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札記|仰望逸夫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種建筑物,能穿越歷史時空,成為不朽的豐碑,讓人類世世代代仰望。在城市的喧囂與浮躁中,總有一些存在,如隱匿于塵世喧囂里的璀璨星辰,以無聲卻磅礴的力量,震撼著我們的靈魂。當我第一次站在逸夫樓前,仰起頭,那一座座巍峨的建筑便如同一座直插云霄的山峰,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神圣力量,瞬間將我浸潤在精神洪流之中。</p><p class="ql-block">逸夫樓是由香港電影大王、邵氏影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1975年成立香港邵氏公益基金會。自1985年開始,邵逸夫捐助中國大陸科教文衛(wèi)事業(yè)的資金達25億元,捐助項目超過3000個,其中80%以上為教育項目,受惠學校超過千所;基金會還設立邵逸夫獎,每年選出世界上有成就的科學家,各頒授100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邵逸夫還曾于1985年出資1000萬,協(xié)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畫。此外,慷慨捐助內(nèi)地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p><p class="ql-block">我們仰望逸夫樓,是因為它是教育公平的見證者。它跨越地域的限制,在偏遠山區(qū)、繁華都市都有它的身影。它讓無數(shù)寒門學子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為他們的夢想插上了翅膀。從逸夫樓里走出的無數(shù)個學子,遍布各行各業(yè),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p><p class="ql-block">逸夫樓,它不僅僅是一座座建筑物,更是邵逸夫先生慈善精神的實體承載,是中國教育發(fā)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其歷史價值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教育史冊上。逸夫先生離開我們已經(jīng)十一年了,華夏大地的一座座逸夫樓,佇立著他源遠流長的慧命。</p> <p class="ql-block">作者:林金龍,筆名海峽詩客、南山雲(yún)竹,福建省長樂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