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諧趣園(Garden of Harmonious Interests),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新建宮門路19號頤和園內(nèi),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江蘇省無錫市寄暢園所建,清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按清嘉慶年間原貌重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諧趣園由臨水的13座亭臺、樓、榭和上百間游廊組成,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園中間為約三畝(2000平方米)的水池,池邊砌太湖石,沿岸植垂柳。園門東有曲橋通知春亭,亭后有曲橋接引鏡軒,軒東有廊通洗秋軒。洗秋軒北為飲綠亭,是慈禧太后的釣魚處,亭東有知魚橋,橋兩端有石坊。橋東為知春堂,堂北轉(zhuǎn)角處有八方小亭,稱小有天,有廊通蘭亭。亭北通湛清軒,亭西通涵遠(yuǎn)堂后廡。涵遠(yuǎn)堂位于池北岸正中,堂西有曲廊通矚新樓,樓南為澄爽齋,齋南有廊通園門。園西北有玉琴峽。諧趣園在頤和園內(nèi)是一個獨立成區(qū)、具有南方園林風(fēng)格的園中之園,對研究清康熙、嘉慶時期的皇家園林建筑有著較為重要的參考價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1年3月4日,包含諧趣園在內(nèi)的頤和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