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四月,陪二哥二嫂到南昌看過騰王閣后,中國四大名樓就只剩下黃鶴樓未曾登臨,心中時有惦記。這次來武漢,時間相對從容,終于可以了卻心愿了。</p><p class="ql-block"> 網(wǎng)上預訂的酒店距黃鶴樓只有600來米,放下行李,施施然就到了黃鶴樓下。</p><p class="ql-block"> 此樓是1985年重建開放,鋼筋水泥建筑,仿清代建筑風格,有電梯可以登頂眺望。</p><p class="ql-block"> 但見:長江浩蕩,大橋雄偉;城市高樓林立,街道四通八達。此時正值下午,陽光明媚,秋風和暢,舉目四望,以游客心態(tài),全然沒有古代墨客騷人的離愁悲意,更不能吟詩一首,附庸風雅。或許,崔顥、李白登樓時天氣不好,又有送別之意,才能寫出千古絕句。</p><p class="ql-block"> 從上向下慢慢走來,每層樓都有關于黃鶴樓的來歷、風景和詩作介紹,細細欣賞,也長了不少知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當年三國鼎立,曹魏政權對于東吳虎視眈眈,意欲擇機吞并。孫權在蛇山修建此樓,是作為軍事瞭望之用,防止敵軍偷襲。長期軍備,難免讓當?shù)厥考澆粷M,孫權則對之“以武治國而昌”之語,故此地得名“武昌”。</p><p class="ql-block"> “黃鶴樓”之名源于神話傳說。傳說是一家辛氏夫婦樂善好施,相信神仙之道,兩口子在此處開了一個飯店,招待過一個落魄道士。道士臨別時在墻上畫了一只鶴,此鶴能起舞助興,一時食客驟增,生意大好,成為巨富。一年后,道士回來,駕鶴飛去,再無音訊。辛氏為感激道士之恩,心懷成仙之夢,便在此處修建一樓稱之為“黃鶴樓”。</p><p class="ql-block"> 這也是崔顥詩中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所表達的意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到了唐宋時期,其軍事功能逐漸淡化,因其瀕臨萬里長江,又雄踞蛇山之巔,成為觀賞江景、宴客送友的絕佳之地,文人墨客紛至沓來,黃鶴樓的名聲由此達到頂峰,被譽為“天下江山第一樓”。</p><p class="ql-block"> 四大名樓在古代都是土木結構,都因戰(zhàn)亂、火災等原因?qū)掖伪粴В謱掖沃亟?。在重修此樓之前,共重建黃鶴樓20次,僅明清兩代就重建、維修了十多次。</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座“古”黃鶴樓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毀于大火?,F(xiàn)今的黃鶴樓于1981年破土動工,1985年竣工開放。</p><p class="ql-block"> 其舊址因修建武漢長江大橋而被占用,故新樓選址在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p><p class="ql-block"> 可以說,是文人騷客的千古絕句,一次又一次讓黃鶴樓重新屹立在蛇山之上。</p> <p class="ql-block"> 黃鶴樓的二層用壁畫形式介紹與黃鶴樓相關的詩人和詩作,令人大開眼界。這里除了崔、李、王維、賈島這些職業(yè)詩人,還有岳飛、毛澤東的佳作??梢哉f,中國文學史上幾乎所有重要的詩人,但凡來此,都會留下詩篇。</p><p class="ql-block"> 其中“千古絕唱”級的應屬崔顥的《黃鶴樓》:</p><p class="ql-block">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p><p class="ql-block">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p><p class="ql-block">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p><p class="ql-block">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p><p class="ql-block"> 此詩被后人推崇為唐詩七律第一,傳說李白登樓見此詩,也為之嘆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lt;/p> <p class="ql-block"> 當代的黃鶴樓巍峨壯觀,相信其規(guī)模、高度超過歷代的黃鶴樓。新材料新建筑工藝的應用應該讓黃鶴樓從此永遠不倒,千年之后依然又是一個古跡。</p><p class="ql-block"> 只是,黃鶴樓前的一個現(xiàn)代雕塑,其名曰“黃鶴歸來”,其造型和寓意都屬不倫不類,實在是有礙觀瞻,不知為何要有此畫蛇添足之舉?</p><p class="ql-block"> 略感遺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9日于飛機上</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