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稱 奧特曼</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 2669652</p><p class="ql-block">這次的每周一練,我們準備去浦東東岸南墻以及三林鎮(zhèn)森林綠地棧道探店。</p><p class="ql-block">今天是10月4號是國慶假期期間,我們這群老年騎行愛好者一早就從市區(qū)的靜安寺騎行前往三林渡口。</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氣不錯,多云轉(zhuǎn)陰,避開了太陽光的直射,大約騎行一個小時,到了徐浦大橋下的渡口,這是我們在渡口進站準備上輪渡擺渡過黃浦江。</p> <p class="ql-block">過江的輪船來了,我們上了船,上海的自行車要過江一般只能乘輪渡,無論是南浦大橋,楊浦大將還是徐浦大橋,都沒有給自行車和行人留下一席之地,有點嫌貧愛富啊。</p> <p class="ql-block">過了渡口,出來右拐就是平展展的騎行專用的棧道,這不蒂是騎行愛好者的福地呀。</p> <p class="ql-block">從這里一直騎行到東岸的南墻,一共大概有5公里的路程,全是新修好的自行車道,沿途還有好幾個可以觀景的休息點,這是我們沿途看到的徐浦大橋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大橋像根白練,把天和水輕輕系住。旁邊的凸面鏡里,能瞧見騎行者的人影,騎著車,像從另一個次元溜進來的。</p> <p class="ql-block">奧特曼往那兒一站,頭盔還在頭上,像剛從風里鉆出來。身后的大橋橫在江面上,鋼索拉得筆直,倒襯得俺這身騎行服格外鮮亮。旁邊的凸面鏡里,能瞥見橋面和樹影,像把另一個世界的邊角料偷摸映了過來。</p> <p class="ql-block">看這里這條通往景區(qū)深處的石條路,樹彷佛把天裁成了長條,鋪在路上。我們騎著車,像把自己放進了一條綠色的隧道里,車輪碾過石板,發(fā)出悶悶的響,倒把樹影襯得更靜了。</p> <p class="ql-block">我們騎行到了徐浦大橋的底下,這是石緒老弟拍攝的,我找了半天也沒找到這個角度,最后在他的指導下把視角放低趴在地上,才得到了這張比較成功的吸引眼球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攝影師不易呀,爬高伏低的,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獲得博眼球的亮片。</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那幅著名的東岸南墻的宣傳畫,奧特曼幾年前來過,對這幅畫還是蠻有印象的,那時候前面的路還沒修好,到這里好像已經(jīng)是終點了。</p> <p class="ql-block">為了加深印象,我把這幅畫用視頻從前到后過了一下,原來只有在一定的角度才能看到的畫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遠遠地看到了南墻的終點,這里用障版隔離開來了。前面居然還在施工,也許等到我們明年再來,就可以看到更遠的風景了。</p> <p class="ql-block">順利到達目的地,是不是該舉手歡呼一下?我們戴著頭盔,像一群準備闖世界的孩子,可臉上的笑又透著熟稔的歡喜。自行車在腳下,國旗在風里飄,連身后的施工圍擋都成了背景板。</p> <p class="ql-block">回首一望居然看到路邊栽種的一大片的粉黛亂子草,這可是在網(wǎng)上紅的一塌糊涂的網(wǎng)紅打卡草啊,這里竟然有那么大一片,還居然寂寞開無主,那些網(wǎng)紅博主都眼瞎了嗎?</p> <p class="ql-block">從東岸南墻出來,我們就前往第二個景點三林水上森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我們都是第一次來,王隊也只好找當?shù)厝舜蚵犨@個濕地森林公園,據(jù)說還沒有開放,我們只有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誤打誤撞了。</p> <p class="ql-block">看到這邊一座小橋,圍欄開著口,我們就闖進去了,里邊風景太他媽可愛了,到處都是美不勝收的,我們都舍不得走了。</p> <p class="ql-block">水像塊巨大的玻璃,把樹的綠、天的灰都原模原樣地映下來。風一停,連草尖的顫動都被收進這面鏡子里,紋絲不動。</p> <p class="ql-block">總有人說“要去遠方看風景”,可眼前這方小湖,把整片林子都攏在懷里,連遠處若隱若現(xiàn)的樓都成了襯景。人站在這兒,好像也被這靜水熨帖了,那些急匆匆的念頭,都跟著樹影一起沉到了湖底。</p> <p class="ql-block">我們戴著頭盔,像把自己裝在彩色的殼里,卻對著一汪靜水掏出了手機。樹影在水里晃啊晃,遠處的樓和高壓電線塔都成了背景板。</p> <p class="ql-block">遠處的樓群隔著樹影,像另一個世界的剪影。而這里,水把樹的模樣原封不動地抱在懷里,連風都輕手輕腳的。人到了這兒,好像也把平日里的匆忙給卸了,就剩眼前這一汪能照見樹、照見天,也照見自己的水。</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這風景里,騎行服的顏色在靜水綠樹間格外鮮亮,像往這幅“自然畫卷”里添了筆活潑的色彩。自行車立在木棧道上,車輪還帶著路上的風,人卻在此刻靜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樹站在水里,跟自己的影子手拉手。葉子黃一塊綠一塊,像把夏天和秋天揉在了一起。水面靜得能當鏡子,把樹的模樣原封不動地映出來,連樹皮上的紋路都看得清。</p> <p class="ql-block">風一吹,葉子晃了晃,水里的影子也跟著顫。倒像是樹在水里藏了個雙胞胎,一個在岸上站著,一個在水里躺著,誰也離不開誰。</p> <p class="ql-block">白鷺像片羽毛,飄在水中央。樹把影子整個兒倒進水里,綠得發(fā)稠,連遠處的樓和電線塔都跟著柔和起來。</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森林中的棧道騎行,一路向前,風追著我們,兩旁的綠樹掩映著,頭盔一戴,腳下生風,笑聲撒一路,年齡早被拋在身后了。多像在跟生活說:“來呀,咱們接著往前騎!”</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湖和森林,組合成了一幅大自然交響曲,我們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終于來到了路邊,豈不料馬路對面還有一個綠野仙蹤,叫做“三林濱江城市森林”</p> <p class="ql-block">為了體現(xiàn)我們支持活動的,我們?nèi)w在這公園的門口打卡一張。</p><p class="ql-block">紅旗幟往那兒一豎,這一身騎行服的亮色就都有了歸處。“春眺園”的牌子立在旁邊,像在說:春天不光在園子里,也在我們的的車輪上、笑臉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去的路上我們吹著風,我們一路在浦東騎行。經(jīng)過了當年的世博會場館。</p><p class="ql-block">看這建筑像片被風揉過的紙,輕輕彎出個弧,又把自己完整地印在水里。遠處的高樓是硬朗的筆直線條,襯得這“紙”似的建筑更軟了,軟得能兜住一汪水的心事。</p> <p class="ql-block">而這個建筑像被風掀起的白綢,一路舒展成排,倒把身后的高樓襯得像凝固的灰墨。馬路是條沉默的線,路燈桿孤零零站著,可那片“白綢”不一樣,它明明是鋼筋水泥造的,偏要做出種要飛起來的架勢。</p> <p class="ql-block">而在這里,這些高樓們像群穿玻璃西裝的紳士,在灰天底下擺著各自的造型,有的削尖了角,有的切了斜棱,個個都透著股“我很現(xiàn)代”的勁兒。水邊的柳樹倒不管這些,只管把枝條軟趴趴垂進水里,把倒影攪得晃晃悠悠。</p> <p class="ql-block">這是石緒老弟給照的大橋,石老弟的眼很毒,總是能從平凡中找到獨特的視角。抬頭看,橋的鋼索拉得又直又緊,像把巨大的豎琴;而頭頂?shù)幕【€卻軟乎乎的,像給天空蓋了片薄瓦。</p> <p class="ql-block">終于到了回去的碼頭,為了不走回頭路,我們到的是經(jīng)過世博會的南碼頭,這里的碼頭建筑在半空扭出流暢的弧度。這未來感的建筑令人陶醉,卻又讓人覺得踏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