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1年春節(jié)前,我爸把我送到了榆樹縣農(nóng)村的奶奶家。</p><p class="ql-block"> 爺爺?shù)谝痪湓捑驼f:“你去年沒來,以前你小,出咱家院門上村子哪兒去玩兒,不是別人抱著,就是手把手領(lǐng)著,現(xiàn)在你都11歲了,再長就是半大小伙子了,我可告訴你:自己出門,可不行上井沿。”</p><p class="ql-block"> 我聽不明白:爺爺這話說誰呢?我連“井”都沒有看見過,要是說我,我可蒙圈了,我倒非得看看爺爺說的“井”啥樣?</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爺爺指路,我們爺倆手拉手來到村子當中旁邊有有一個大木槽子的破木架子前面,我說:“井在哪兒?”</p><p class="ql-block"> 爺爺說:“眼睛往下看。”</p><p class="ql-block"> 我順著木架往下一看,哎呀!嚇死我了!木架下面是一個黑咕隆咚的無底洞,這就是爺爺說的“井”吧,這要是看不見一腳踩進去,可就是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了,小命就得畢事了!</p><p class="ql-block"> 爺爺看我兩眼發(fā)直,腦袋直哆嗦,道都不敢走了,就把我放在井臺下面,蹲在旁邊的土墻底下,點著一袋煙,抽一口。</p><p class="ql-block"> 我慢慢走到爺爺身旁說:“爺爺:這井是干啥用的?”</p><p class="ql-block"> 爺爺站起來,大聲說:“干啥的?全村子200多口喘氣的,都離不開這口井的水,都指著它活著呢!你說說是干啥的?你都讀高小了,在村子里也是一個文化人了,怎么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像個傻子一樣?”</p><p class="ql-block"> 我趕緊說:“我一年級就學(xué)過《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可是圖上沒有木架子、水槽子,只有上面寫著字的井裙,看不見今天我看見的黑咕隆咚的‘井’,你不能怪我呀?!?lt;/p><p class="ql-block"> 爺爺說:“是井就有危險,危險就在水上?!?lt;/p><p class="ql-block"> 這時候有一位我叫“六爺”的中年人,手拎著一只尖底、好像是柳條編的水桶,肩挑著一副鐵皮水桶走過來,我覺得我爺爺家也有一只同樣的尖底水桶。</p><p class="ql-block"> 爺爺說:“老六,你給孫子講講井上轉(zhuǎn)圈這些物件都叫啥?啥用?”</p><p class="ql-block"> 六爺一個一個指著那些東西告訴我:井臺下面那個大水槽是用來飲牲口和羊的,直接橫在井口上的圓木筒是轆轤頭、上面纏著的是井繩、后面是支架、支架后面吊著的是平衡石,轆轤頭另一頭支出來的彎木棍是搖把子,我手拎著的這個叫柳罐斗子是井的心臟,只有把它拴在井繩頭上在井底裝水,搖上來,倒在水桶里,挑家去倒水缸里,我們才能洗臉、做飯、燉菜、喝茶、吃藥,喂豬、喂雞、喂鴨、喂鵝、吃蛋、、、</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井臺下,看了六爺彎腰掛上柳罐斗子,搖著搖把子把水打上來,然后,手拿著柳罐斗子把兩桶水灌滿,再摘下柳罐斗子拎在手里,挑起水走了的全過程。</p> <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我問爺爺:“為什么誰家都有一只柳罐斗子?拴在井繩上一只不行嗎?”</p><p class="ql-block"> 爺爺說:“冬天里井口下面都是冰碴子,掉井底下去打水,鐵桶、木桶都容易撞壞,就是柳罐斗子扛撞,不壞,可是橫撐的硬雜木得用鐵皮包上,安裝很復(fù)雜,使用時稍不注意不是斷了,就是掉下來,容易出事。</p> <p class="ql-block"> 原來是拴著的,很多人用公用的東西不像用自己家的東西那么精心,不負責任,因此三天兩頭就得換一只,生產(chǎn)隊安排一個勞動力管這事兒都忙不開。后來生產(chǎn)隊長憋出來一個“金點子”:全村人的除了小孩子都有編柳罐斗子的手藝,用的柳樹條子遍地都是,于是,每個家庭自備柳罐斗子,生產(chǎn)隊負責井的環(huán)境管理,全村人都舉手通過。公井私用,人順水順,隨到隨用,平安自在?!?lt;/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早晨、奶奶對我說:“孫子:你睡覺還說夢話?!?lt;/p><p class="ql-block"> 我說:“奶奶快告訴我,我說啥了?”</p><p class="ql-block"> 奶奶說:“上井臺挑水是大人的事兒,小孩子要懂事,經(jīng)過井臺繞著走?!?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