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恩施州博物館,同時也是中國土家族博物館,全稱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前身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調查勘探工作隊,成立于1976年。館址位于恩施市金桂大道恩施州文化中心(還有非遺館、地質博物館、文化館、城市規(guī)劃館、大劇院、非遺民俗街、文化廣場等)內,總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屬于國家一級博物館,共3層,常設展廳在二樓和三樓。</p><p class="ql-block">二樓是《武陵足音》展廳,是博物館的核心展廳,分為“人類起源、巴人西遷、唐宋遺風、楚蜀屏翰和民俗風情”五個部分,展示從建始直立人開始到近現(xiàn)代各個歷史時期此地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況和社會面貌,再現(xiàn)武陵地區(qū)人類形成、發(fā)展、壯大的整個歷程。曾榮獲“全國十大精品陳列優(yōu)勝獎”。</p><p class="ql-block">三樓是《恩施記憶》《生態(tài)恩施》展廳。其中,《恩施記憶》(近代史)展廳由“山雨欲來、辛亥驚雷、星火燎原、抗戰(zhàn)烽火、解放之路”五個部分組成,通過歷史文物、圖片、文獻等資料,展現(xiàn)了恩施地區(qū)在近代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社會變革,反映了恩施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奮斗歷程和愛國精神。曾獲“湖北省博物館、紀念館六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生態(tài)恩施》展廳圍繞“鄂西林海、華中藥庫、能源基地、世界硒都、礦產寶庫、恩施特產”六大主題,展示恩施地區(qū)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勢,介紹當?shù)氐膭又参镔Y源、礦產資源、特色農產品等。</p><p class="ql-block">恩施州博物館先后被命名為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北省中小學環(huán)境教育基地、湖北省社科普及基地等,獲湖北省博物館系統(tǒng)“十佳社教團隊”“十佳研學路線”等榮譽。</p> <p class="ql-block">這件雙虎鈕錞于是目前全國唯一一件有明確出土時間、出土地點且保存較好的雙虎鈕錞于,為虎錞中之珍品,也是恩施州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p><p class="ql-block">1977年建始縣景陽鄉(xiāng)革塘壩村二臺子出土。器身修長,內空,橫截面為橢圓形,鼓肩,收腹至于下口。上端為橢圓形侈口平盤,盤中并立兩只長15厘米的雙虎鈕,雙虎間有一環(huán)相連,便于懸掛,虎身刻有柳葉形花紋,虎的形體粗獷,虎口大張而鋒齒畢露,尾平伸略上卷,體態(tài)豐滿,栩栩如生。通高49厘米,重12.75公斤。</p> <p class="ql-block">一樓臨展廳正展出《光陰的故事》(9月30日至11月15曰)。</p> <p class="ql-block">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角,川湘鄂交匯之地,西北為重慶,南面為湖南湘西,屬于中國第二階梯末端,東側為四川盆地,西側靠近江漢平原(宜昌以東)。山地面積占98.6%,由北部大巴山脈的南緣分支巫山山脈,東南部和中部屬苗嶺分支武陵山脈,西部大婁山山脈的北延部分齊躍山脈等三大主要山脈組成,形成了峽谷、地縫、溶洞、暗河等地質地貌。</p><p class="ql-block">恩施州政府駐地為恩施市(縣級市),恩施州下轄恩施市、利川市兩個縣級市,建始、巴東、宣恩、咸豐、來鳳、鶴峰6個縣,神農架林區(qū)1個區(q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