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中華門外雨花路1號,于2015年12月16日正式開館。它是依托明代大報恩寺考古遺址而建的集歷史、文化、教育與科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2024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大報恩寺其前身為東吳赤烏年間所建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繼洛陽白馬寺之后中國的第二座寺廟。永樂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原址進行擴建,建成大報恩寺及九層琉璃寶塔。</p> <p class="ql-block">大報恩寺明代遺址展區(qū),夯基堅實、排水溝渠精巧、基石古樸,盡顯明代建筑工藝與智慧,是歷史與技藝的生動遺存。</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5年,大報恩寺博物館有藏品446件/套,包括彩釉龍紋琉璃磚、宋長干寺地宮出土銅鏡、大報恩寺遺址出土的生活器具等。</p> <p class="ql-block">鎮(zhèn)館之寶:鎏金七寶阿育王塔是其鎮(zhèn)館之寶之一,通高1.1米,鑲嵌佛教七寶,工藝精湛。此外,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也極具價值,拱門上有金翅大鵬鳥、龍女、摩羯魚等圖案,寓意豐富。</p> <p class="ql-block">塔內(nèi)佛像 :清代僧人悟明的《折疑梵剎志》記載,塔內(nèi)共有小佛像2851尊,但目前關(guān)于這些佛像的具體含義并無詳細的史料記載,僅能從一些塔磚佛像中窺見塔內(nèi)莊嚴(yán)景象。</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通過展示大報恩寺的歷史文物和遺址,讓人們了解佛教在南京的傳播和發(fā)展歷程,以及大報恩寺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佛教文化,促進佛教文化的研究與交流。</p> <p class="ql-block">大報恩寺佛塔建于明永樂十年(1412年),是明成祖朱棣為報父母之恩,在原址重建大報恩寺時所建,歷時19年建成。琉璃寶塔高78.2米,通體琉璃燒制,內(nèi)置146蓋長明燈,晝夜通明,位列中世紀(jì)世界七大奇跡,被西方人視為中國文化的象征,有“天下第一塔”之譽。</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的大報恩寺琉璃塔于1856年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 ?,F(xiàn)在的大報恩寺塔是在遺址原址上新建的,采用了現(xiàn)代建筑技術(shù)和材料,以玻璃和鋼結(jié)構(gòu)為主,兼具歷史文化內(nèi)涵與現(xiàn)代藝術(shù)風(fēng)格。</p> <p class="ql-block">佛塔地宮:2007年2月至2010年,考古工作者對大報恩寺遺址北區(qū)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大報恩寺琉璃寶塔的地宮。地宮出土了七寶阿育王塔、佛頂真骨舍利、感應(yīng)舍利等世界級文物,這些文物的出土為研究佛教歷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登臨大報恩寺頂層,憑欄俯瞰,極目楚天闊。腳下千年磚石凝六朝煙雨,眼前萬里江濤涌時代潮聲。朱雀航跡疊著霓虹車流,明城墻根漫著新綠生機。一城古今交融,半壁山水入畫,這躍動的金陵,正以千年底蘊作筆,在長江之畔續(xù)寫著更壯美的詩篇!</p> <p class="ql-block"> 謝 謝 觀 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