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凝眸·傾聽·獨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海葉散文詩簡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耿林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海葉的散文詩集命名為《凝眸與傾聽》,其中有個組詩是《獨語者》。凝眸、傾聽、獨語,構成散文詩人從體驗到吟唱的全過程,視、聽、說都有了。凝眸不同于一般的看,傾聽不同于一耿般的聽,獨語也不是一般的說,它們應具有審美品位。海葉是掌握了這一點的,他對散文詩的“文體基因”,如抒情的細膩,語言的綺麗,美感的追求,音樂旋律的講究等等,都掌握了,是當代散文詩流行風格的典型體現(xiàn)。我想,深入剖析這種風格的形成,對研究散文詩的文體特征,及其存在的不足或弱點,當是有啟發(fā)的。這個話題需另行討論,現(xiàn)在且先談海葉。</p><p class="ql-block">先看他的《瘦馬》,這是相當完美的一篇作品,有內(nèi)在詩情的充盈,深遠意境的營造,語言和音樂旋律的美感,卻沒有過份雕飾與濃得化不開的弊端。盡管受到“古道西風瘦馬”這膾炙人口的元曲小令的影響,畢竟有其獨特命意的建樹。這便是對此“瘦馬”品格的經(jīng)營和雕塑。傷痕與疲憊,歷經(jīng)坎坷,“道具”性的馬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精神寫照,瘦僅是肉體,瘦是命運鞭打造成的“外傷”,其自由奔放的本性,馬的風骨的壯美才是詩人刻意描繪的主題?!澳赜媚汜揍镜募贡车却闹械尿T手”,點出了題旨,對“遠方在哪里”的渺茫,它未予多思,義無反顧地“漸行漸遠”了。這一匹浪跡天涯的瘦馬,背負著一種悲壯,便有了悲劇美的崇高意蘊了。</p><p class="ql-block">海葉散文詩中,有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唐詩宋詞的影響,不僅是語言韻味上的,而且是美學意境上的,這一點值得重視。有些青年朋友只注意從西方現(xiàn)代派詩歌汲取養(yǎng)分(這是需要的),卻忽視了從祖國母體的美學淵源中繼承血脈的流灌,便有片面化、單向行的偏頗。東方的西方的,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的,只要優(yōu)秀,都值得承傳或借鑒。當然不宜照單全收,盲目吞咽,善于取其精華,化為己有,吸收消化,融會貫通,方能取得最佳效果。</p><p class="ql-block">海葉有些短章寫得精巧,多是后期作品吧。他早期習作曾有語言過份華美,內(nèi)容相對單薄的缺點,后期有了一些補足,理性思考漸見深沉,視野所及有所開拓,便顯得厚重踏實多了。《大地之歌》第八章,是個例子。寫的是黃河斷流:“盲目自大的主宰者,伐盡河岸可以砍伐的一切后,便沉沉人睡了。”這是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主宰者”--人的深刻反諷。“沉沉入睡”是“主宰者”的愚昧、昏庸的“客氣”的描述,加上“只有小小的蒲公英,還在黃昏中守候著大地美麗的心跳”這一對比,反諷意味就進一步被突出顯露了。</p><p class="ql-block">《獨語者》詩組溶入了詩人對生命、時間等人生重大課題的深思,在詩美與哲思的融會,結合上,相當出色。這里選出的二、三兩章,以“十三只蝴蝶”的意象,“飛過煉獄之門”,復又“相互溫暖著穿梭在滾滾的紅塵”,我們從詩中對于時間之飄忽易逝的悵然情懷這一背景中,隱隱感受到捕捉美的飛翔那種生命追求的無奈,有一種寂寞感穿透其間。其十三章對霧的感懷尤為獨特。兩棵樹之間,“只有秘密,沒有相思”,這一種膈膜和疏離,又豈是縹緲的霧所能填補得了的呢。這種感喟引向了一種更深的寂寞。散文詩寫到這種境界,相當可觀了。</p><p class="ql-block">海葉從綺麗語言的迷戀轉向了內(nèi)在思想的充盈,或許是一種帶有普遍性的散文詩創(chuàng)作心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我想說的是,語言凈化的過程對于一個詩人來說是無止境的。從綺麗走向質(zhì)樸,牢記李白告誡的“綺麗不足珍”,以取得散文詩語言上精煉中的繁復、質(zhì)樸中的優(yōu)美,可能是海葉所面臨的更高層次的追求目標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耿林莽(1926——2023),中國散文詩的開創(chuàng)者與先驅(qū)者之一。從1980年起即以散文詩寫作和研究為主,兼及散文隨筆和文學評論。已出版散文詩集《醒來的魚》《五月的丁香》《飛鳥的高度》《草鞋抒情》《望梅》《落日也輝煌》《耿林莽散文詩精品選》等14部,散文集《人間有青鳥》等3部,及文學評論集《流淌的聲音》等其他著作。2007年紀念中國散文詩90周年活動中,被授予“中國散文詩終身藝術成就獎”,2015年獲《星星》詩刊主辦的“首屆魯迅散文詩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