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冰島位于大西洋中脊裂谷帶,北美與歐亞板塊分離邊界,數(shù)千萬年前,北美板塊與歐亞板塊逐漸分離,巖漿沿著裂縫不斷上涌,直至沖破海面,冰島就此在烈焰中誕生。</p> <p class="ql-block"> 因此,冰島成為火山島。全島貫穿著30個活火山系統(tǒng),共有火山200~300座,其中,40~50座為活火山。幾乎整個國家都建立在火山巖之上?;鹕絿姲l(fā)形成的玄武巖熔巖流、火山口及地?zé)峋坝^(如間歇泉和溫泉),加上長期的風(fēng)化(冰川磨蝕、凍融作用、降水侵蝕)與構(gòu)造運動(地震、地殼抬升)將原始火山體改造為千溝萬壑的平原、陡峭的火山頸或嶙峋的玄武巖柱林,從而構(gòu)成了冰島荒涼而壯觀的月球般地表。</p> <p class="ql-block"> 火山口是這片荒原最醒目的印記。它們絕非千篇一律的圓,有的如巨碗深陷,直徑數(shù)公里的坑底積著淡藍色的冰湖,風(fēng)掠過湖面時,會卷起細碎的水霧,與火山巖的灰褐色撞出清冷的層次感;有的則是殘缺的環(huán)形山,一側(cè)山壁被遠古的噴發(fā)撕裂,露出內(nèi)部層層疊疊的熔巖堆積,像是被剖開的大地年輪;更有迷你的火山錐散落在荒原各處,僅一人多高,頂端的小口還保留著當(dāng)年巖漿噴涌的姿態(tài),仿佛下一秒仍會有熾熱的火舌竄出。</p> <p class="ql-block"> 凝固的熔巖,是火山最具動態(tài)感的“靜物”。它們曾是奔涌的紅色河流,如今卻以千萬種姿態(tài)定格:有的如鋒利的刀脊聳立,棱角分明的巖塊交錯堆疊,陽光照射下泛著金屬般的冷光,走在其間需時時留意腳下的尖刺;有的仍保留著流淌的軌跡,巖面布滿褶皺與波紋,像是被突然凍結(jié)的巨浪,連巖漿流動時的漩渦與氣泡都清晰可見;更多的熔巖則化作了黑色的“石?!保懵兜膸r塊在荒原上綿延數(shù)公里,沒有絲毫植被遮擋,只有純粹的黑與天空的藍形成強烈對比,讓人錯覺踏入了另一個星球。</p> <p class="ql-block"> 最妙的是苔原與熔巖的相遇。在熔巖裸露的區(qū)域之外,成片的綠色正悄然蔓延——那是冰島特有的馴鹿苔,它們以百年為單位緩慢生長,在黑色的巖縫間、熔巖的凹陷處扎根,將冰冷的火山巖裹上一層柔軟的綠毯。有的熔巖丘頂部覆蓋著完整的苔原,遠看像一個個圓潤的綠色絨球;有的則是苔原與熔巖交錯分布,綠色的斑塊點綴在黑色的基底上,如同大地親手繪制的抽象畫。用手輕觸苔原,能感受到它蓬松的質(zhì)感,與旁邊堅硬的熔巖形成奇妙的觸感反差,這是生命對火山荒原最溫柔的征服。</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震撼從不需刻意尋找?;鹕搅粝碌暮圹E在眼前鮮活跳動——這是冰島高地獨有的力量,不喧囂,不張揚,卻能讓每個見過它的人,都記住這份來自大地深處的、原始而磅礴的震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