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元上都遺址是中國元代的都城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上都鎮(zhèn)東北約20公里處的金蓮川草原上。</p><p class="ql-block">以下是詳細介紹:</p><p class="ql-block"> 歷史沿革:1256年,忽必烈命劉秉忠在桓州城東、灤水北岸的龍岡相地建城,命名為開平。1260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開平府。1263年,開平府升為都城,定名上都。1264年,忽必烈建大都城,確立兩都巡幸制度,上都為夏都。元朝歷經十一帝,108年,上都始終是元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之一。1358年,元上都被農末起義軍焚毀,后幾經戰(zhàn)亂,逐漸荒廢。</p><p class="ql-block"> 遺址布局:元上都遺址主要由宮城、皇城、外城、關廂、寺廟、墓群、水利工程等遺存組成,總占地面積達250平方千米。宮城位于城市中心,是皇帝居所,平面呈長方形,有大安閣、穆清閣等30余處院落遺址?;食瞧矫娉收叫?,內有“四橫三縱”共7條主要街道,分布著大龍光華嚴寺、孔廟等建筑遺跡。外城整體呈曲尺形,圍繞于皇城之西、北兩面擴建而成,辟有四門。</p><p class="ql-block"> 文化價值:元上都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融合的產物,是古代城市規(guī)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結合的突出代表。2012年,元上都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對于研究元朝歷史及蒙元文化具有獨特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也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各族人民的寶貴遺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