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從聰穎可愛的少兒到矍鑠鶴發(fā)銀絲的翁媼,都不言而喻的舉起手機,頻頻搜尋美麗瞬間進行拍照,成就了人人都步入攝影師的行列。不得不令人感慨社會的進步,時代向好向上向美的變遷?!翱棠緺拷z作老翁,雞皮鶴發(fā)與真同”的我們,溝壑縱橫的皮膚一年比一年深邃敦厚,輕輕梳理發(fā)際已是如雪一樣的潔白花絲,那是幾十年的履歷的沉淀素質(zhì),已從拼搏奮斗時光步入漫漫回憶光環(huán)里,從那甚至已泛黃褪色斑駁的照片里搜尋青少年、壯年及步入老年的時光記憶。</p> <p class="ql-block"> 揭開照相和洗印照片的神秘妙曼朦朧面紗,還是受到我二姐夫的啟發(fā)和涌動心中的好奇轉(zhuǎn)化為愛好的。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有一年夏天二姐夫休假給我?guī)砹艘话f是叫“海波”的晶體顆粒,還有一包定影粉、一包被黑塑料袋卷著的平光相紙。給我粗略的講了一下沖洗照片流程及注意事項,啟迪了我對洗印照片的好奇心。 向往和新奇的新生事物勾起了我敢試試看的信心。從一個角落里找來一塊平光玻璃擦拭干凈。在晚上漆黑的屋內(nèi)將玻璃放兩塊木板上。摸黑將底片放在玻璃板上再把相紙壓上面一手摁著,一手打開手電筒曝光幾秒鐘,隨后將相紙放進顯影液里,很快就出來了模糊影像又很快變成一張黑色紙片。經(jīng)過多次的遞減曝光時間和顯影時間,人像終是不清楚。獲感總算是對沖洗照片有了初步認知。從此也提升對攝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恰好我的唐侄子被縣照相館招做攝影照相工作,一次我參與了他在標準暗室里紅色柔光下進行洗印照片的機會,從認知和操作上有了較大的提升。在七十年代部隊服役的一次出差,相約了女友,在前門大街一門市租了一臺雙反鏡頭相機,一塊八毛錢的黑白膠卷,從天安廣場到故宮、中山公園、天壇公園、北京動物園幾個令世人崇戀的景點進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拍照,黑白照片上卻彌留下永久紀念的美好回憶影像。</p> <p class="ql-block"> 進入工作單位后購置了一套攝影指南教材,除自學外還向總廠宣傳部專職攝影師請教學習,自己的攝影技術獲益匪淺。有一年我參加了在承德市的全國信息工作培訓,組織游覽普陀宗乘廟(小布達拉宮)、普寧寺(大佛寺)、磬錘峰(棒槌山)、避暑山莊等美景都留在鏡簾內(nèi),美景加攝取技藝照豐富充實了總廠《周報》的攝影版面。在總廠黨辦室工作時,為了反映出優(yōu)秀黨員們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事跡材料,都要到他們工作現(xiàn)場取景拍照。有的在震耳欲聾的大軋輥車間,有的在高溫煉鋼爐或是煉鐵爐前,還有的在起重機械高十幾米的天車上拍照。爐火熊熊,粉塵彌漫,煙霧繚繞,師傅們在那樣的惡劣環(huán)境下忘我的奮斗在生產(chǎn)第一線,受他們的感染與激勵,恪盡職守為每位優(yōu)秀黨員拍好照服好務。后被安排到鑄鋼分廠維修車間黨務工作,把車間和分廠事跡突出的職工拍成照片,為總廠報紙?zhí)峁┝舜罅繑z影素材,起到了一定的宣傳鼓勵作用。造型車間有對夫妻職工,男職工多次被評為總廠、邢臺市和河北省勞動模范,其愛人被評為總廠和邢臺市三八紅旗手,捕捉到這一信息,我拍攝了他們夫婦倆的一張工作照,擬名《比翼齊飛》投稿給《邢臺日報》社和《河北日報 》社,均被省市兩報頭版刊登。</p> <p class="ql-block"> 在邢臺市的燧氏火神廟的民俗文化活動中,以中老年女性為主體《打扇鼓》是其活動精髓。眾所紛紜未曾親眼目睹演技,我和總廠宣傳部干事約好,廟會期間體味那鮮活滿滿的演技和市間香火氣息的取景拍攝。晚上的廟會香火裊裊,光影映人臉龐閃爍恍惚,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那些若不禁風的瘦弱老年女藝人,跳著輕盈的舞步、手搖著圓形扇鼓唱念著術語腔調(diào),自由快活熱烈,圍觀人們以驚詫目光贊嘆其術業(yè)有專攻。我和攝影同行攝取了部分照片,在他的洗印室洗印好一起欣賞探討夜晚香火光焰下的拍攝技巧。去年十月十八日火神廟廟會其間,我們同山西晉城戰(zhàn)友夫婦,來建城史三千多的邢臺,最具代表性的地標性建筑清風樓,仿元代建筑步行一條街的鄉(xiāng)藝觀瞻活動,并攝取了部分照片。廟會游關活動增加了新風時尚青年元素,打扇鼓隊伍由年輕的青年男女組成,步幅輕盈,婀娜溫柔,飄飄欲仙令人賞心悅目。時代在進步 ,民俗文化也隨之升華進化。</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誠然,攝影是一個系統(tǒng)科學的學科,構思、導向與目標,背景圖示題意,甚至需到非常危險的地段采拍抓拍,以匠心精神抓拍獨到之處的意境照,以此提升照片時效、時光、時空意蘊。</p><p class="ql-block"> 有次我們組織單位勞動模范、生產(chǎn)標兵及生產(chǎn)骨干赴石家莊抱犢寨游覽,對他們做出努力貢獻的精神表示鼓勵。在拍抱犢寨南天門門樓時全景照,持短焦鏡頭相機,需退到離全景幾十余米遠處,距斷崖僅一米遠的斜坡上拍攝,當時幾百米深斷崖前尚未安裝保護裝置,斜度太大左腳突然崴傷了,險象環(huán)生的取景經(jīng)歷,到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令人毛骨悚然。但這驚險一瞥卻給我的人生里程上添充了豐實的厚度。</p> <p class="ql-block">文字、編輯:天水之藍</p><p class="ql-block">圖片:致謝網(wǎng)絡原作者 </p><p class="ql-block">音樂:《溫馨敘事》、致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