木材,工藝精湛,精雕細刻。</p><p class="ql-block">大理王府內(nèi),還栽種了三十多株山茶花。</p><p class="ql-block">青裙玉面如相識,九月茶花滿路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繼續(xù)往前走,穿過城門,又邂逅陸軍75集團軍醫(yī)院,這也是一個有故事的軍醫(yī)院。</p><p class="ql-block">1945年初,抗日戰(zhàn)爭尾聲。</p><p class="ql-block">在滇西反攻的炮火硝煙中,解放軍第六十醫(yī)院于大理古城北門落地生根。作為成都軍區(qū)駐滇西唯一的三級乙等綜合醫(yī)院,它甫一成立便肩負戰(zhàn)地救護使命——擔架抬進血肉模糊的軀體,手術(shù)燈照亮生死一線的黑夜。</p><p class="ql-block">和平年代,它悄然轉(zhuǎn)型為滇西醫(yī)療的“定海神針”。最讓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是走廊里貼著的價目表——“收費同級最低” 的承諾下,農(nóng)民揣著皺巴巴的紙幣也能昂首走進診室。</p><p class="ql-block">我懷著敬意在門口觀望了一會,就叫了滴滴,前往今天的下一目的地:蒼山感通索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