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藝術(shù)領(lǐng)域優(yōu)質(zhì)作者</p><p class="ql-block">撰稿編輯:大寧</p><p class="ql-block">拍攝制作:大寧</p> <p class="ql-block"> 退休生活中,喜歡散步逛街的我,傍晚和先生來到網(wǎng)紅打卡地~十全街。每天夜晚,長街兩側(cè)燈火輝煌,亮如白晝,無論何時走到這里,感覺都那么美好,心情都那么舒暢。</p><p class="ql-block"> 這條老街曾是明清時期達官顯貴聚居之地,如今卻以文藝與傳統(tǒng)交融的新姿態(tài),成為城市的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 我與先生攜手漫步其間,仿佛穿行于歷史與現(xiàn)代的交界處,而一家家的真絲手繡服裝店,成了我們此行最快樂的絲蘊邂逅。</p> <p class="ql-block"> 此行令我沉醉的是那些融合傳統(tǒng)與設(shè)計感的真絲手繡外衣:金紋黑衫莊重典雅,黃紫圖案上衣帶著民族風情,藍袍配金邊馬甲的造型更是恍若從古畫中走出。店內(nèi)竹簾輕拂,綠植點綴,連空調(diào)外機旁的一角都透著雅致。我們駐足良久,仿佛不只是在看真絲繡衣,而是在閱讀一段段針線流動的東方美學。</p> <p class="ql-block"> 店內(nèi)燈光柔和,幾件旗袍在模特身上靜靜綻放。紅色鳳凰旗袍昂首展翼,金線勾勒出靈動羽翎;淺藍花卉款清雅如煙,綠意盎然的刺繡似春水初生。</p><p class="ql-block"> 這些作品以一根蠶絲分成N根極致細線繡成,每一針都凝聚著繡娘數(shù)月乃至數(shù)年的光陰。 </p><p class="ql-block"> 劉亦菲曾佩戴的披肩,繡娘就耗時兩三年,而眼前每一件衣裳,又何嘗不是指尖上的丹青?</p> <p class="ql-block"> 衣架上層層疊疊掛著各色刺繡外衣,紅底黃金線手繡短衫素凈典雅,藍黃鑲拼長袖外套華彩奪目,銀線飛鳥穿梭于花叢之間,工藝之精令人驚嘆。一針一線,皆是江南女子指尖的詩篇。</p> <p class="ql-block">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在此交融。黃色盤扣上衣配紫白圓紋,綠色長鏈垂落頸間;深藍對襟外套綴滿金白刺繡,立領(lǐng)襯衫襯出端莊氣質(zhì)。模特身上的搭配既保留中式神韻,又不失當代審美,令人駐足流連。</p> <p class="ql-block"> 走進一家靜謐的店鋪,滿目華彩撲面而來。幾件紅色與淺藍旗袍陳列于櫥窗中央,鳳凰與花卉刺繡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針腳細密如發(fā),宛如工筆重彩的畫卷。</p><p class="ql-block"> 模特身上的旗袍不僅承襲立領(lǐng)、盤扣等中式精髓,更以蠶絲線繡出千針萬縷的靈動圖案,令人驚嘆!非匠心不能成。</p> <p class="ql-block"> 手工刺繡是真絲服裝的核心價值之一。</p><p class="ql-block"> 以蘇繡為例,一根蠶絲線可細分為1/156根,繡娘需耗費數(shù)千甚至數(shù)萬針才能完成一件作品。</p><p class="ql-block"> 真絲手繡服裝其針法細膩程度和耗時成本決定了作品的稀缺性。</p> <p class="ql-block"> 探店深處,多件刺繡上衣懸掛于木質(zhì)衣架之上,黃底紫紋、綠裳金繡,色彩古雅而不失明麗。淺粉長袖上衣綴滿花鳥刺繡,銀線勾勒的羽翼仿佛欲振而飛;深藍外套配以民族風金紋,莊重中透出異域情致。這些服飾將傳統(tǒng)工藝融入現(xiàn)代剪裁,既有儀式感,又不失日常之雅。</p> <p class="ql-block"> 走進一家店,模特身著黑黃拼色背心與藍色長外套,頭戴寬檐帽,風格大膽而富有藝術(shù)張力。身旁衣架層層疊疊,紫、粉、綠、藍各色夏裝輕盈垂落,竹影墻飾映襯其間,清風似可穿堂而過。</p> <p class="ql-block"> 因為我做過功課,看過一些關(guān)于絲綢刺繡方面的資料,我了解到近年來,雖然國家已越來越重視繡品行業(yè)的傳承和發(fā)展,并且已經(jīng)將其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項目,但是從事這行的人員依然不多。</p><p class="ql-block"> 因為這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行業(yè),每天數(shù)十個小時的不停刺繡,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承受的。手上一根針,累到寂寞孤獨,是繡娘的真實寫照。</p> <p class="ql-block"> 有關(guān)資料介紹:現(xiàn)在從事這行的繡娘越來越少了,這些作品也都是些老一代的繡娘在繡,純手工刺繡行業(yè),已經(jīng)面臨著后繼無人的窘境。</p><p class="ql-block"> 隨著優(yōu)秀的刺繡人才越來越少,刺繡作品也就越來越少。物以稀為貴,刺繡作品的價值也一定會越來越高。</p><p class="ql-block"> 一個優(yōu)秀的繡娘,要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學習、摸索和實踐,才能提高技術(shù),繡出精品,而要步入大師的行列,則往往時間需要數(shù)十年時間。</p> <p class="ql-block"> 探店感慨:中華文明古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chǎn)絲綢的國家之一,“絲綢之路”聞名于世。同時隨之而來的絲綢文化得到了飛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服飾文化。</p><p class="ql-block"> 中國刺繡源遠流長,在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shù)行業(yè)中頗有影響,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p><p class="ql-block"> 刺繡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之一,曾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也對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可以預(yù)測到,隨著老一輩的刺繡大師們因年齡的增長而陸陸續(xù)續(xù)退出刺繡行業(yè)以及年輕人才的后繼乏人,刺繡大師們純手工繡制的精品必將越來越少,其價格也必將越來越高。</p> <p class="ql-block"> 蘇繡,是蘇州的一張“名片”,是蘇州一顆璀璨的“明星”。蘇州人喜歡絲綢,更喜歡在絲綢面料上手繡的服飾。</p><p class="ql-block"> 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喜歡去布店淘點價格便宜的絲綢布頭,回來給自己和孩子們做衣服。女兒結(jié)婚時我訂制一件真絲絨面料紫羅蘭色,手工繡花的旗袍。上班時沒機會穿,退休后服侍先生穿旗袍也不方便,最近拿出壓箱底二十多年的旗袍來,看看仍舊不過時。</p><p class="ql-block"> 我覺得蘇繡的美,不該只停在展柜里。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女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服裝,穿出自己的優(yōu)雅與自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