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蜿蜒的公路在群山間盤繞,果子溝橋如長虹臥谷,橋下林木蔥蘢,遠處峰巒疊翠。我們穿行于這幅流動的山水畫中,心隨景動,恍然如入王維筆下的“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span></p> <p class="ql-block">果子溝大橋不僅是連接賽里木湖與伊犁河谷的咽喉要道,更是一條移步換景、險峻與秀美并存的天山立體畫廊。</p> <p class="ql-block">導游大聲講解:我們現(xiàn)在正行駛在大橋的S形曲線段。這種設計可不是為了好看而已——它讓橋梁更好地適應了山谷地形,同時減輕了駕駛者的視覺疲勞。作為全國首座公路鋼桁梁斜拉橋,大橋使用特殊橋梁鋼17000噸,高強螺栓連接的精度控制在2毫米之內(nèi),堪稱新疆公路建設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果子溝大橋作為連接賽里木湖和伊犁河谷的咽喉要道,其建造徹底解決了伊犁河谷的出行難問題,使伊犁州能夠全天候通達烏魯木齊,對邊疆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p> <p class="ql-block">果子溝大橋北起蒙瓊庫勒,上跨果子溝峽谷,南至將軍溝隧道;線路全長4.4千米,大橋長700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為80千米/小時。大橋采用了雙塔雙索面鋼桁梁斜拉橋的設計方案,具有結(jié)構簡潔、施工方便、抗震性能好等特點。</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智慧結(jié)晶——果子溝大橋!</p> <p class="ql-block">果子溝大橋,云端上的鋼鐵詩篇,壯美與智慧并存!</p> <p class="ql-block">車子穿過最后一段蜿蜒的山路,一片難以置信的藍色,就那么毫無預兆地撞進了我的眼簾。先前戈壁的枯黃與山石的灰褐,仿佛都是為了這一刻的驚艷所做的漫長鋪墊。那是一種怎樣的藍??!它不像天空那般飄渺,也不像海洋那般深沉,它更像是大地裂開一道縫隙,將自己珍藏了億萬年的一塊最純凈、最凝固的藍寶石,袒露給了蒼穹。陽光灑在湖面上,碎成億萬片跳躍的金鱗,而湖水本身,卻靜得如同一個亙古的夢,一種巨大的、沉默的力量,將周遭一切的喧囂,連同我內(nèi)心的紛雜,都吸納了進去,化為了虛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水如鏡,倒映著藍天與遠山。小島靜臥中央,亭臺錯落,幾葉扁舟輕泊岸邊。我們在湖畔駐足,看游船劃過水面,泛起漣漪,驚起一片寧靜。這景致讓人想起范仲淹所言:“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此刻方知古人筆下并非虛言。</span></p> <p class="ql-block">我迫不及待地走近湖邊。近看,湖水是透明的,清冽得讓人心顫。湖底的卵石紋路清晰可辨,被波紋扭曲成流動的圖案。一波又一波輕柔的浪,不急不緩地拍打著湖岸,那聲音不像海濤般喧嘩,而是絮絮的,低低的,像是什么亙古的神明在耳邊竊竊私語,訴說著冰川移動、山河變遷的往事。風從湖面上吹來,帶著一股沁入骨髓的涼意和一絲微咸的氣息。我蹲下身,用手掬起一捧湖水,刺骨的寒冷瞬間驚醒了我所有的感官。這水,是來自天山的雪,是穿越了時光的冷。</p> <p class="ql-block">我們沿著湖岸慢慢行走。湖水的色彩并非一成不變,從岸邊的透明,到淺灘的碧綠,再到深處的湛藍,層次豐富得像一幅精心暈染的畫卷。遠處,連綿的雪山倒映在如鏡的湖面上,虛實難分,仿佛有兩個世界在此完美對稱,一個向上,通往天堂;一個向下,沉入秘境。偶爾有幾只白色的水鳥掠過水面,翅膀點起一圈漣漪,打破了倒影的完整,但很快,湖面又恢復了那令人敬畏的平靜。</p> <p class="ql-block">同行的當?shù)厝苏f,賽里木湖有一個美麗的別稱,叫“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淚”。這是因為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長途跋涉至此,被天山山脈阻擋,最終將最后的水汽慷慨地傾瀉在這里,化作了這抹絕世的藍色。這個充滿詩意的解釋,為這片湖水更添了一份遙遠的、宿命般的浪漫。它仿佛是歐亞大陸深處一個藍色的坐標,標記著水汽遠征的終點,也成了旅人心中一個關于純凈與遙遠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湖的對岸,有星星點點的白色氈房,像散落的珍珠。幾匹駿馬在草地上悠閑地踱步,牧民的身影在廣闊的天地間顯得微小卻從容。此情此景,讓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曾經(jīng)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商隊與僧侶。當他們穿越了九死一生的沙漠與險峻的達坂,猛然見到這片蔚藍的水域時,該是何等的激動與慰藉!這湖水,不僅解了他們?nèi)怏w的干渴,想必也洗滌了他們疲憊的靈魂。</p> <p class="ql-block">陽光普照了大地,湖面的藍色開始變得深沉,仿佛吸飽了太陽的暖光,呈現(xiàn)出一種靜謐的、深藍色的調(diào)子。雪山之巔被染上了瑰麗的玫紅,像少女羞赧的面頰。陽光雖然不錯,風卻有點大了,但我們卻舍不得離開。我最后一次凝望這片浩渺的湖水,試圖將它的顏色、它的聲音、它的氣息,深深地刻進記憶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浪輕吻岸石。雪山遙立天際,與碧海相望,剛?cè)岵?。我們坐在礁石上,聽濤聲陣陣,看游人嬉戲,恍若置身陶淵明筆下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境。</span></p> <p class="ql-block">回程的車上,我依然沉默著。賽里木湖的美,不是那種喧鬧的、可以輕易用語言捕捉的美。它是一種巨大的寧靜,一種徹骨的清涼。它仿佛在我喧囂的心湖中,也投下了一顆藍色的石子,漣漪散盡后,留下一片前所未有的澄明與平靜。我知道,往后的日子里,每當我覺得疲憊與浮躁時,便會想起這片西域的藍,想起這“最后一滴眼淚”的清澈與冰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步入伊犁老城喀贊其,已經(jīng)是下午了,藍門白墻的建筑盡顯民族風情。馬車緩緩而行,銅鈴輕響,仿佛帶我們穿越時光。文化區(qū)內(nèi),歌舞翩躚,橫幅高懸:“與您共享幸福家園”,歡聲笑語中,是這片土地最真摯的邀約。</span></p> <p class="ql-block">喀贊其民俗旅游區(qū)是位于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東南方向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總面積22.9平方公里,核心區(qū)12.8平方公里,是一個以多民族聚居、傳統(tǒng)手工藝和百年民居為特色的原生態(tài)人文景區(qū),被譽為“民居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城里的老房子保存的很好,建筑風格?保留了300余棟清代至民國古建筑,以藍白色外墻為標志,融合維吾爾族、歐式及波斯風格,被稱為“中國版舍夫沙萬”。??</p> <p class="ql-block">這個導游是個維吾爾族小姑娘,工作有干勁兒,服務又熱情,漢語還說的字正腔圓。老城的過去現(xiàn)在、風土人情、傳奇故事等等,被她講的聲情并茂,栩栩如生,受到了大家的喝彩。</p> <p class="ql-block">新疆的少數(shù)民族都能歌善舞,每到一地,表演已經(jīng)成了常態(tài)。</p> <p class="ql-block">到哈薩克族老鄉(xiāng)家做客,品嘗他們制作的冰激凌,參觀他們住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之后又去了霍爾果斯國門景區(qū)。景區(qū)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魻柟箍诎队?983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恢復對哈薩克斯坦和第三國開放,是中國西部歷史上最長、綜合運量最大、自然環(huán)境最好、功能最為齊全的國家一類陸路公路口岸。</p> <p class="ql-block">通過老照片、實物和蠟像了解口岸從駝隊驛站到國際樞紐的百年變遷。</p> <p class="ql-block">霍爾果斯口岸距離烏魯木齊市670公里,伊寧市90公里,距離哈薩克斯坦雅爾肯特市35公里,阿拉木圖市378公里。具有年進出口貨物200萬噸,出入境人員300萬人次的通關能力。</p>