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朋友給我推薦我給大家推薦成都在市中心新開了一家大旗茶館。隸屬青羊區(qū)在寬窄巷子對面的巷子里(原成都漆廠)非常好找。節(jié)日期間異常火爆說不定哪一天又成了網(wǎng)紅打卡地了。一大早帶上相機一探究竟,一樓用歺二樓喝茶三樓非遺真的有點巴適。逛完寬窄巷子前往此處即可喝茶聊天還可以品嘗美味的小吃。譚豆花,擔(dān)擔(dān)面,抄手,水餃,涼粉,奶茶,應(yīng)有盡有決不會讓你失望。喝茶也很人性化高,中,低,滿足不同的消費群體。我們在這里體驗后都覺得還可以,相約以后在平時去應(yīng)該服務(wù)更好些。作為攝影者重要的不是吃什么喝什么能拍到心儀的片子就心滿意足了。因為去得早光線不是很好只能提高感光度彌補。帶了一支24-120一鏡走天下的頭,用框式對稱點透實構(gòu)圖拍了以下的片片與大家交流分享。請大家品頭論足歡迎拍磚。遺憾的是把最精華的川劇變臉吐火漏掉了下次去一定補上。。。</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陽光斜斜地灑在木桌上,一只白瓷茶杯靜靜立著,杯身印著“DAQICHAGUAN 大旗茶館”的字樣,兩匹駿馬奔騰其上,仿佛要躍出釉面。我輕輕碰了碰杯蓋,溫潤的觸感從指尖傳來。這不只是一次飲茶,更像是一場與成都慢生活的重逢。茶未入口,心已先靜。</p> <p class="ql-block">舞臺還空著,可那束從高處落下的光,已把氣氛拉滿。紅黃交織的光斑打在中央,像一團未燃盡的火,又像川劇臉譜上那一抹濃烈的油彩。我知道,這里很快就會響起鑼鼓,有人披著戲服登場,在瞬息之間換去一張又一張面孔。而我,只想守著這一刻的靜謐,等一場煙火人間的開場。</p> <p class="ql-block">從二樓回廊俯望,茶館像一鍋剛掀開蓋的湯圓,熱氣騰騰,人聲輕沸。一桌桌客人圍坐,有人低頭吹著茶沫,有人夾起一筷子抄手,笑語隨茶香飄散。木質(zhì)桌椅泛著舊時光的光澤,而每一張臉,都寫著此刻的松弛。這哪里是喝茶?分明是把日子過成了段子,有滋味,有回甘。</p> <p class="ql-block">茶杯上的駿馬依舊奔騰,可我已不再只盯著圖案。它盛著的不只是茶,還有這座城市特有的節(jié)奏——不疾不徐,卻從不冷場。我端起它,聽見樓下有人打趣:“你這碗茶,比我人生還講究。”笑聲炸開,像泡開的茶葉,層層舒展。</p> <p class="ql-block">茶館里光線微暗,卻讓人更愿意坐下來。人們穿著家常,腳隨意地搭著椅腿,話匣子一開,就收不住。有人講昨晚的麻將局,有人聊孩子升學(xué),還有人盯著茶湯發(fā)呆,仿佛在等一個久未回復(fù)的消息。這地方不勸人奮進,只讓人安心地“浪費”時間。</p> <p class="ql-block">抬頭是天窗,陽光像被篩過一般灑下來,落在燈籠上、橫梁間、行人的肩頭。樓梯上人來人往,有人端著奶茶上樓,有人提著相機找角度。這空間像是把老成都的魂,裝進了新瓶——柱子是舊的,燈籠是紅的,可那股熱鬧勁兒,一點沒變。</p> <p class="ql-block">茶館挑高開闊,玻璃頂讓天光成了最好的裝飾。樓下坐滿人,樓上陽臺也站了拍照的。燈籠一串串垂下,映著茶湯泛金。我靠在欄桿上,看一對老人并肩坐著,慢悠悠地剝著花生,一句話沒說,卻像說了千言萬語。</p> <p class="ql-block">庭院里那道紅樓梯,像一條通往舊時光的引線。人們踩著它上上下下,腳步聲混著笑語,在“茶城”二字下回蕩。綠植從角落探出頭,風(fēng)一吹,葉子輕晃,仿佛也在點頭稱好。這里不像商業(yè)空間,倒像誰家的天井,誰都能來蹭口茶、歇會兒腳。</p> <p class="ql-block">我又湊近那只茶杯,馬蹄紋路清晰,字母“D”彎得像一道老城門。它不張揚,卻處處透著講究。成都人喝茶,從來不是為了儀式,而是為了那個“安逸”的勁兒——杯在手,心就定了。</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央的紅樓梯依舊醒目,人群圍著它流動,像溪水繞石。有人舉杯自拍,有人蹲下給娃擦嘴,還有老人搖著蒲扇,慢悠悠地數(shù)著臺階。燈籠在風(fēng)里輕輕晃,光斑在地上爬,像在寫一首沒人看得懂的詩。</p> <p class="ql-block">人是真的多,桌挨著桌,笑聲撞著笑聲。可奇怪的是,竟不覺得吵。天窗灑下的光把喧鬧都柔化了,綠植在梁上垂著,像一道道天然的隔音簾。我忽然明白,熱鬧也可以很溫柔。</p> <p class="ql-block">庭院兩側(cè)的樓閣掛著燈籠,紅白條紋的頂棚下,“成都”二字懸在中央,像一句無聲的宣告。這里不標(biāo)榜歷史,卻處處是歷史的影子——老窗格、舊磚墻、還有那杯從清末喝到今天的蓋碗茶。</p> <p class="ql-block">窗格是黑的,金飾是舊的,可人是新的。年輕人舉著手機點單,老人用保溫杯泡著茉莉花茶。二樓有人探出身子看風(fēng)景,樓下小孩追著泡泡跑。這茶館像一口大鍋,把新舊都燉在了一起,味道居然出奇地融洽。</p> <p class="ql-block">混凝土的墻,木頭的桌,燈籠的光暈一圈圈蕩開。人坐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卻沒人催誰快點。茶館不趕時間,成都也不趕。我拍下這一幕,不是為了發(fā)朋友圈,而是想記?。涸瓉?,真的還有地方,讓人可以“無所事事”地待著。</p> <p class="ql-block">走廊頂上全是字,筆走龍蛇,像誰在天花板上寫了一整本詩集。燈籠低垂,光打在木梁上,行人走過,影子被拉得很長。那一刻,我仿佛聽見了墨香,混著茶香,在空氣里緩緩流淌。</p> <p class="ql-block">蓋碗上兩只鹿,安靜地立在“大旗茶館”四個字旁。鹿在中國話里諧音“祿”,可在這兒,它更像是“路”——一條通往閑適生活的路。我輕輕揭開蓋子,熱氣撲面,像老友的一聲問候。</p> <p class="ql-block">從更高處看,紅樓梯像一條紅線,把整個庭院縫在一起。人們散落各處,卻因這空間而相連。有人低頭吃面,有人抬頭看天,而茶,是他們之間最默契的語言。</p> <p class="ql-block">墻上那幅紅底仙鶴圖,六只鶴姿態(tài)各異,像在跳一支無聲的舞。背景紅得純粹,鶴羽白得干凈,仿佛提醒我們:喧囂之中,仍可保有一片清白心境。</p> <p class="ql-block">鳥籠掛在梁下,空著,卻像是有鳴叫余音。成都人愛鳥,也愛茶,把籠子掛在這兒,不是為了養(yǎng)鳥,而是為了養(yǎng)心。茶館里,連寂靜都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紅地毯直通舞臺,有人正在試音,臺下幾桌客人抬頭張望。這里不只是喝茶的地方,更是生活的劇場。下一秒,或許就是變臉、吐火,或是某位素人登臺唱一段清音。</p> <p class="ql-block">金屬鳥籠雕工精細,正面刻著字,風(fēng)一吹,影子在墻上晃。它不關(guān)鳥,只關(guān)住一段慢時光。在這兒,連等待都成了享受。</p> <p class="ql-block">左側(cè)紅柜臺整齊碼著茶具,像在等待一場儀式??蓪嶋H上,這里最不講究儀式。你穿拖鞋來,也能喝到最地道的一碗茶。專業(yè)與隨性,在這兒奇妙地共存。</p> <p class="ql-block">戶外的石板地上,茶桌排開,人們圍坐如老友?;业?、綠植、紅燈籠,顏色簡單,卻搭出了最成都的味道。風(fēng)吹過,有人打了個哈欠,順勢把腳翹上了凳子。</p> <p class="ql-block">樓梯上的“道場”二字,讓我愣了一下。原來喝茶,也可以是一種修行。人們上上下下,帶著煩惱來,揣著茶香走,一進一出,心就輕了。</p> <p class="ql-block">舞臺依舊華麗,紅毯如河,流向未知的表演。可我更愛看臺下——那些等戲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