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稱:淡泊明志</p>
<p class="ql-block">美篇號:48788171</p>
<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wǎng)絡致謝侵刪</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中秋月圓時。清輝灑落,如薄紗覆地,仰望天心那輪皎潔圓滿的明月,思緒便不由飄回故鄉(xiāng)的庭院。兒時的中秋,沒有繁復的儀式,只有一家人圍坐在小院中,抬頭看月,低頭分食一塊月餅。那輪高懸的圓月,像極了母親端出的月餅,也像極了我們圍坐成的圈——圓,是中秋的形狀,是思念的輪廓,更是團圓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那時家境清貧,父親一人撐起全家生計,母親帶著我們兄弟四人在鄉(xiāng)下過活。每逢中秋,為了省錢只能買一塊月餅。當年的月餅有三種餡料:五仁、棗泥和豆沙。只能三選一,我們總是爭著要五仁的——那滿是果仁與冰糖的香氣,仿佛藏著整個秋天的豐盈。母親用一把水果刀,沿著月餅表面輕輕劃出十字,再小心翼翼地分成四份,連邊緣的芝麻都盡量均分。母親總是說不愛甜食,可那雙望著我們的眼神,分明盛著溫柔與克制。我們年少懵懂,竟真信了她的話。分到手中那一小塊月餅,舍不得一口吃完,只敢用門牙輕輕刮去表面的糖霜,再掰下一角含在舌尖,任五仁的醇香與冰糖的清甜緩緩化開。那一口,是節(jié)令的滋味,更是貧瘠歲月里最奢侈的甜。</p> <p class="ql-block"> 后來日子漸漸寬裕,可以每人分一半,也就是可以買兩種餡料的月餅,選擇反而有了糾結(jié)。還是一塊月餅切成四份,每人可以吃上兩種餡料,已是莫大的滿足。</p><p class="ql-block"> 再后來,家境好轉(zhuǎn),每人能分得一整塊月餅,父母也能安心吃上一口。可奇怪的是,我竟不再像從前那般眼巴巴地盼著、饞著。月餅變得尋常,手里的那一塊,不再需要藏進書包、分幾日吃完。</p><p class="ql-block"> 我們工作之后,家里生活發(fā)生翻天的變化,月餅也已經(jīng)不是我們以往渴望一年才能品嘗的美食,比月餅更美味的點心也進入了我家的日常。月餅逐漸退出主流美食的行列,更多的是中秋節(jié)的標配。</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中秋,月餅早已琳瑯滿目——廣式的油潤、蘇式的酥香、京式的厚重,還有冰皮月餅需冷藏保存,仿佛節(jié)日也變得精致而疏離。公司發(fā)的、朋友送的,堆在桌上,拆開嘗一口便擱在一旁。再復雜的餡料,再精巧的包裝,也難喚回兒時那一小塊月餅帶來的悸動。雖然我依然會在中秋夜吃上一口月餅,不為解饞,也不為果腹,只為輕輕觸碰那段藏在時光深處的記憶——觸碰母親手中的刀痕,觸碰兄弟圍坐的笑語,觸碰那一塊被分成四份的、帶著芝麻香的團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