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內(nèi)鄉(xiāng)古縣衙記游</p><p class="ql-block">內(nèi)鄉(xiāng)縣衙,位于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城東大街,是中國古代的官署衙門,是國內(nèi)第一座衙門博物館,也是中國古代官衙建筑的歷史標本。內(nèi)鄉(xiāng)縣衙是以北京故宮為藍本,汲取長江南北的建筑風格設(shè)計而成的一座封建官衙,占地面積470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8進,房舍260余間。是中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有“天下第一衙”之稱。還有“北有故宮,南有縣衙”、“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nèi)鄉(xiāng)”的美稱。</p><p class="ql-block">沿著中軸線往里走,儀門兩側(cè)的“公生明”牌坊最是醒目,紅墻黑字刻著“爾俸爾祿,民膏民脂”,讓人瞬間讀懂古代官員的為官準則。</p><p class="ql-block">大堂是縣衙的核心,公案上擺著驚堂木與令牌,兩側(cè)“回避”“肅靜”牌泛著舊光,仿佛能聽見當年斷案時的威嚴聲響。很幸運趕上一場模擬當年縣令辦案的實演,從民婦擊鼓鳴冤,到縣令升堂斷案、呈堂證供、當庭宣判、杖責刑罰,興覽古代縣府辦案程序。</p><p class="ql-block">縣衙后院兩株700年樹齡的丹桂盛開,馨香撲鼻,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最有趣的是二堂旁的“琴治堂”,相傳古人用“治琴”的心思治理百姓,既有威嚴,亦存溫情,倒與當下“柔性執(zhí)法”的理念不謀而合。</p><p class="ql-block">后院的吏舍與膳房最是鮮活,土灶上還擺著陶碗,書架上散落著泛黃的典籍,讓人想起官吏們褪去官服后,也是煙火人間的尋常模樣。臨走前站在三省堂前,看夕陽掠過飛檐上的瑞獸,忽然明白這座古縣衙不只是建筑,更是一部寫在磚石上的“為官教科書”。</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8日(照片是華為p80pro手機拍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