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從前,小的時(shí)候來到故鄉(xiāng),聽舅舅講過秋瑾的故事,被她的英勇事跡,深深感染,被家鄉(xiāng)有位女英雄而驕傲。</p><p class="ql-block"> 后來,讀書時(shí)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情景漸漸清晰。更喜歡秋瑾那句“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豪情壯語,更知道秋瑾臨終,絕筆寫下“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時(shí),憂國憂民的愁腸,為她大義凜然的胸懷,由敬佩,潛移默化成崇拜、敬仰。</p><p class="ql-block"> 秋瑾(1875.11.8~1907.7.15),初名閨瑾,乳名玉姑,東渡日本改名瑾,自號“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的再后來,舅舅的外孫,引領(lǐng)我來到古軒亭口,瞻仰秋瑾英勇就義,鮮血染紅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監(jiān)斬官李鐘岳,在執(zhí)行槍決后,深感愧疚,于秋瑾就義三個月(1907年10月),懸梁自縊,印證其槍決秋瑾的悔恨。</p><p class="ql-block"> 秋瑾遺體,初葬西湖西泠橋畔,后遷葬杭州雞籠山,辛亥革命后,在其就義的紹興古軒亭口,建立一座秋瑾烈士紀(jì)念碑。1912年孫中山題“巾幗英雄”挽幛,1939年周恩來題詞“勿忘鑒湖女俠之遺風(fēng)”。</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個十年的今天,舅舅的外孫,再次引領(lǐng)我參拜秋瑾女俠的故居。</p><p class="ql-block"> 一跨進(jìn)秋瑾故居門坎,令人吃驚,原來,大戶人家的大小姐,投身革命,獻(xiàn)身革命的精神,如此絕決,失志不渝。</p><p class="ql-block"> 故居中那一帖帖圖片,那一幅幅題字,述說著秋瑾生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印象深刻的,看到院子里有口井,瞧了說明,才明白其中故事。</p><p class="ql-block"> 故事原委,說的是秋瑾被捕那天,家人幫助秋瑾焚毀文件,說明家人,對秋瑾關(guān)懷關(guān)愛,這一切的一切,怎不令人動容。</p><p class="ql-block"> 步出故居,瞧見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fēng)飄揚(yáng),想起小時(shí)候,常說的,“紅領(lǐng)巾是鮮血染紅的”,不是嗎?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輩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血染的風(fēng)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